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诊断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MRI)特点。结果男4例、女2例口服氟乙酰胺后出现头痛、抽搐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颅脑磁共振表现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弥漫性对称分布的细胞毒性水肿性病变。经过治疗6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6例患者在6~10 d后复查头颅CT(2例)或MRI(4例)显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但头颅MRI表现能对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性脑病的临床特点、磁共振(MRI)表现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观察2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压、肾功能及MRI变化。结果:例1在肾功能恶化时、例2在血压骤然升高时出视力及智能障碍、癫痫发作,例1头颅MRI表现为双侧额叶、枕叶及顶叶大片状对称性长T_1长T_2异常信号灶,例2头颅MRI表现为顶叶、枕叶对称性长T_1长T_2异常信号灶,经控制血压及改善肾功能,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迅速恢复,例1于3周后、例2于1月后复查头颅MRI原有病灶消失。结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性脑病主要由钠水潴留、继发高血压所致,头颅MRI表现为血管源性脑水肿,认识该病的临床及头颅MRI特点可使该病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4例Kluver-bucy综合征(Kluver-bucy syndrome,KBS)临床表现、MRI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KBS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症状、脑脊液及头颅MRI检查、治疗及预后,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均在原发疾病病程中出现KBS,主要症状为温顺、饮食习惯改变、性欲亢进、思维奔逸、口欲亢进、视觉失认。头颅MRI为原发疾病表现,即双侧海马、颞叶、岛叶、额叶、扣带回受累。3例给予卡马西平联合氟西汀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症状自发消失,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KBS多以食欲亢进为首发症状,头颅MRI为原发疾病特征且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经抗癫痫、抗精神病等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CT,MRI表现。方法对18例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头颅CT,头颅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均有智能障碍,8例精神症状,5例大小便失禁,2例癫痫大发作。脑电图异常15例,表现弥漫性慢波。16例头颅CT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园中心双侧对称性的融合性病灶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12例MRI检查,病灶均位于大脑皮质下、侧脑室旁白质或/和基底节区。结论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早期进行CT,MRI检查有利于病情分析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加强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认识并提高其诊断正确性。方法 对遗传特点、起病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头颅MRI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所报告的2例患者均无家族遗传病史。第一例首发症状为手颤及精神症状,因精神症状比较突出最初被诊断为“精神性疾病”,经抗精神治疗达1年之久方被确诊;第二例首发症状为进行性智能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因头颅MRI特殊表现开始曾被诊断为“胶质瘤”、“脑囊虫病”、“多发性硬化”近1年.后通过创伤性脑活检才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结论 该病之所以被延迟诊断主要因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头颅MRI改变多样化、无家族遗传病史以及医生缺乏对此病的认识等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临床表现、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6例患者血梅毒抗体均为阳性,3例头MRI提示颅内高信号;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神经梅毒早期临床容易误诊,应重视梅毒血清和脑脊液抗体的检查;结合头颅MRI可以诊断,大剂量足疗程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H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强龙+抗病毒组治愈率66.67%,单一抗病毒组治愈率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E患者以发热、抽搐、精神症状为主,大多数患者有脑脊液、脑电图(EEG)、头颅MRI的异常表现。结论 HSE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结合脑脊液病毒学、EEG、头颅MRI检查综合判断。脑脊液、EEG、头颅MRI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颞叶癫(TLE)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TLE提供参考。方法对56例TLE患者的头颅MRI异常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6例TLE患者头颅MRI主要表现为海马硬化、颞叶软化灶、颞叶肿瘤、颞叶皮质萎缩等。其中,颞叶肿瘤类型多样,主要为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结论 TLE患者头颅MRI异常表现复杂多样,正确掌握其特点有助于TLE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后颅窝囊肿合并脑积水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1例后颅窝扩大囊室合并脑积水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证实。其中后颅窝真性蛛网膜囊肿19例,Dandy walker畸形5例,布莱克囊肿2例,肿瘤术后囊肿5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内镜手术组(14例)、开颅显微镜手术组(9例)和分流手术组(8例),根据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表现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判定疗效。 结果 3组患者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6年,复查头颅MRI显示28例患者后颅窝囊肿及脑室系统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内镜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9%和14.3%,显微镜组分别为88.9%和33.3%,分流手术组分别为75.0%和50.0%。 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后颅窝囊肿合并脑积水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相对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和分流手术而言,操作灵活,并发症少,预后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7年收治的33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头颅MRI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收治的33例患者中,MRI异常发现阳性率为18例(54. 5%)。表现多为稍长或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抑脂T2像呈低信号,呈对称性的小片状异常信号,边界欠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豆状核(18/18例)、苍白球(15/18例)、脑桥(13/18例)、中脑(14/18例)、尾状核头(18/18例)、丘脑(10/18例)、齿状核(12/18例)、小脑半球(8/18例)、脑白质(8/18例)等部位,呈近似对称分布。肝型肝豆状核变性头颅MRI异常多见于女性及年长者;头颅MRI异常表现与铜蓝蛋白、肝功能无关。结论肝型肝豆状核变性以肝损伤为主要表现,头颅MRI异常可先于临床症状出现,患者应及时行头颅MRI检查以尽早发现颅脑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头颅MRI特点。方法对ACOP 564例、DEACMP 102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及DWI检查,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48h内进行检查,DEACMP在临床出现异常表现后即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ACO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3型:①苍白球受累型;②弥漫性脑肿胀型;③大脑皮质及白质受累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5型:(1)脑白质受累型;(2)基底节受累型;(3)枕叶皮层受累型;(4)小脑半球受累型;(5)多灶型。结论 ACOP及DEACMP的MRI表现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分点,临床应加以区分,并依据MRI的表现作出不同诊断与治疗。并报道了CO中毒并发皮质盲12例及持续低热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现为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RPLS的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植物神经受累表现,检查发现低钠、低氯血症,尿卟啉定性阳性;头颅MRI示两侧额叶后部、顶叶、颞叶皮质和两侧小脑半球弥漫对称性片状异常信号,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经高糖、三磷酸腺苷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示病变基本消失。结论AIP是RPLS的罕见原因之一。表现为RPLS的AIP可有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状等,尿检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 2 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 ,加深临床医师对小脑梗死的进一步认识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方法 对 2 6例经头颅CT、MRI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人从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仍是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眩晕、恶心、呕吐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头颅CT、MRI是确诊依据。临床上小脑梗死极易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对临床上出现有高血压病史而又以急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行头颅CT、MRI等有效影像学检查 ,减少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情况的认识,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方法报道我院2014年收治的2例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病例,均完善头颅MRI、HR-MRI、DSA、颈动脉超声、TCD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特点。结果该2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突聋合并头晕,DSA均发现基底动脉近段狭窄。病例1头颅MRI示双侧桥脑及左侧小脑新发梗死灶,予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后续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听力好转。病例2头颅MRI示右侧桥脑新发梗死灶,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遗留听力下降。结论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并不罕见,突聋患者应尽快完善脑血管检查,突聋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时需要高度警惕脑梗死:伴随头晕症状、合并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20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伴神志不清半年"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清晨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抽搐,发作时神志不清,持续约2-3 min,症状缓解后出现逆行性遗忘.约6个月后再次发作.患者一堂弟有癫痫史.头颅CT示左海马头部低密度影中伴有钙化灶,头颅MRI呈现T1等、低信号,T2出现异常信号影,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20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伴神志不清半年"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清晨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抽搐,发作时神志不清,持续约2-3 min,症状缓解后出现逆行性遗忘.约6个月后再次发作.患者一堂弟有癫痫史.头颅CT示左海马头部低密度影中伴有钙化灶,头颅MRI呈现T1等、低信号,T2出现异常信号影,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20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伴神志不清半年"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清晨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抽搐,发作时神志不清,持续约2-3 min,症状缓解后出现逆行性遗忘.约6个月后再次发作.患者一堂弟有癫痫史.头颅CT示左海马头部低密度影中伴有钙化灶,头颅MRI呈现T1等、低信号,T2出现异常信号影,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对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病机制、相关影像因素和血清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HT的认识。一、HT的概念和分型HT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继发的脑出血。目前HT的定义主要依靠CT或者MRI,将脑梗死后首次头颅CT/MRI没有发现出血,再次进行头颅CT/MRI检查时发现颅内出血,或根据首次头颅CT/MRI可以确定的出血性梗死定义为HT。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加重为症状性颅内出血,不存在加重的为无症状性颅内出血。自发性和继发性HT主要根据是否采用了易引发出血的治疗措施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子痫、甲状旁腺腺瘤伴发高钙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移植术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神经白塞病。其中血压升高者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预后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16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13例脑脊液压力<60mm H2O,3例脑脊液压力为0。6例头颅CT提示硬膜下积液/积血,2例脑叶出血,5例存在双侧侧脑室体积减小,8例未见明显异常。头颅增强MRI检查示硬脑膜弥漫强化9例,硬膜下出血3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组织下移4例,垂体增大2例。结论体位性头痛是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相对典型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头颅增强MRI可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等典型的低颅压改变,头颅CT亦可提示部分改变。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重视对头颅CT检查的判读,避免对头颅增强MRI检查的过度依赖,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