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对心血管病种患者实施效果并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以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DIP政策实施前后收治的64 970份心血管病种患者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两种不同医保支付方式(广州医保、其他医保)对相关医疗指标的影响。结果 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实施后,广州医保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从49 060.62元下降到46 984.24元(t=-6.924,P<0.001),自负金额减少2 104.67元(t=-10.654,P<0.001),住院天数下降0.40天(t=-8.824,P<0.001),三个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医保支付方式患者的这三个指标在两个时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费用结构中有明显变化幅度的分别是综合医疗服务费(t=53.403,P<0.001)、诊断费(t=50.198,P<0.001)、治疗费(t=22.804,P<0.001)、西药费(t=-12.488,P<0.001)、血浆和血浆制品费(t=-7.93,P<0.001)、耗材费(t=-17.901,P<0.001)以及其他费用(t=-115.07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耗材费,同比减少5.53%。以“风险级别”为分层标准对人均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进行双重差分法分层分析,政策效果仅发生在人均住院天数中“中低风险级别”和“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优化费用结构,但仍需加强控制重点费用类别,并未能充分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和达到促进分级诊疗目的,需提高支付标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及天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17年7月15日-2019年3月31日脑血管疾病(ICD编码为:I60-I69)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费用信息。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药品费用、西药费用、中药费用进行净效应评估,并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DRGs分组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的住院费用情况,评价DIP的实施效果。[结果]DIP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较实施前下降1657.87元。疑难病例组的住院总费用下降5946.90元,药品费用下降596.45元,西药费用下降521.18元;手术组的药品费用下降1555.22元、西药费用下降1683.14元;非手术室操作组的住院总费用下降8594.75元,住院天数下降6.74天,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强化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在医保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保证门诊等支付方式改革的协同性,警惕住院费用转移;在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病案首页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收集临床医学及其他相关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从总体水平、3种健康类型、15种患者类型以及最优服务量决策4个方面,以医学生在不同医保支付方式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量的决策模拟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支付方式下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量具有显著差异,按项目付费使得医生提供过多的医疗服务数量,而按病种分值付费能够有效规范医生医疗服务提供行为,做出更多适合病人的最优决策。建议继续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应更具灵活性;医生薪酬标准多元化,健全医生激励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医疗机构作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医疗机构应该抓紧机遇,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的配套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政策梳理、按病种分值付费促进医疗机构强化管理的作用机制以及公立医疗机构应对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所采取的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医疗机构落实按病种分值付费提供借鉴。按病种分值付费下的管理策略涵盖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形成工作闭环、规范诊疗、提升病案质量、加强信息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将医院、医保、患者引入按病种分值付费的SWOT分析中,剖析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医院和医保的管理角度提出建议: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提升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创新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方案、健全医保监督管理体系、促进医保和医疗紧密互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索公开发文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方案,了解试点改革实施现状,提出促进改革有效开展的政策建议。方法:搜索试点公开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利用内容分析法从6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检索到19个试点共21份文件,比较发现目前我国DIP试点工作推进状况总体良好,但还有部分方面有待完善。结论:从适当拓宽付费范围,在病种权重制定及分值纠偏方面减少病例单议专家评审,探索智能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院管理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为查询软件,按条件检索出该院2017年11-12月(32例)和2018年11-12月(30例)乳腺恶性肿瘤行乳房切除术住院医疗费用,利用Excel2007对比这两时间段人均住院医疗费用。结果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以来,该院根据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优缺点,采取相应对策管理,乳腺恶性肿瘤行乳房切除术人均住院医疗费用2018年11-12月(30例)比2017年11-12月(32例)减少8.4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是时代产物,各个医院首先应清楚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定义,综合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优缺点,然后医院进行宏观调控,最后各个部门积极采取相关对策,努力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的同时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取得"医、保、患"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8.
摘 要: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种基于点数测算的医保支付方式,但 是DIP支付方式还处于探索期,存在病种覆盖不全、分值确定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探索。文章结合试点地区 DIP的实践情况,对DIP的主要环节、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完善DIP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的绩效。方法:提取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前后各两个医保年度的所有出院患者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增幅低于改革前;本地医保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净效应分别为-761.12元、-60.86元、-77.86元、-0.41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改革存在分值单价贬值问题;双重差分法研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效应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梳理福建省三明市C-DRG收付费和厦门市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改革背景与发展历程,比较两者基本概念、适用范围、病组与标准形成机制、技术支撑、结算政策等实践情况,两者有较多的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需尊重多元诉求、因地制宜,综合两者优势有利于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险患者三个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影响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市两所医院3年中3个病种的所有医疗保险病例,共647例,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医院、住院天数、是否手术、药费比例及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是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费比例是控制费用的关键。结论 应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费用标准,加快和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试行某些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住院费用调查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13  
目的研究医疗保险住院病例医疗费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控制医疗费用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1-2004年福建省省本级医保住院患者的费用资料,统计分析医保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及构成。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影响不同病种住院医疗费用的有关因素。结果参保人员年住院率为5.51%,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11583.27元,平均住院天数为23.6—28.7天。2004年个人现金支付医疗费用比例为25.97%。前5种主要住院病种为恶性肿瘤、高血压病、脑梗塞、冠心病和病毒性肝炎。住院天数为5种疾病住院费用共同的影响因素,手术病人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非手术病人。结论福建省本级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较高,要加强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对医疗费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并筛选费用异常数据,利用基于E-CHAID算法的决策树模型进行DRGs分组,用变异系数、方差减少量及非参数检验验证分组的合理性。通过统计模型剔除11条异常数据后共分为7个DRGs组,经CV、RIV及秩和检验验证后证实分组效果合理且较为稳定。相关部门可以门诊特殊疾病为试点逐步推开门诊DRGs的应用,分组时需从数据分布特点入手,在合理的数据基础上结合疾病特征、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组并动态调整,将DRGs分组的"事前控制"转变为"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调整",提高分组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天津市医保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探索有效的单病种医疗费用控制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从天津市2003-2007年医保住院患者资料库中抽取2 313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专业知识建立初始通径图,采用LISREL 8.7拟合SEM.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4和0.12,通过住院天数产生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10和-0.08;患者临床特征和医院级别对住院费用直接效应分别为0.55和0.17;住院天数对费用的效应为0.62.结论 SEM是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控制住院天数、加强三级医院的监管可遏制住院费用的上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按项目支付和限额支付方式下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费用,探索不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恶性肿瘤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从郑州市和福州市的医疗保险数据库中,各随机抽取恶性肿瘤医保患者600名,统计分析其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按项目支付方式下,职工医保患者的费用水平高于居民医保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2747.70±32035.01元和23035.83士22875.65元;而在限额支付方式下,两类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差异不大,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6043.41士47562.09元和66576.54±73417.29元.结论 不同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差异客观存在.在按项目支付方式下,保障的差异体现在次均费用的差别上;而在限额支付方式下,两类医保人群费用差异不大.建议合理利用支付方式,避免和减少由于医疗保障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卫生服务利用的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医疗信息标准化和透明化,实现医院问能够按统一标准进行医疗质量的相互比较,从而改善医院管理,日本研制开发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疾病诊断分组DPC,并在DPC基础上对部分医疗服务实施了定额支付方式,旨在使高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合理化。日本的DPC及其定额支付方式的启示:应该先开发出适合国情的疾病诊断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的支付方式,这不仅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在制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时,应该合理评价医生的诊疗技术,对高新医疗技术的使用给予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流动人口医疗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 364名调查对象中,2 346名(69.7%)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其中有18人重复报销,报销总人次为2 364次。2 346名报销者中,66.5%在流入地报销住院费。从报销总人次来看,不同参保类型的流动人口住院费报销情况不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报销率最高,为82.2%;而报销地点上,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选择在流入地报销分别占76.1%、79.9%和89.8%。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5~44岁(OR = 1.474,95%CI:1.083~2.007)、45~54岁(OR = 2.223,95%CI:1.587~3.115)、55~64岁(OR = 2.320,95%CI:1.562~3.446)、65岁及以上(OR = 4.179,95%CI:2.576~6.778),受教育层次为高中(OR = 1.397,95%CI:1.077~1.811)、大专(OR = 1.887,95%CI:1.390~2.562)、本科及以上(OR = 2.427, 95%CI:1.660~3.548),流动时间6~10年(OR = 1.282,95%CI:1.058~1.554)、10年以上(OR = 1.264,95%CI:1.018~1.570),省内流动(OR = 1.483,95%CI:1.234~1.781)、市内流动(OR = 1.883,95%CI:1.502~2.360),异地养老(OR = 2.305,95%CI:1.052~5.052),流入西部(OR = 1.283,95%CI:1.061~1.551)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保护因素;从事商业及服务业 (OR = 0.429,95%CI:0.301~0.611)、生产及运输业(OR = 0.645,95%CI:0.431~0.966)、其他(OR = 0.421,95%CI:0.295~0.600)是流动人口报销住院费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动人口住院费医保报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提高医保区域统筹层次,优化医保报销流程,加强对流动人口医保政策宣传,做好流动人口医保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柳州市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依据中医病种结算数据制定的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标准。这对鼓励中医医疗机构积极采用中医疗法,促进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柳州市全市医疗机构住院结算数据,对柳州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严格遴选的中医病种的服务可及性逐步提高;对于脊柱退行性改变病种,中医治疗组的成本管理总体优于西医治疗组;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治疗组的成本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药费和检查费用的增长,其患者体验较好、医疗安全和质量有保障。本文还总结了柳州市中医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医病种分值医保支付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付费方式下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别,并进行效率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提出
合理控制住院费用的思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出院病人首页中第一诊断为脑
梗死的住院病例,采用SAS9.2和DEAP2.1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
2 检验对患者基本情况和费用进
行分析,并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住院费用效率,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除药费和检查化验
费外,不同付费方式下患者的一般医疗服务费(犉=9.46,犘<0.01)、护理费(犉=5.74,犘=0.0034)、
治疗费(犉=4.09,犘=0.0173) 和总费用(犉=4.24,犘=0.014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日(犉=
14.20,犘<0.0001)和治疗结果(χ
2=14.804,犘=0.02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疗保险和自费的
相对效率优于公费医疗。结论 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从药费、检查化验费、住院天数等方面重点监控住院
费用,进一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加大对公费医疗的改革制度,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脑梗死;住院费用;付费方式;效率分析;医疗服务费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1 0013 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农合按病种付费下的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信息系统,随机在皖北、皖中、皖南各抽取3县,共计9个县,获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实施按病种付费的全部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清单共计3 365例,采用描述性统计、结构变动度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按病种付费下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皖北总体波动下降、皖南逐年递减、皖中波动上升;药品费和材料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就诊层次、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地区和年份等。结论:实施按病种付费可有效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政策实施要关注地区差异,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应着重控制药品费和材料费的占比;同时应努力促进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和分级诊疗的实施、合理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手术指征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