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手法复位技术,配以推拿整脊来观察其对于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至2018年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中抽取80位,并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配以手法复位技术和推拿整脊,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均符合统计学规律,但是治疗组的恢复情况要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手法复位技术,配以推拿整脊来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恢复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软组织松解与皮下埋线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与西比灵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软组织松解与皮下埋线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分别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等收缩期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其中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软组织松解与埋线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与脑血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找到一种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将我院91例颈源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磁吸针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1个疗程后对照组未愈患者转入治疗组治疗;参照《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Bell面瘫疗效标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第1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89.6%)、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9.8%、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治愈率为100.0%。结论磁吸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 12月治疗的9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腹针结合整脊手法)和对照组48例(单纯整脊手法)。对 两组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结 合整脊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比单纯采用整脊治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丽英  张艳平 《当代医学》2009,15(3):105-105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丁咯地尔组和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各60例,每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7d。结果盐酸丁咯地尔组起效快,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5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0mg静滴,观察组在给予尼莫地平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3次/d,1包/次;上述两组给药14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杨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05-10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指标的变化。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三磷酸腺苷加辅酶A加尼莫地平治疗。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TCD显示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建和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47+49-47,49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相同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与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1%(41/45)和77.8%(35/45),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400例CSA患者随机分成A(药物治疗组)、B(小针刀治疗组)、C(推拿手法治疗组)、D(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4个组,对400例患者在小针刀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疗程对比观察。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65.9%;B组总有效率74.6%;C组总有效率80.3%;D组总有效率95.9%。A、B、C、D 4组平均时间分别为2.80周、2.08周、1.95周、1.74周。结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小针刀治疗组、推拿治疗组相比,其疗效更强,疗程最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和观察组(针灸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程度、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脉冲指数(PI)、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值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率12%;观察组痊愈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缓(P〈O.01),椎动脉PI值降低(P〈O.05),观察组Fib与TC值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椎动脉血流速度(P〈O.01)、Fib、T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多普勒仪检测技术研究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颈性眩晕症患者319人,其中120例采用针刺治疗法(针刺组),99例采用手法治疗(手法组),100例未做任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普勒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VBA)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治疗前后VBA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及A组BA流速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间LVA流速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LVA、右侧椎动脉(RVA)、BA流速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LVA、RVA流速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在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中,穴位推拿对VBA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旋转扳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引下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规范治疗技术。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牵引下手法整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优于对照组的88.37%(P〈0.05);2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牵引下手法整脊,是安全简便且操作重复性强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7%,总有效率97.8%,对照组痊愈率44.7%,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情况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TIA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61例与未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的改善,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2.13%、98.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MCA、ACA、VA、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斑块面积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面积亦无显著改善。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显著提高TIA患者MCA、ACA、VA、BA血液流速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g,葛根素注射液40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均连用14d。结果: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结论:葛根素联合胞二磷胆碱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急性发作,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3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维立体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牵引加定点旋转和针灸,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颅内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后眩晕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颅内动脉收缩期Vmax、舒张末期Vmin、阻力指数(RI)均有所改善。结论: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改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各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优秀率THR组为54.17%,FHA组为38.5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THR组为87.50%,FHA组为72.9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R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R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满意率THR组为87.50%,FHA组为78.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R与FHA相比,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临床疗效好,患肢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