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门区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区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指起源于胆总管分叉和主肝管胆管上皮的肿瘤,约占67%,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原发性肝癌,位居第二[1].肝门区胆管癌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不敏感.近年来,采取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对肝门区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cancer,EHBDC)的58%~75%[1];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关系,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2].近年来,扩大根治术提高了这一肿瘤的切除率,但术后复发率较高,这主要与术后肿瘤残留有关.因此,根治术后残留灶应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Ⅳ期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有镜下残留47例患者加与不加放疗两组结果的对比分析,阐述根治术后瘤床放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65年KLATSKIN[1]把肝门胆管癌作为一种特殊的胆管实体肿瘤首次报道.肝门胆管癌时常表现出内生性生长,围神经性生长及局灶淋巴结浸润的趋势,邻近肝实质也可受浸润.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肝门胆管癌的唯一希望,由于该肿瘤的特殊生长位置和肝门浸润倾向,肝门胆管癌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2].扩大肝切除以及联合血管切除能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近来联合血管切除的肝切除术得到较大改进,显著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3].  相似文献   

4.
张大辉  程树杰 《河北医学》2012,18(4):545-549
胆管癌是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对于胆管癌的病因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肝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及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为胆管癌的高危因素,但具体病原仍然不明[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胆管癌分子及其标记物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疽是指因恶性肿瘤压迫或侵及胆道系统的肝门部、胆总管中段,胆总管下段及壶腹部所致的肝外胆道梗阻之黄疸。能导致肝外恶性梗阻黄疽的恶性肿瘤很多,常见的有原发性胰头癌、肝外胆管癌及壶腹部癌;少见的有胆囊癌和胃肠道转移癌。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和胆管癌是胆道恶性肿瘤的两大组成部分,均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胆营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及胆总管中下段癌.胆囊癌和胆管癌占胆道疾病的1.6%~15.2%,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其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5年生存率低至5%[1].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能够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但该术式的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且缺乏共识.鉴于胆囊癌和胆管癌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单纯手术作用较小等原因,综合性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综合治疗的方式主要为外科治疗(根治性手术切除、肝移植、姑息性手术切除及内外引流)、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董家鸿  杨立 《当代医学》2009,15(26):6-7
起源于胆管细胞的胆系恶性肿瘤包括肝脏胆管细胞癌、胆管癌和胆囊癌.进展期胆管细胞源性肿瘤除了粘膜下浸润和表层扩展外,常直接累及或浸润主要肝胆管及周围结构,包括门静脉、肝动脉、肝脏、胰腺等.同时尚有沿着淋巴管和周围神经浸润生长的特性[1].这样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学特性使得针对进展期胆管细胞源性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成为外科临床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癌组织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留取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DAM17、MMPs表达,分析肝外胆管癌癌组织ADAM17、MMPs表达与其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ADAM17、MMP-3、MMP-9高表达所占比例均高于癌旁组织;②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33.75%、22.50%,单因素分析证实:胆管癌位置、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及神经侵犯、切缘状态、ADAM17表达、MMP-3表达、MMP-9表达均与患者预后有关;③COX多因素分析证实,组织学分级、切缘状态、淋巴结转移、ADAM17表达、MMP-3表达、MMP-9表达均为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DAM17、MMP-3、MMP-9高表达均为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侵袭、转移、炎症浸润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喉癌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5%[1],临床表现与发生部位及病变程度有关, 喉癌发生肺转移与其解剖关系密切相关,可通过癌细胞脱落种植、血行及淋巴扩散而致癌症病灶转移,喉癌肺转移患者多死于肺肿瘤,对有手术切除可能者应予以手术治疗[2].  相似文献   

10.
周志军  牟一平  徐晓武 《浙江医学》2003,25(10):628-62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分叉部的癌肿。该肿瘤位置特殊 ,以局部浸润生长为主 ,既往几乎无法切除 ,绝大多数患者在出现肿瘤转移前死于胆道梗阻引起的化脓性胆管炎和肝功能衰竭 [1]。近年来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 ,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有明显提高。但也有作者认为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对手术持消极态度 [2]。我院自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进行刮吸手术解剖法以来 ,使相当一部分传统方法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获得切除[3]。为进一步总结经验 ,现对1996~2002年来收治的病例作一随访分析。1.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11.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除肝及肺脏外,在癌肿的转移中颅内转移居第3位[1],按对全身恶性肿瘤患者的分期标准,出现颅内转移即为晚期患者[2].脑转移瘤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病死率高,如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命.现对我科2000-2007年手术治疗的86例脑转移瘤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胆管树的任何部位。含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和肝外胆管,但胆管癌通常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肝胰壶腹括约肌上缘的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发病隐匿、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对常规放疗化疗缺乏敏感性,这些都是造成胆管癌患者预后极差的原因所在。如何早期诊断胆管癌,提高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胆管癌发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已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 8例肝外胆管癌、1 4例非肿瘤胆管组织 (8例胆总管囊肿、6例正常胆管 )中 TGF- βR (转化生长因子 - βII型受体 )的表达情况 ,探讨 TGF- βR 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1 TGF- βRII在肝外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TGF- βRII阳性率为 2 8.95 % (1 1 /3 8) ,非肿瘤对照组为 92 .86 % (1 3 /1 4) ;2 TGF-βRII的阳性表达率在转移组中明显低于未转移组 (1 8.75 %、1 4.2 9%、0对 5 8.3 3 % )。提示TGF- βRII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检测可作为肝外胆管癌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并可为肝外胆管癌自然病程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减黄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若不及时行减黄手术,将死于因梗阻性黄疸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及胆管炎。若及时行胆道引流,可解除和预防胆道内压异常升高,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及控制胆管炎,对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的作用。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一般将减黄手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水平以下的梗阻,由壶腹癌、胰头癌、下部胆管癌等造成;另一类用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水平以上的梗阻,由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消化道肿瘤的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等造成。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前减黄与Ⅱ期手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晓东  康维明 《中国医刊》2002,37(12):14-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由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肝外胆道所致的胆汁排出阻碍 ,根据其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 ,通常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壶腹癌等 ,其经典手术治疗方法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 ,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 ,通常手术方法为胆管癌切除 (肝脏部分切除 )及胆管空肠吻合术 (肝肠吻合术 )。源于胆总管中段的胆管癌 ,早期可行胆总管局部切除、直接吻合 ,晚期则可根据其浸润部位 ,采取高位或低位胆道梗阻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恶…  相似文献   

16.
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较低。本文总结了 4年内收治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共 9例 ,肿瘤均未能切除 ,其中 4例行胆总管置管内引流术 ,导管一端置入左和 /或右肝管 ,另一端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十二指肠 ,均引流出胆汁 ,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均明显下降 ,表明胆总管置管内引流是一个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癌症患者约有30%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1].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仅为1个月[2].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全脑放疗与激素的单用或联合应用,但疗效欠佳,生存时间仅为平均3~6个月[3],50%以上的病人死于脑转移瘤进展.文献报道手术联合放疗可以明显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但受到病人全身情况等限制,只有25%左右的病人有手术指征,同时,60%~80%的患者病灶不适合外科手术或拒绝手术,因此,放疗成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8.
靳朝平  陆宝成  沈俊 《河北医学》2004,10(8):767-76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位置高、肿瘤易侵犯肝门部血管,而导致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自1998年至2002年10月间,我们经手术后病理证实22例肝门部胆管癌,兹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HIF-1α在肝外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记数MVD,分析HIF-1α表达和MVD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 HIF-1α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7%),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6.3%)、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中没有表达;HIF-1α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病理分期无关而与MVD呈正相关,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有关. 结论 HIF-1α对肿瘤的新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并可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从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肝外胆管癌根据发病部位分为肝门部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由于肿瘤纵向累及胆管范围的不同,肝外胆管癌手术方式也不相同。手术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肝外胆管癌手术操作编码较难掌握。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ICD-9-CM-3),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Ⅰ型和部分Bismuth Ⅱ型以及中段胆管癌一般行肝外胆管局部切除术,需根据实际切除范围分类于51.63和51.69;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Ⅲ型、Bismuth Ⅳ型和部分BismuthⅡ型可联合肝部分切除术,分类于50.22和50.3;下段胆管癌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分类于52.7;有转移的肝外胆管癌可行胃空肠吻合术(旁路),分类于44.3。在实际工作中,编码员需要仔细阅读病案,明确胆管癌分型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方式,正确另编码非端对端吻合术,并掌握省略编码原则,确保各种肝外胆管癌手术方式的正确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