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鸿斌  张东友 《医学信息》2010,23(5):1477-1477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评估常规X线平片、CT及MR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经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及MR检查的脊柱损伤患者的病例.结果 CT与MR在显示椎间盘病变与椎体内细小骨折线优于X线平片,CT在显示椎弓与椎板骨折上优于X线平片与MR,MR在显示脊髓损伤上优于X线平片与CT.结论 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但最好同时辅以CT检查,明确脊柱损伤的类型.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2.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铂 《解剖与临床》2002,7(4):177-178
在我国每年究竟有多少脊柱脊髓损伤病例 ,目前尚缺乏确切的统计。据报道 :在美国每年因创伤造成的急性脊髓损伤约 8千至 1万人 ,主要是车祸或坠落伤所致。按此比率计算 ,全球每年将增加 30万例以上的脊柱脊髓损伤伤残者 ,因而它已成为全球性医疗和社会问题。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表达 ,探讨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 2 8例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8例单纯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及正常对照的血清 ,ELISA方法检测其中MCP 1的水平 ,并分析其入院时的MRI资料。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 ,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MCP 1的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 ;且水平与脊髓受压程度及脊髓损伤的病理类型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MCP 1可能参与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反应 ,其血清浓度与诊断、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焦春莲  鲁秀平  赵磊 《医学信息》2006,19(10):1876-187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 SCI)主要由于脊柱损伤所引起,也可由感染、肿瘤、结核、椎管狭窄或急性压迫损伤脊髓,发生截瘫。脊髓损伤不但发生截瘫,并且影响到呼吸、循环、消化、肌肉及骨关节系统,发生一系列病变。早期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直到骨科情况允许病人伤区脊柱适当负重以采取垂直体位的这段时期。对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为恢复截瘫,提高生存率,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及为中后期的康复奠定了基础。我们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单,按计划单的内容对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柱外科手术中,由于加压、推移力、内固定器械置入等外加因素造成对神经的压迫,可能导致脊髓功能的损伤.脊髓监护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的不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及早进行纠正和补救,因而有效地降低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功能的损伤.术中脊髓监护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传统的唤醒方法发展到今天比较完善的诱发电位监护技术.回顾了脊髓监护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近年来脊髓监护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严重创伤,其治疗周期长,合并脊髓损伤者往往出现残疾且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医疗和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影响脊柱损伤治疗方案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神经学状况、脊柱是否不稳、脊髓压迫情况等。多层螺旋CT(MDCT)单独应用于此类患者即可快速、可靠地判断脊柱损伤的类型、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脊柱不稳的程度等,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本文对脊柱损伤的MDCT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消息     
第三届中日脊柱外科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由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卫生局和中华南海医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中日脊柱外科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5日~18日在广东佛山召开。国内外与会代表和学术水平较前两届均有大幅提高。来自中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授及学者150余人,对脊柱外科新进展、脊柱畸形的矫治方法、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颈椎病与腰椎病的诊治、脊柱脊髓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与护理、其他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脊柱脊髓的基础理论研究、其他骨科和脊柱伤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脊柱骨折是脊柱外科急诊创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脊柱骨折常常伴有颅脑损伤、胸腹脏器损伤、四肢骨折等多种合并症,脊柱脊髓损伤因其后果严重,对社会的危害和劳动力的损失远大于其他任何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急性创伤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20年4月云浮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急性创伤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5~7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为手术组、保守治疗30例为保守组。保守组30例给予颈托固定、心电监护、甘露醇脱水减压、激素冲击疗法、保护胃黏膜、加强营养指导等方法治疗,手术组根据患者脊髓损伤具体情况选择前入路、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柱功能,采用JOA评分改善率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神经功能、脊柱功能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脊柱神经功能分级和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守组均完成静脉用药3周、颈托固定2个月的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12~16个月。治疗后1年,2组患者 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手术组患者脊柱神经功能评级优于保守组,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组患者治疗后1年临床疗效的总优良率为90.0%(27/30),高于保守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1,P<0.001)。结论 急性创伤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脊柱功能方面优于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文章导语:○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首次获批○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研究的开展历程○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各方质疑○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获批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改良Allen's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RT-PCR、免疫印迹分别检测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uroD的表达变化。结果:NeuroD特异性表达于脊髓灰质,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脊髓损伤后3 d,Neur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5 d达到峰值,7 d后回落;Neuro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则在急性脊髓损伤5 d后明显升高,持续至第7天,14 d明显回落。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上调NeuroD表达水平,提示NeuroD参与了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现某些非甲状腺疾病(NTI)可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作者为了探索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从1982-1991年对住院的无甲状腺疾患的40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进行了血清T3、T4.TSH含量测定,旨在了解脊柱脊髓损伤病人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诱发电位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斌  王玮 《解剖学研究》2004,26(4):298-301
诱发电位技术可反映脊髓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完整性。许多研究证明在脊髓损伤的程度、部位及预后的判断及脊柱手术时监护脊髓功能等方面,诱发电位技术为一项客观评价指标。本文就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方面的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中T2WI高信号长度与急性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37例,其中脊髓完全损伤19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全部病人均于伤后1~7天行MRI检查,于T2加权矢状位成像上选取高信号最长层面量取其长度,并分析其与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矢状面T2WI高信号长度,脊髓完全性损伤组明显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1)。结论:MRI是临床诊断急性脊髓损害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良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为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骨碎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由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卫生局和中华南海医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中日脊柱外科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5日~18日在广东佛山召开。国内外与会代表和学术水平较前两届均有大幅提高。来自中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授及学者150余人,对脊柱外科新进展、脊柱畸形的矫治方法、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颈椎病与腰椎病的诊治、脊柱脊髓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与护理、其他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脊柱脊髓的基础理论研究、其他骨科和脊柱伤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大会日方主席为日本金泽大学医学部、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富田腾郎教授,大会中方主席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李佛保教授。他们不仅为大会的胜利举行竭尽全力,还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 ,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用药后大鼠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 ,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 ,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 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方法 在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弥散张量成像、脊髓疾病、椎间盘”关键词,查阅2003年1月—2014年12月有关MR-DTI在脊髓疾病应用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MR-DTI体现脊髓病变早期组织空间组成和各组织成分之间水交换功能的改变,并能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反映脊髓束功能的完整性。MR-DTI已逐渐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脊髓损伤时期的判断和腰骶椎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DTI应用于脊髓疾病的诊断时,由于存在脊髓体积过小、扫描时间过长、运动伪影等不足,阻碍其在脊髓疾病诊断领域的发展。目前,随着并行成像技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结论DTI已在脊柱脊髓领域发挥出常规MR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影像学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及经验的丰富,DTI应用存在的阻碍必将得到解决,DTI在脊髓疾病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修复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后1,48和72 h获取损伤段8 mm脊髓标本。 结果和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使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段脊髓神经丝蛋白质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对急性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参与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和损伤介质的合成。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损伤脊髓白细胞介素1β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分别在损伤处敷含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或仅有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于脊髓损伤1,48,72 h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1β与核因子κB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后,损伤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说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段脊髓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