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漏斗胸畸形程度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影响的螺旋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漏斗胸畸形的螺旋CT表现及胸骨凹陷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的影响。方法 搜集 1999~ 2 0 0 3年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漏斗胸 32例。在CT图像上 ,观察和测定漏斗胸的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 [左胸矢状内径 (b)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 (a)的比值 ]、心脏旋转角度 (胸椎体前缘至心尖连线与胸矢状线的夹角 )和左下肺静脉干轴线与胸矢状线的夹角 (PV角 ) ,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漏斗胸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胸骨凹陷 ,平均凹陷深度为 (2 1± 7)mm ,CT凹陷指数 (b/a )为 2 9± 1 8,心脏旋转角为 (5 5 9± 9 8)° ,静脉角为 (49 8± 14 0 )°。胸骨轻度畸形 11例 (b/a <2 4 )、中度 12例 (b/a =2 4~ 2 9)、重度 9例 (b/a >2 9) ,胸骨平均凹陷深度分别为17、2 1、2 7mm ,三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 =5 39,P <0 0 1) ;心脏旋转角分别为 4 9 7°、5 5 5°和6 6 9° ,三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 =7 4 4 ,P <0 0 1) ;而PV角分别为 5 8 7°、4 6 5°和 4 2 4° ,三者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F =3 33,P <0 0 5 )。随着CT凹陷指数的增加 ,心脏旋转角度也增大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3(P <0 0 1)。结论 螺旋CT扫描可准确显示漏斗胸的胸骨畸形  相似文献   

2.
1987年1月~1997年2月,我科先后对6例漏斗胸施行手术矫治,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女各3例。年龄7~10岁3例(A 组),12~19岁3例(B 组)。6例均于出生后逐渐出现胸壁内陷,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A 组症状不明显,B组入院前均伴有程度不同的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查体:6例均在前胸壁胸骨角以下呈漏斗形,凹陷以剑突根部为最深。A 组容水量为20~40ml,平均31ml;B 组为50~190ml,平均110ml。A 组1例伴有脊柱轻度侧弯,无心前区杂音;B 组3例均伴有脊柱侧弯及心前区可闻及Ⅱ~Ⅲ/Ⅵ级收缩期杂音。胸部X 线照片提示胸廓前后径小,左右径宽,胸骨呈弧形内陷,内陷最深点距脊柱前缘A 组为5~8cm,B组为 3~5cm。  相似文献   

3.
鲍莉  李军  李学胜  郭应坤   《放射学实践》2011,(9):1012-1014
漏斗胸是胸骨、肋软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凹陷形成漏斗状的一种畸形,是小儿常见的胸廓发育畸形之一,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漏斗胸可因胸骨凹陷直接压迫心脏及肺组织而引起运动后气短、胸痛、心悸、打鼾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发育都有较大影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矫正,治疗前多需术前评价。传统X线片其测量方法由于受到摄影体位的限制,提供的资料有限,而MSCT扫描可获得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后处理手段多样,可获得三维图像信息,使其在小儿漏斗胸的术前诊断和量化评价中的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刘大旭  刘铭 《西南军医》2012,14(1):60-62
目的介绍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34例漏斗胸惠儿,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将塑型矫形板由左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右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钢板单侧固定于肋骨。结果所有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60min,术中出血平均少于8ml,无一例输血,术后并发气胸1例,皮下积气3例,左侧固定片滑脱1例。术后住院天数约6-8d。矫形效果评定31例为优,3例为良,差0例。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个月,均无明显不适,无钢板移位,矫形效果满意。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安全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矫形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72例临床上常见的胸骨凹陷即漏斗胸,并和72例性别和年龄相同的正常人比较,用后前位和侧位胸片观察心脏、纵隔、肋骨和右下肺阴影的改变。心胸比率大于50%为心脏增大,肺动脉主干突出,在正中线左侧超过75%的心脏为左移位,右心缘的出现小于1cm为不清,右下肺阴影分为正常、轻度增加和明显增加。测量第5肋骨的锁骨中线、锁骨中线和正中线间的中线和前后肋骨交叉处的切线与冠状线的角。胸骨凹陷组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改良Nuss手术矫治16例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6例漏斗胸患儿在无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将塑型矫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钢板单侧固定于肋骨。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46min,无术中并发症。缝伤口前充分鼓肺排出胸腔内气体,未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例并发轻度皮下气肿,2d后自行消失。术后住院5—7d。16例随访1~32个月,均无不适,活动量如常,其中2例已取出Nuss钢板,矫形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无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化、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法治疗小儿漏斗胸2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儿漏斗胸是由于胸肋骨先天性发育异常形成的胸壁畸形。漏斗胸的治疗在国内尚不普及,手术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我院自1998年10月~2002年5月采用胸肋骨截骨内固定法治疗小儿漏斗胸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漏斗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评估漏斗胸的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前后均行螺旋CT检查的漏斗胸25例。在轴位CT图像上,测量胸骨凹陷深度(d)、CT凹陷指数[左胸矢状内径(b)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a)的比值]、Haller指数[胸部最大内横径(c)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a)的比值]和胸骨凹陷角度,并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漏斗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凹陷。手术前测量的胸骨凹陷深度为(18.2±8.2)mm,手术后为(9.9±5.1)mm,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9.56,P(0.01);手术前测量的CT凹陷指数为2.48±0.53,手术后为2.03±0.3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6.03,P(0.01);手术前测量的Haller指数为4.25±1.26,手术后为3.11±0.0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5.28,P(0.01);手术前测量的胸骨凹陷角度为143.6°±11.11°,手术后为163.73°±6.9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13.05,P(0.01)。结论螺旋CT是评价漏斗胸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0-2005年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龄3-16岁,漏斗胸指数(F1)>0.3有23例,F1=0.2-0.3有40例,F1<0.2有 13例,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度翻转,翻转后将傈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元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 d,(年均16 d)随访1~13年胸骨正常平坦,无一复发,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8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和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翻转,翻转后将保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无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d,(平均16天)随访1~13年无一复发。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徐龙春  赵雷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73-1175
目的:利用螺旋CT研究Haller指数、胸骨凹陷深度和心脏旋转角在漏斗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70例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均行螺旋CT检查.Haller指数测定法:胸部最大内横径与同层面最小前后内径的比值.心脏旋转角:椎体前缘矢状线及其与心尖连线的夹角.在横轴面CT图像上测量胸骨凹陷深度(d).测量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儿童漏斗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对漏斗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03—2005-07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患漏斗胸的患儿胸部CT检查进行回顾性的分析。Haller指数的计算方法为胸部最大内横径与同层面最小前后深度的比值。心脏旋转角的测量方法为:胸椎椎体前缘至心尖连线及其与胸矢状线的夹角。在CT图像上测定漏斗胸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Haller指数及心脏旋转角,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漏斗胸患者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凹陷。手术前测量的Haller指数为5.4±1.8,手术后为3.1±1.6,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34,P<0.01)。手术前心脏旋转角为67.8°±10.8°,手术后为62.1°±9.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2.42,P<0.05)。正常对照组的Haller指数为2.4±0.3,心脏旋转角为49.4°±2.5°。Haller指数增加,心脏旋转角也增大,两者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2(P<0.01)。4例术前CT检查提示有肺部病变,7例术后CT检查显示有肺实变。结论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是评价儿童漏斗胸的2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漏斗胸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文献报道与胸骨发育过短、肋软骨过长、膈肌中心腱索牵拉等使胸骨向后凹陷的因素有关。它使胸腔容积的胸廓前后径减少 ,从而压迫心脏 ,减小肺运动幅度 ,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而出现胸痛、胸闷、心悸、运动耐量受限等症状。手术是目前矫治畸形有效办法[1] 。术前充分的准备 ,术后严密的观察以及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现将我们护理 16例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2 - 0 4~ 1998- 0 6应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3~ 16…  相似文献   

14.
漏斗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约为4︰1[1,2],主要影响患者的胸部外观、心肺功能及社会心理状态。手术是治疗漏斗胸的唯一方法,而微创漏斗胸矫治术(Nuss)是治疗漏斗胸的最新术式,由Donald Nuss博士于1998年首次报道,由于其具有创伤小、不切骨、手术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7-01至2011-01采用该手术治疗漏斗胸l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林大富  陈世伟 《人民军医》1999,42(4):199-200
1998年4月20日、5月15日,我院收治二批吞服金属异物病人24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9~34岁,平均23岁。皆因毒瘾所致的变态心理和企图逃避强制戒毒或劳动而吞金属异物。吞最多者为5件。异物存留时间:15d1例,3d6例,2d14例,1d3例。存留部位:食管中段1例,胃6例,十二指肠3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异物类型:钢板(皮鞋底板)、发夹、8号铁丝、门扣、螺丝钉,最大为15cm×2.5cm×0.2cm,最小为3cm×0.3cm×0.2cm,平均10cm×2cm×0.2cm。1.2 手术情况 均手术治疗,21例为第1次手术,2…  相似文献   

16.
杨术真  李拴德 《人民军医》1999,42(7):377-377
儿童颅骨凹陷骨折,如采取成人传统复位方式,将导致固定不稳和骨片难以保留而须二期颅骨成形手术。为此,1985~1996年,我们对急性闭合颅骨凹陷骨折50例,采用4种术式复位,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4~12岁。均经头颅CT及X线检查确诊,骨折平均面积为1.6cm×4.2cm,向颅内凹陷0.6~2.3cm。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儿年龄与骨折程度,采用4种术式进行骨折复位。1.2.1 单孔复位法 10例。于凹陷骨折边缘相应头皮做弧形切口,骨膜下层翻皮瓣,再于正常颅骨边缘钻骨孔后,用弯血管钳或骨膜剥离器伸入硬膜外,分次将凹…  相似文献   

17.
198 5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对 12 7例室间隔缺损 (VSD)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18例 ,手术死亡 2例 ,现结合临床资料做以下报告。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性 77例 ,女性 5 0例 ,年龄 5~ 2 1岁 ,平均年龄 13岁 ,72例活动后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气短等状 ,3 0例有反复肺部感染史 ,5例活动后口唇发钳。查体 :胸骨左缘第 2~ 4胁间隙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 ,P2亢进者 2 5例 ,X线胸片示肺血增多者 90例 ,肺动脉段凸出者 3 7例 ,双室增大者 2 5例 ,左室增大者 14例 ,右室增…  相似文献   

18.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及心理上的变化,故手术矫形是必要的.我科于1989年收治先天性漏斗胸2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例为男性,年龄1例16岁,1例12岁.幼年时发现胸廓有轻度凹陷畸形,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46岁。因左胸部被击伤后感左胸部疼痛就诊。体检 :双侧锁骨胸骨端下可触及平坦骨结构与胸骨柄相连 ,无压痛。X线检查 :胸部后前位片 ,双侧锁骨胸骨端下与第 1前肋间各显示一横向走行并略上翘之骨性突起。右侧者长约 5 cm;左侧者呈两节指骨状结构 ,以关节相连 ,近节长约 3cm,远节长约 1.4cm。突起具有正常骨结构。双侧突起末端未见钙化阴影。双侧 1,2肋骨前端位置下移 ,另建胸肋关节。双侧锁骨胸锁关节面变形 ,以右侧为著 (附图 )。讨论 :胸骨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胸骨体各节化骨核部份或完全性持久不联合、胸骨上小骨、胸骨旁小骨…  相似文献   

20.
用采血器收集胸腔血自体回输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秦  王永志 《人民军医》1999,42(8):445-445
1992~1997年,我们用采血器回收胸腔血并自体回输21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21例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5~44岁,平均32岁。车祸伤5例,马踢伤1例,刀刺伤15例。血气胸17例,血胸4例。回输胸腔血量250~1400ml,平均508.5ml。受伤至回收胸腔血时间3~22h,平均9.1h。1.2 方法 根据胸区物理检查,X线胸片或透视确定血胸的部位,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麻,用静脉穿刺针(F22)刺入胸腔,与内装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ACT液)的采血袋连接,采血袋放于胸穿点下30cm,胸腔积血可自动流入采血袋内,至不再流出为止。每个采血袋可收集400ml,内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