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斯综合征患者行体外无创性心脏临时起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综合征是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严重者可致猝死。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出现晕厥,停搏15s以上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此类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凶险,且不宜搬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24h不间断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37例中有34例出现晕厥,其中24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有关,心室停搏大于3s者易出现晕厥,心室停搏小于3s者无一例出现晕厥。9例与快速型心律失常有关,1例晕厥未检出相关的心律失常。结论心源性晕厥与心律失常有关,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苓 《河北医药》2011,33(21):3259-3260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考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70例,对其行24h或者更久时间的Holter检查,嘱患者通过诱因促使晕厥发作,记录晕厥发作的时间、次数及当时情况等,记录患者晕厥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回顾性分析心电图结果及所记录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晕厥症状33例(47.1%),发生心律失常58例(82.9%),其发作时间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相同。而在所有发生晕厥的患者中,RR间期〉3.0s33次,其中发生晕厥14次;而心室停搏〈3.0s共110次,均未发生晕厥。晕厥组与无晕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厥与RR间期〉3.0s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olter检查具有简单、易操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考虑患者为心源性晕厥时,应首选Holter检查应作为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4.
1病案摘要患者男,19岁,某部战士,因胸闷3小时余,突发意识丧失1小时于2008年2月5日16时许来院急诊。患者平素体健,发病前3日曾腹泻水样便。来院前1小时于休息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数秒钟后意识恢复,部队立即将其送往我院。在急诊科反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和抽搐,心电监测见频繁出现心室停搏,停搏时间长达3~5分钟。心电图证实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心电图仅见P波,无QRS波群)。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反复静推,按压后脉搏监测可见脉搏波随按压节律出现,患者意识恢复,表情痛苦。按压片刻后可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逸搏,停止按压后心电监测再次呈现心室停搏,意识亦随即丧失,肢端紫绀。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下紧急行股静脉穿刺并安置临时起搏器,起搏成功后收住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予左卡尼汀、果糖二磷酸钠、黄芪等药物促进心肌代谢、调解免疫治疗,同时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推注每日80 m g,连续使用3日。经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5日后拔除临时起搏器电极,心电图见QRS波群增宽;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较频发,并可见数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作;心脏超声提示左室稍增大(左室内径:5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lter)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Holter监测86例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嘱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8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3例,占26.74%,其中检出窦性心动过缓伴实性停搏6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阵发性房颤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39例次,其中有26例次晕厥发作。而房室传导阻滞〈3s有485例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系停搏或一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晕厥与心电图R-R间期有显著的相关性。12导联Holter检查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8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阻,酌行Holter监测。24 h Holter连续监测显示,Ⅲ度房阻,心室率40 bpm,频发Ron T室早诱发反复尖端扭转性室速(见图)。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等症状。讨论扭转型室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病来势凶险,多表现为晕厥及抽搐。经短暂发作后可自然恢复窦性心律,也可持续发作转为心室颤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指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脏停搏,导致大脑供血短期内急剧下降引起的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心脏有效搏动停止5~10秒钟即可发生晕厥,超过15秒钟常伴有抽搐,超过3~5分钟可造成死亡。因此,心源性晕厥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症候。病因一、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是引起心源性晕厥常见而重要的原因。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包括严重过缓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晕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考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128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让患者通过诱因促使晕厥发作,记录晕厥发作的时间、次数及当时情况等,记录患者晕厥发作时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128例患者,有晕厥症状62例(48.4%),发生心律失常104例(81.3%),发作时间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相同。所有发生晕厥的患者中,R-R间期>3.0s 49次,其中发生晕厥17次;而心室停搏<3.0 s 143次,均未发生晕厥。晕厥组与无晕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者除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有无伴随头晕、黑曚、晕厥等相关症状,分为有相关症状组(A组)和无相关症状组(B组),每组患者各30例,统计两组2.0s以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房颤时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生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频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日间与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日间(P<0.01),A组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慢于B组(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我们掌握持续性房颤患者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频度及有无相关伴随症状和24h内整体心室率情况,除外生理性因素的干扰可考虑做出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或提示,便于临床医生能尽早干预和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相逆行P波罕见,极易误诊为窦性P波,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心电图(附图)提供Ⅰ、aVF及aVL导联,aVF系连续描记。aVF下行及aVL导联绘制梯形图解。长达(1.94±0.14)s联律间期的R波前无P波,说明窦房结或结周功能不全,因而发生交界性逸搏。其后可见一直立P波(RP间期约0.20s),约0.60s又出现一倒置P波,0.08~0.10s后再出现一与交界性逸搏形态相同的QRS波,推测发生了反复心搏。其后情况类同,但有时交界性逸搏后的直立P波未发生反复心搏,既无逆行P波,也无QRS波。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89岁 ,患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心电图可见形态不一、间距不等、大小不同的房颤波 ,心室率绝对不齐 ,平均心室率 6 0min-1,f -R间期不固定 ,Q—T间期 0 4 1s,QRS波宽 0 16s,QRSV1呈rSR′型。心电图可见 2次 1 10s的长间歇 ,其后均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 ,不呈右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 :心房纤颤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逸搏。该例房颤心电图为什么不先出现交界区逸搏而直接出现室性逸搏呢 ?笔者认为 ,室性逸搏直接越过第二起搏点—交界区而发生是由于房颤时心房率快 ,发生隐匿性传导抑制了第二起搏点—交界区 ,而心…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高压心脏停搏类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华 《淮海医药》2003,21(5):359-360
目的 探讨急性颅高压患者心脏停搏类型。方法 对 2 5例急性颅高压患者进行 2 4 h连续心电监护 ,选择心肺复苏术前 5~ 30 s心电描记波形为心脏停搏类型。结果  1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 12例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1例为心室颤动 ,12例急性脑中风患者有 11例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1例为电机械分离。结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是急性颅高压患者心脏停搏的最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持续放置起搏导管于食道,行间断心室起搏,成功抢救了1例五天中阿斯综合征(下简称阿斯)发作127次,拒不接受静脉临时起搏的精神病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1岁、工人,因精神分裂症服药19天突然双眼上翻、口唇紫绀、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经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急诊转入我院。发作时血压为O,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伴心室停搏,R-R 间期最长达6.0秒,QRS 时间<0.12秒。诊断为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自1980年8月至1982年8月连续应用国产起搏器(XQQ型去颤起搏器、AXQ—2型及806—2型按需型起搏器)抢救6例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收效满意。现摘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患者皆为男性,年龄23~81岁。病因:冠心病3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尿毒症各1例。心律失常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3例分别并发心室纤颤、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停搏(短期);窦房结停搏并过缓心室自搏(17次/分)1例。主要症状:阿斯氏综合征5例,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80-18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DCG)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hDC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10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14556次,其中睡眠相关者60例(60.00%)、非睡眠相关者40例(40.00%);依据检测结果分为睡眠组和非睡眠组,睡眠组最慢、最快、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睡眠组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律、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CG可有效检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情况,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而非睡眠时出现长R-R间期、心室率低、晕厥患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刘荣 《淮海医药》2016,(4):437-43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在可疑心源性晕厥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可疑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有效时间不低于22 h。结果:102例可疑心源性晕厥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长RR间距(窦性停搏)、室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监测结果证实晕厥发生与长RR间距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相关性,且晕厥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者较多。结论: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长,重复性好,易操作,可以于睡眠、症状发作时及后连续记录,对突发晕厥及其可能病因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头晕、黑朦2年、晕厥数次入院。平静心电图示: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结性逸搏心律;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44次/分),结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8.
56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疑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1次或多次晕厥的患者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瞩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1)56例经动态心电图均检出有严重心律失常,13例(23.21% )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尤其是与缓慢心律失常关系密切。心源性晕厥的发生系停搏或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2)能够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获得可靠的病因诊断。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例 1 ,患者男性 ,3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 9年加重 1月收住院。患者自 1 984年起无诱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心电图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以后逐渐加重 ,用药终止较困难。入院前 1月曾发生 2次晕厥 ,行电转复律后成功并持续药物治疗半月。入院时体查无阳性体征 ,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正常 ,食道调搏检查时诱发心动过速 ,食道心电图为房室分离 ,心室率 1 90次/min ,QRS波时限 0 1 2s,QRS波Ⅱ、Ⅲ、aVF、V5呈rS型 ,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经可达龙 30 0mg、心律平 1 4 0mg静脉注射无效。加用异搏定 1 5mg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心室率、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率及伴随性症状。结果睡眠相关组患者睡眠时间及非睡眠时间平均心室率大于睡眠无关组,P<0.05;睡眠相关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率明显低于睡眠无关组,P<0.05;睡眠相关组长间歇时未出现晕厥,但是睡眠无关组长间歇时有11例患者产生晕厥,且均出现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判断患者病理性或心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