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脑梗死CISS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脑梗死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血小板参数,将脑梗死患者进行CISS分型,并进行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脑梗死CISS分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数值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大血小板数目(P-LCC)数值较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116例、心源性卒中(CS)28例、穿支动脉疾病(PAD)56例。PLT、PDW、MPV与CISS分型呈正相关,并且PDW、MPV的相关性显著。PCT、P-LCR、P-LCC与CISS分型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P-LCR、P-LCC需要综合更多的临床和患者因素来考虑。结论血小板参数作为一种简单的、临床易获得的血栓形成的血液标记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初步作为脑梗死病情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均值,与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梗死组PL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功能异常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对脑梗死的预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与脑梗死发病有关。方法观察有血栓倾向的疾病、TIA、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血小板明显低于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各亚组血小板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FIB、D-二聚体的变化出现在脑梗死之前,它们促进了血栓的形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和氯吡格雷75mg,po,qd,连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定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氯吡格雷组治疗后癍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明显减小,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其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改善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以及其他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同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接门 《黑龙江医药》2021,34(2):393-396
目的:研究分析在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0例采取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纤溶系统指标、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纤溶系统指标tPA、PAI-1、vWF水平,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纤溶系统指标均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且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纤溶系统活性,促进患者康复,该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及其他对症治疗,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10mg口服,1次/d,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hs-CRP和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普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普伐他汀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结论普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别选择3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同时接受血液中微粒量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观察对象血液中微粒检测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观察对象静息血小板形成的微粒量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观察对象的血小板微粒量明显低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且研究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血小板微粒量检测结果能够作为血小板活化、血液疾病诊断和预测的主要指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联合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后遗症情况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随机选取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联合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观察两组患者后遗症总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65.31%,P <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数据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LT、MPV均好于对照组,PDW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语言表达不清楚、四肢瘫、吞咽障碍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药物联合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联合检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探讨三者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选取我院同期体检证实为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CyPA及MMP-9浓度,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hs-CRP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PA、MMP-9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与MMP-9浓度呈正相关(r=0.64,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71,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MP-9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1,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PA、MMP-9和hs-CRP浓度显著升高,其可能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用丹红+克林澳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用克林澳治疗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次/d,连续使用14 d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和血液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来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人员;且两组研究人员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研究人员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存在较为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14.
龙寿丹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龙寿丹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龙寿丹0.4g,tid,连用21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龙寿丹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亦得以改善。结论:龙寿丹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于观察组患者中联合应用丁苯酞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改善情况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有效率显著较高(P <0.05)。结论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东焱 《天津药学》2004,16(1):26-28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罗布考0.5g,bid,连续60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普罗布考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亦得以改善。结论:普罗布考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20,(1):25-28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压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6月诊治的ACS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液动力学各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有效改善AC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62p、PAC-1、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为确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GENS system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55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时患者PLT、PCT明显减少(P<0.05),MPV、PDW明显增加(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小板4项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血小板活性、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32例接受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率93.75%(29/32)高于对照组71.88%(23/32)(χ2=5.3791,P <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活性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复血栓素与前列腺素在机体内的平衡和保护神经细胞的机制,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活性以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