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 2 0 0 0 -2 0 0 1年全省螺情、病情以及监测点的疫情进行对比 ,纵向分析。结果有螺面积 2 0 0 1年较 2 0 0 0年下降了 1 1 .1 % ,但钉螺自然感染率(0 .66% )和感染螺密度有明显上升 ;粪检阳性率 2 0 0 1年 (3 .47% )较 2 0 0 0年 (3 .88% )有所下降 (P<0 .0 5 ) ;两年耕牛粪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一、二层监测村粪阳率两年相比无差异 ,三层村由 0 .47%降至 0。结论钉螺面积下降缓慢 ,病情稳中有降 ,疫情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仪征市钉螺与血吸虫病病情相关情况,探讨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比较2002-2011年仪征市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变化情况;流行村人群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以及家畜粪检阳性率变化情况。对螺情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血吸虫病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性钉螺面积与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例与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面积与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 = 0.732,0.678,0.774,P 均< 0.05)。结论 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必须消灭感染性钉螺,压缩有螺面积,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疫情数据,了解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方法80个监测点统一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数据汇总整理,分析2006年的监测结果。结果 2006年全国监测点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3. 60%,粪检阳性率1.59%,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5.79%;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43例,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人12例,各监测点均无突发疫情报告。共检查家畜5 365头,圈养家畜仅占4. 74%,其余均为敞放或圈放兼有的饲养方式,家畜感染率为5.93%,比2005年下降34. 49%,尤其是黄牛和羊的感染率比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春季共调查钉螺面积7 429.63hm2,查出有螺面积4 994. 01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621. 75 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1.75 lirri2.活螺平均密度为0. 544 8只10.1 II12,钉螺感染率为0. 37%,较2005年的0.26%有所上升。结论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家畜中的黄牛和钉螺疫情较2005年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单退型(退人不退耕)和双退型(退人退耕)移民建镇项目实施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在两个已实施了单退型和双退型移民建镇项目的血吸虫病流行村,于2002~2005年进行螺情、滩地污染、人畜血吸虫感染等连续4年的纵向观察。结果单退点江心村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逐年下降;野粪阳性率和牛感染率分别由2002年的11.86%、14.29%降至2005年的8.17%、7.2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村4年的人群感染率在3.05%~4.83%间波动。双退点江洲村滩地除2005年外,前3年均检获阳性螺;人群粪检阳性率2003年(1.54%)较2002年(3.11%)下降了50.50%(P<0.05),其后2年徘徊在1%左右。两村人群粪检阳性率200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江心村4.83%,江洲村3.11%,P>0.05),其后3年江洲村均低于江心村(P均<0.05)。结论双退点血吸虫病疫情近期有所下降,而单退点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52个乡(镇)3 657个村开展螺情和疫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疫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对阳性者作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结果 在18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691 100 m2;解剖钉螺81 31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194 186人,阳性2 853人,阳性率为1.47%;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的人(畜).结论 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和传播阻断 (传阻) 地区达标前、 后的疫情演变规律, 为控制血吸虫 病及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安徽省已达血吸虫病传阻的天长市、 达传阻后疫情回升的太湖县和达传 控疫情回升的广德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控年为基点, 收集各县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分析比较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标前、 后病情与螺情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天长市钉螺分布于局部湖 滩, 传控年有螺面积3.54 hm2 , 2008年消灭钉螺; 除1993年发生58例急性感染外, 其他年份无粪检阳性者, 人群血检阳性 率维持在0~1.55%的低水平。太湖县达传控的1971年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0.06%, 1983年达传阻前连续3 年无螺, 传阻12年后疫情回升, 发生血吸虫集体感染73例; 有螺面积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91%, 之后钉螺面积 持续上升;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5.65%, 耕牛粪检阳性率多>1%。广德县达传控年的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的1.90%, 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达传控后5年曾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 疫情出现回升。天长市人群血检阳性率、 太 湖县人群和耕牛粪检阳性率, 与当地有螺面积均呈正相关 (r=0.582, 0.401, 0.596, P均<0.05)。结论 结论 控制钉螺是实现 血吸虫病传播达标和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因素, 应加快研究建立有效的螺情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野粪和螺情调查。 结果 云南省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8.78%,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2.26%;人群粪检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查出有螺面积80.054 6 hm2,较2015年上升45.47%;活螺平均密度0.031 7只/0.1 m2;已连续4年没有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未发现新的钉螺环境。家畜和野粪检测血吸虫均为阴性。 结论 2016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但螺情有所回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分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风险。方法 选择12个疫情控制县,每个县选择2个疫情较重流行村,每村选择4个易感环境开展钉螺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收集2011~2012年安徽省疫情控制县阳性螺分布情况及急感疫情资料。结果 在12个县24个村58个环境中,查出阳性螺村占16.7%,查出阳性螺环境占9.2%,钉螺阳性率平均为0.3%,发现野粪村占66.7%,发现阳性野粪村占8.3%,发现野粪环境占51.7%,发现阳性野粪环境占3.5%。共检获野粪2 811份,其中牛粪占43.8%,牛粪阳性率0.8%;羊粪占29.2%,羊粪阳性率1.2%,其它野粪占27.0%,无阳性。2011年全省23个疫情控制县查出感染性钉螺村122个,占疫情控制村总数的26.6%,2012年查出感染性钉螺村16个,占疫情控制村总数的6.1%。2012年感染性钉螺村较2011年下降了86.9%。2011和2012年全省各发生2例当地感染急感病例。结论 安徽省部分县存在着影响血吸虫病传播和传播控制达标的风险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大以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试点区螺情及野粪污染动态变化,为同类地区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石首市、江夏区、团风县、黄州区平垸行洪洲垸为观察点,采用系统抽样与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螺情,同时进行野粪调查,用Excel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钉螺面积:黄州叶露州上升12.71%,其余观察点维持原状;钉螺密度:江夏三角州1999~2001年呈下降趋势,但2002年大幅回升,黄州叶露洲2000年下降,2001~2002年呈上升趋势,团风罗霍州呈上下波动,石首复兴洲维持不变.各试点除石首外均有阳性钉螺分布.洲滩野粪密度为1.14~15.6份/hm2,野粪阳性率为1.35%~37.21%.结论试点区洲滩野粪污染较严重,钉螺密度似有上升趋势,近几年钉螺面积无明显变化,但易感地带面积增大.因此,应加大查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今后开展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瑞昌市2009-2017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每年人群查病、治疗及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情况,家畜查病情况,以及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针对人、畜疫情及螺情的数据库,统计人群血检阳性率、家畜粪检阳性率、有螺面积及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等主要指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分析。结果 2009-2017年,全市累计查病736 216人次,血清学检查703 121人次,血清学抗体阳性者合计6 404例,血检阳性率为0.40%~1.48%,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16年水灾后,人群血检抗体阳性率升高,2017年升至1.45%(701/48 458),与2015年的0.40%(357/90 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累计粪检107 318人次,阳性者292例,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1.24%,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粪检阳性者主要分布在夏畈(25.68%, 75/292)、范镇(21.23%, 62/292)、码头(15.75%, 46/292)、桂林(12.33%, 36/292)、高丰(11.99%, 35/292)、横岗(8.90%, 26/292)、南阳(3.42%,10/292)等7个乡(镇)。9年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自2015年后全市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瑞昌市现存晚血患者209例,主要分布在夏畈(73例,34.93%)、高丰(51例,24.40%)、范镇(24例,11.48%)、黄金(22例,10.53%)和码头(15例,7.18%)等5个乡(镇)。2009-2017年共计查牛36 460头次,查出病牛258头,治疗262头次,扩大化疗29 750头次,病牛主要分布在夏畈(87头,33.72%)、高丰(48头,18.60%)、黄金(62头,24.42%)、武蛟(29头,11.24%)等4个乡(镇)。2009-2015年全市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降至584.11 hm~2,但与2009年的615.99 h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螺框出现率从20.56%下降至10.78%(P 0.01),钉螺密度从0.34只/框下降至0.16只/框(P 0.05)。受2016年水灾影响,瑞昌市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较2015年增加了43.60%(838.76 hm~2, P 0.01),灾后当年(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密度变化不大,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达27.94%、钉螺密度达0.56只/框,均高于2015年的10.78%和0.16只/框(P 0.01)。桂林、码头、高丰、夏畈、范镇、横岗、南阳、武蛟和黄金等9个乡(镇、街道)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在水灾后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和牛粪检阳性率、人群血检抗体阳性率与查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等指标两两之间相关系数较低(r为-0.199~0.202),无相关性。结论瑞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码头、高丰、范镇、夏畈、横岗、桂林街道仍是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较高乡(镇)。钉螺控制受水灾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防治成果不易巩固,因此亟需建立灾后应急预案与良好的灾后监测体系,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