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多糖类水凝胶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介绍多糖类水凝胶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开发水凝胶缓控释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检索国内外献及资料,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并加以综述。结果 以多糖类水凝胶为辅料的药物制剂,经口服给药后具有缓控释作用,尤其在结肠定位给药方面,多糖类水凝胶更显示出较好的缓控释特性。结论 多糖类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缓控释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非病毒载体基因递送系统是相对于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递送系统的另一种基因递送系统。具有高安全性、低免疫原性及易于生产的特性。本文就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种类、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缓释片剂中几种药剂新辅料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道了药物制剂中缓释片中几种新辅料的应用概况,目前,高分子聚合物辅料,多糖类辅料,动,植物提取类辅料等,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已在研制和开发,本主要介绍黄原胶,海藻酸钠,海藻酸钙,卡波姆,甲壳素等作为药物缓释片新辅料的特性,效果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这些新药用辅料的共同点是粘度和流变学特性良好,无毒副作用,海藻酸钙尚可作为长效制剂缓释片,甲壳素制成的缓制剂对药物进行包衣可达到药物的结肠定位释放,选用这些新的药用辅料时应根据药物的不同而注意其种类,用量,释放介质等,总之,新辅料将在医药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是脂质?蛋白质类球形大分子复合物,在控制脂质代谢中起主要作用,可用于治疗剂的靶向输送.近年来,随着纳米药物的不断创新,脂蛋白被应用到不同的药物递送系统中,靶向递送脂溶性化疗药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该文对脂蛋白的分类、特点和不同类型脂蛋白作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多糖类是具有安全性且符合生理的化合物,为研究新的血管造影剂,作者应用水溶性碘化淀粉化合物(I-ES)作为造影剂,进行动物试验性基础研究。造影剂是分子量为20万的6-羟乙基淀粉中的乙基羟基被碘置换形成的,一个分子含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43例可疑胰胆管病变者行常规MRI及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并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口服对比剂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常规MRI,综合口服对比剂后前后MRCP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100%及95.4%.结论: 口服枸橼酸铁铵后能有效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明显改善胰胆管的显像效果,综合口服对比剂前后MRCP对胆胰系统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量实验证明,蛋白转导结构域可高效携带多种类型的物质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因此,将蛋白转导结构域与外源抗原连接(融合)可以促进外源抗原的交叉提呈,递送外源抗原进入MHC-Ⅰ型途径进行加工提呈,从而诱导CTL应答.本文综述了蛋白转导结构域在抗原交叉提呈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广谱抗真菌药对肠道菌群平衡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用C57BL/6雌性小鼠,用含广谱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饮用水喂养7 d,分离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分离口服制霉菌素7 d后小鼠结肠内容物,提取肠道菌群基因组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构建SMRT Bell文库,利用PacBio公司SMRT分析软件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物种注释.通过PCoA和PCA、NMDS等降维图和样品聚类树分析群落结构差异,选用t检验、MetaStat、LEfSe、Anosim和MRPP等方法对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结肠内容物菌群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制霉菌素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对照组比较,服药组硬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糖杆菌门(Saccharobacteria)细菌丰度降低;血清代谢组检测结果显示,服药组增加的物质包括葡萄糖、甘氨酸、丙氨酸、4-羟基丁酸、亮氨酸、谷氨酰胺,降低的物质为谷氨酸、乳酸.结论 小鼠肠道菌群稳态的改变可能与连续服用制霉菌素有关,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等优势菌种的变化明显,而且瘤胃菌群、毛螺菌科及拟杆菌群在两组之间结构差异显著,导致谷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代谢增加,而糖类代谢减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CT仿真内镜(CTVC)结合三维成像在结肠隆起性病变及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隆起性病变及憩室患者进行CTVC检查和三维后处理成像.结果:43例中,26例结肠癌和13例结肠息肉与纤维结肠镜(FC)诊断结果基本一致;4例CTVC诊断为结肠憩室,其中2例FC未发现异常.结论:64层CTVC结合三维成像对结肠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杰  张庆勇 《人民军医》2004,47(4):225-226
流量触发方式在呼吸机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西门子300型、德尔格EVITA系列以及美国PB呼吸机,实现流量触发的方式,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方法。下面以.PB-7200型呼吸机2.0流量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10年应用口服不透光的造影剂以来,硫酸钡已成为上消化道检查和结肠灌肠的主要材料。然而它具有很多付作用。多年来认为,如果胃肠道有梗阻时,则钡(?)检查列为禁忌症。虽然Frimann-Dahl等指出,在胃  相似文献   

12.
刘芊  潘琦 《武警医学》2019,30(4):329-333
 目的 探讨经肠镜在右半结肠单次喷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联合口服匹维溴铵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肠道菌群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03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观察A组(口服匹维溴铵+单次喷洒1.6×108CFU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观察B组(口服匹维溴铵+单次喷洒1.6×109CFU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每组2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IL-10、IL-18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0.0% vs 55.0%,P<0.05);停药4周后,观察B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 vs 45.5%,P<0.05;11.1% vs 46.7%,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三组中观察B组肠道菌群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B组血清IL-18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和观察A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和观察A组则显著升高(P<0.05)。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肠镜于右半结肠单次喷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混悬液(总菌数为1.6×109CFU)联合口服匹维溴铵,可有效治疗IBS-D,降低复发率,其作用和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DCBE)、结肠镜及螺旋CT在结肠疾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结肠疾病的DCBE、结肠镜及螺旋CT检查结果,并对3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及定位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结肠疾病中DCBE、结肠镜、螺旋CT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1%、89.8%、64.6%,DCBE和结肠镜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前二者明显高于CT (P<0.05);对1 cm以下的病灶检出率DCBE、结肠镜分别为48.1%、85.7%,结肠镜明显高于DCBE (P<0.05);3种检查对结肠病变定位的准确性DCBE、CT要高于结肠镜.结论 DCBE是结肠疾病筛选的重要方法,结肠镜是结肠疾病定性诊断的可靠依据,CT扫描检查对结肠疾病尤其是结肠肿瘤的术前分期有很大价值,是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对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拟诊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超声检查时,首先用盲肠定位法加压旋转探头寻找阑尾,然后全面详细地观察盲肠的结构及周围情况.结果超声检查发现急性阑尾炎9例均有升结肠肿瘤,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或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对结肠肿瘤或其他病变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航天员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危害,并阐述了微生态保健食品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colon-specific drugdeliverysystem,OCDDS),即通过药物传输系统,使药物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回盲部后开始崩解并释放出来,而在大肠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具备个性化、精准化的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优良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替换或修复人体中病变的组织和/或器官,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极具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作为3D打印技术的基材,如金属、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和细胞生物材料等,也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和研发。由金属和生物陶瓷制备的支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已在骨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和细胞/组织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可塑性使其在软骨、矫形外科、心血管系统等组织/器官中被广泛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上述材料为基材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的组织和器官,在临床上会得到应用和推广。本文就用于3D打印的生物材料及其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构建及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摘要目的利用钆元素的典型K-边缘效应,探讨应用能谱光子计数CT鉴别结肠模体中钆剂与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在定制的结肠模体内注满非离子碘对比剂,并用填充了钆剂的胶囊代表对比强化的息肉,放置在结肠壁上。能谱光子计数CT系统应用临床前对结肠模体进行扫描,获得能谱和常规数据。通过充分解析多频谱信息,可以实现物质分离,得到碘及钆剂的分布图,并能定量测量管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测量直肠和乙状结肠比值及其意义,提高对新生儿不典型巨结肠病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X线测量先天性巨结肠病14例、非先天性巨结肠病22例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最大横径R和S,并计算其比值(R/S).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0.625±0.227;侧位0.586±0.292.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1.056±0.254,侧位0.997±0.291.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明显大于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结论新生儿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横径的比值约为0.6时,对于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口服结肠注气检查(The Peroral Pneumo-colon Exanation)是指常规钡餐、钡剂到达结肠肝曲时再经直肠注气而获得右半结肠、回盲部、末端回肠双重对比的检查方法。我们无选择性地对30例全消化道检查患者应用此种检查方法,通过和常规法的比较,以评价该法在诊断右半结肠及回盲部疾病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