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7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患者60眼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其余52例5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后行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8例58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占5.2%;0.1~0.3者13眼,占22.4%;≥0.3者42眼,占72.4%;眼压略有下降,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肖其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8-28,83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疗效比较与分析。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95例(95眼)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49眼),对照组46例(46眼),分别行改良小梁术与小梁切除术。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术后早期眼压控制情况与前房形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远期眼压控制情况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较小梁切除术具有良好的远期眼压控制效果和形成良好的功能性滤过泡,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符合标准的120例(135眼),观察组60例(68眼)和对照组60例(67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两组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周内观察组在眼压、滤过泡形态、浅前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术后3个月到1年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远期的临床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45眼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4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度、眼压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O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共66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以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平均视力得到显著提高,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眼压也得到显著下降,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中央前房的深度也明显得到提高(P〈0.01)。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率为18.2%。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能够恢复患者的视力以及降低其眼压。避免二次手术,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式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76例82眼行改良式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9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结膜切口渗漏、视力、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 76例82眼术后2周眼压3.9~18.86 mm Hg,结膜切口渗漏为3.67%,滤过泡及早期形成前房满意.结论 改良式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设计合理,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92例(136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70眼)给予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6例(66眼)给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散光度及眼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视力恢复好、眼压改善明显等优点,且可避免二次手术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3例(30眼)采用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37例(42眼)采用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可建议其行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手术,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式均可行;但双切口术式更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青光眼手术降低眼内压、保持视功能。方法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顺利进行,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是在完整的结膜下操作,处于半关闭状态,房水不会大量快速溢出,眼压平稳下降;采用角膜内切口,手术创伤小,避免或减少了滤过道瘢痕的形成,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前房形成好;22眼的滤过泡较弥散。所以要加强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的护理(精心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与配合对患者降低眼内压、保持视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冯督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66-16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50例(78眼),应用小梁切除术术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及眼压情况。结果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对于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够避免患者视功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并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和双切口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和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面积及损失率.结果 两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切口组术后1个月角膜的内皮细胞损失率是(12.41±3.40)%,低于单切口组的(14.79±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6,P=0.001).单切口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比双切口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17).结论 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在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袁梅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75-76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15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型硅胶人工晶状体,另17眼经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视力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眼压11.4~19.50mm Hg(1kPa=7.5mm Hg),平均(14.21±2.13)mm Hg。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并发症轻微,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40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作为观察组。随机对照组37例(37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前房深度。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1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0眼)和对照组50例(58眼),观察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眼压平均值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 观察组正常前房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成功率高,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及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1例(41眼),术后随访4~18个月.结果 平均眼压由术前4.30 kPa降到术后的2.27kPa.其中,80.48%的患眼眼压被控制在2.66 kPa以下.术后视力(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68.29%,功能性滤泡占82.92%.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分别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眼科确诊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度及术后裸眼视力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及裸眼视力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应用超声乳化术组患者其眼压情况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后超声乳化术患者其裸眼视力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和裸眼视力优于小梁切除术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术式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62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7例,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乙组25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两种术式均不做巩膜瓣及虹膜周切孔。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视力(0.3占72.95%,眼压62只眼(18.2±1.76mmHg。结论两种术式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改善、并发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56例92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以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泪膜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但对泪膜的影响仍较大。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2d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9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