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SXT)耐药相关基因的流行状况及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2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PCR法对SXT耐药相关基因(sul1、dfrA1、dfrA12和dfrA17)检则,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中,SXT耐药19株(95.0%),3种基因sul1、dfrA12和dfrA17阳性率分别为80.0%、20.0%和65.0%,dfrA1基因为阴性,有17株检出dfrA基因(85.0%),共有18株检出sul 1和(或)dfrA基因(90.0%).结论 大肠埃希菌中dfrA基因和sul1基因同时表达或单独表达均可导致SXT耐药,在大肠埃希菌检出sul1、dfrA12和dfrA17基因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消毒剂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测定临床连续分离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qacE△1基因.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3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90.0%,ESBLs检出率为45.0%;qacE△1基因阳性34株(阳性率56.7%).结论 大肠埃希菌具多药耐药特征,qacE△1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携带及耐药基因分布,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细菌,用微量稀释法筛选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0株,通过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EDTA/IMP、EDTA/CAZ复合纸片,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为底物,进行协同试验检测B类碳青霉烯酶(金属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基因,以确定基因的种类。结果 25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5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敏感;通过Hodge试验对30株大肠埃希菌表型的筛选,阳性菌株共28株,阳性率为93.0%;通过PCR基因分析,3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28株KPC基因,阳性率达到93.0%,30株大肠埃希菌中未发现VIM和IMP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在ICU和呼吸科,耐药原因主要是KPC基因,但是不能排除VIM和IMP基因。  相似文献   

4.
19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91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的耐药性情况 ,为产ESBLs细菌的监控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icroscanwatRAway 4 0系统全自动细菌鉴定 /药敏分析仪、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和K B纸片扩散法进行产ESBLs菌株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 两年中共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6 89株 ,产ESBLs菌株 77株 ,总检出率为 11.18%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16 .16 %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9.16 % ;产ESBLs菌株主要分布在ICU、血液科、烧伤病房 ;两种产ESBLs菌株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有高度敏感性 ,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啶、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棒酸、替卡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啶酸均有极高的耐药性 (耐药率 >80 % ) ,高于不产ESBLs组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菌株在临床分离率较高 ,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 ,应加强对ESBLs的检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阐明产ESBLs ECO基因型分布。方法K-B法检测54株ECO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扩增ESBLs基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结果54株ECO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达7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敏感性〈27.8%;27株产ESBLs ECO中,CTX-M-1型9株、SHV型5株、TEM型16株、OXA-1型8株、6株未检测出ESBLs基因型、10株有≥2种ESBLs基因型;54株ECO中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44株,aac(3)-Ⅰ4株、aac(3)-Ⅱ38株、aac(6′)-Ⅰ17株、aac(6′)-Ⅱ11株、ant(2″)-Ⅰ8株及ant(3″)-Ⅰ12株;54株ECO中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41株,qnr基因检出率为7.3%。结论碳青酶烯类为治疗ESBLs阳性ECO的首选药物;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呋喃妥因外,产ESBLs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产ESBLsECO中TEM型为最常见的ESBLs型别;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以aac(3)-Ⅱ和aac(6)-Ⅰ为主;ECO对喹诺酮耐药率较高,且检测到qnr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携带情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做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intⅠ1、intⅠ2、intⅠ3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95.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0.0%(均为产ESBLs菌株),且与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密切相关,intⅠ1基因的阳性16株(80.0%),intⅠ2、intⅠ3基因均阴性。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机制-整合子密切相关,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存在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和药敏进行了检测.结果 该医院老年病区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0株大肠埃希菌检测出携带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21株,检出率70.0%.结论 该医院老年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多数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提出临床抗药菌株可能同时对消毒剂存在抗性,应引起我国医院消毒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3′BS-PCR法用于快速、准确鉴定耐药细菌染色体基因突变进行探讨。方法 3′BS-PCR方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常见突变点(C-248)是否突变;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PCR产物序列分析进行验证;研究菌株包括大肠埃菌野生株Ecs及其实验室诱变药株R2、R256和临床分离耐药株R5、R6。结果 R5、R6和R256均存在gyrA基因第248位C→T的突变;对R2、R5和R6的序列分析显示R5和R6 发生了259位G→A(R5)/T(R256)突变。结论 3′BS-PCR方法具有确定突变碱基特异性高,可靠且简便快速的优点,适合用于细菌发染色体基因耐药突变的快速探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ECO培养,采用K-B法对180株ECO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结果 180株ECO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检出产ESBLs ECO 71株,检出率为39.4%,产ESBLs ECO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ECO,但产ESBLs ECO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敏感,尤其是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 ECO已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尤其是产ESBLs ECO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所以临床中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北京市城区3家三甲医院近3年从各种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收集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同时耐药的多耐药菌株;采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上述多耐药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并对菌株进行系统发生分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通过接合试验观察耐药质粒的传递性.结果 共检出137株多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分离自尿液的比例最高(41.61%);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较低外,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较低(4%);85%的多耐药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且多为CTX-M型;介导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靶位突变;导致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的机制主要是产生16S rRNA甲基化酶(ArmA或RmtB).结论 临床分离多耐药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尿液标本;除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抗生素可能也是治疗该类菌株引起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2008-2010年该院血液标本分离的148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148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ESBLs菌株67株,占45.3%(67/148),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5%、8.1%、4.05%和11.49%。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洛西林、复方磺胺、氯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0%。结论大肠埃希菌作为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且出现了2株耐亚胺培南,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from the fecal samples of fishery workers who work in fish farms and often use antibiotics for the feeding fishes.MethodsSeventy-three E. co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fecal samples of fishery workers and 180 isolates from a control group of restaurant workers were tested f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agar disk diffusion with 16 antimicrobial agents.ResultsAbout 30% of isolates from each group showe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o ampicillin, and 60% of isolates from fishery workers and 41% from restaurant workers were resistant to tetracycline. The isolates showed higher resistance to cephalothin and cefoxitin than to other cephem antibiotics and to gentamicin than to other aminogycosides. Our data indicated that fecal E. coli isolates from fishery workers showed highe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an those of non-fishery workers (restaurant workers), especially to cephalothin, tetracycline, and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p < 0.05). However, rates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were similar among the fishery workers and restaurant workers.ConclusionFrequent use of antibiotics may cause increas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the human microbiom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ICU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CO)的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株分离自ICU患者临床标本的ECO,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琼脂希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值;采用PCR法联合检测细菌染色体介导DNA解旋酶gyrA和质粒介导的qnrA、qnrB、qnrS以及aac(6')-Ⅰ b-Cr变异体和与喹诺酮类外排有关的qepA等6种基因.结果 20株ECO gyrA基因均存在突变,其中13,15号株gyrA基因经比对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gyrA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为新亚型;检出aac(6')-Ⅰ b检出3株,经比对分别为aac(6')-Ⅰ b(2株)和aac(6')-Ⅰ b-Cr(1株);qnrA基因检出1株,经比对为qnrAl.结论 ECO对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耐药主要为gyrA基因突变所致,但也有aac(6')-Ⅰ b-Cr、qnrAl的因素,值得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目的调查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smr-2、emrB、emrD、emrE、mdf A、tehA、qacE△1)在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8年10月~2009年3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8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7种外排泵基因。结果6种外排泵基因emrB、emrD、emrE、mdf A、tehA、qacE△1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6株(92.9%)、17株(60.7%)、21株(75.0%)、28株(100.0%)、27株(96.4%)、19株(67.9%),只有smr-2未能检出;且这6种外排泵基因以11种阳性模式存在,其中6种基因同时检出的模式:emrB+emrD+emrE+mdf A+tehA+qacE△1检出率最高,共9株(32.1%);另外,1号株mdf A和tehA的基因序列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相关序列比对后,发现均为同义突变的新基因型。结论同时检测这7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中6种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被检测到,且阳性率很高,这或许是导致分离株呈多药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呈现多药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9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0.0%、35.0%、25.0%、5.0%;携带≥1种基因的菌株有14株(70.0%)。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近期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显色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临床分离到1213株真菌,其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598株占49.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615株占50.7%、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78.2%,其次为泌尿道占10.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柔假丝酵母菌对FCA天然耐药,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的耐药率分别为61.4%、10.3%,另外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FLC)、伊曲康唑(ITC),其他假丝酵母菌属对5-FC、AMB、伏立康唑(VR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真菌感染中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明显增加,同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检测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从尿路感染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的20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产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202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81株,占40.09%;非产ESBLs菌121株,占59.91%。产ESBLs菌的耐药率为70.37%(57/81),非产ESBLs菌的耐药率为26.45%(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耐药性强,应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大肠埃希菌临床标本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检测435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结果 宫颈分泌物、尿液、咽拭子和恶露是检出数最高的标本;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位居前列(49.23%~84.1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高达31.35%~46.80%;尚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有93.38%的敏感率;ESBLS检出率32.67%,AmpC酶检出率5.52%,其中有19株为同时产ESBLs和AmpC酶,单独产AmpC酶菌6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检出率和耐药率日趋严重,临床与实验室应共同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2周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肠道分离的110株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110株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yrA、parc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突变情况,并与28株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病人肠道分离的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未用药组为12.7%~15.5%,用药组为20.8%~25.0%。测序发现60号敏感菌株没有任何氨基酸突变。11株耐药菌中,gyr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均存在83位突变,即Ser83→Leu;其中8株存在双突变,即同时Asp87→Asn;6株存在3个突变,还包括Clu214→Gly。par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有8株存在Ser80→Ile突变,另有2株存在Glu84→Gly突变。结论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7%~15.5%,主要由gyrA基因和parC基因位点突变造成,以gyrA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200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微量稀释法(MIC)测定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用WHONET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分离出431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为47.56%.耐药率较高者依次递减分别为氨苄西林(81.44%)、哌拉西林(71.93%)、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60.32%)、头孢呋辛(51.28%)、头孢唑林(50.35%)、庆大霉素(49.19%)、环丙沙星(49.19%)、氨苄西林/舒巴坦(48.26%)、头孢噻肟(48.26%)、左氧氟沙星(48.03%)、氨曲南(48.03%)、头孢曲松(48.03%)、头孢他啶(47.10%)、头孢吡肟(46.64%);大肠埃希菌对所有抗菌药物均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 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