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君辉 《四川中医》2002,20(8):21-23
肝火之病,成因颇多,病证繁多,变证复杂。临床辨证要先辨虚实,次辨兼证,治以调肝为先,次治兼证,或两者并治。提出治肝火十法:(1)清肝泻火法;(2)疏肝抑火法;(3)滋阴降火法;(4)清肝化痰法;(5)清肝熄风法;(6)清肝和胃法;(7)清肝泻肺法;(8)清肝泻心法;(9)清肝滋阴法;(10)凉血清肝法。  相似文献   

2.
清·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将肝病分为肝气、肝风和肝火三大类、立28法进行证治,博而约,为肝病证治系统地总结了治疗规律。鉴于眼和肝的密切联系,治肝法在治疗眼病中亦有重要价值。1 肝病证治及用药大全 肝主疏泄、立藏血、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郁而化火,肝火上冲,内风多由火出。所以说: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治肝诸法,都针对肝气、肝风、肝火的传变过程,辨证而立论。肝为刚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而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将治法按补虚、泻实分类,归纳如下(见附表)。  相似文献   

3.
"补肝"涵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玲 《光明中医》2001,16(1):8-10
虚则补之,补以治虚。补是治疗虚证的大法,但是在五脏治法之中,唯补肝法其涵义多端,不可不辨。1 畅其用曰补疏畅条达肝气为补,这是补肝最早的涵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畅达则气机和调,抑遏则为病。能使肝气条达舒畅则无病。疏畅肝气中用味辛之品,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首先提出了辛味补肝。对此,张介宾释曰:“木不宜郁,故欲以辛散之,顺其性为补,逆其性者为泻,肝喜散而恶收,故辛为补,酸为泻之味”。所以说畅其用为补。此处的补泻是对脏腑生理功能活动本身之喜恶而言。因此,畅其用…  相似文献   

4.
于志强认为肝在消渴的诊治中至关重要。肝失疏泄,郁久化火,消耗阴津,累及他脏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因此于志强确立了从肝论治消渴的基本治则。临证以酸泻肝木、疏肝解郁、清肝明目、清泻肝火四法为基本治法,应用药对配伍组方治疗消渴,常用药对有乌梅与木瓜、柴胡与白芍、枸杞子与夜明砂、菊花与夏枯草。所用药对配伍得当,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正> 高血压病为内科难治的常见病,笔者在临证时辨证求因,巧施方药,常收显效,现简介如下。头痛不休承气通腑则止头痛为高血压病的常见症,每因情志失调,或过食肥甘,蕴成肝经郁热,腑气不降,郁久化火,上攻清窍所致。倘镇肝则肝郁愈甚,若补肝则腑气愈滞,如清肝则扬汤止沸,故治当用硝、黄通下大肠,以清泻肝火从大便而解,体壮腑实者可选承气汤推荡积滞以和血宁肝,可奏釜底抽薪之功。  相似文献   

6.
王旭高肝病论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家王旭高为疗肝病之大家,其肝病证治特点为:以肝气、肝风、肝火立论,注重脉证,强调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及痰饮痴血均可致肝病,疏畅条达以治肝气,柔体济刚以熄肝风,补虚泻实以治肝火。  相似文献   

7.
《内经》云:“肝欲散,……用……酸泻之”。《金匮》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尤在泾亦云:“肝之病补用酸者,肝不足,则益之以其本味也,……补用酸者,所以益其体”。指出酸味药能敛肝阴而补肝体。夫肝以血为体,若肝血虚,则肝体失充,故肝木疏泄无权而生郁。笔者用酸敛补肝法治肝郁(以下简称敛肝理郁),即取酸甘化阴药,滋养肝之阴血,充体柔肝而敛肝气,以复其条达之性。若肝阴亏耗,恣其肝阳偏旺,其  相似文献   

8.
朝鲜民族医治疗肝病有其独到之处 ,临床疗效奇特 ,笔者在朝鲜族地区生活 2 0多年有所体验。众所周知的肝病 ,在临床最多最复杂 ,治法亦繁。知其要则能以常达变。朝鲜民族医治肝善用以肝气、肝火、肝风为纲 ;以“木郁达之”为法 ;以“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 ,酸泻之”为度。用以上纲、法、度为治肝之要诀 ,临床效如桴鼓。1 欲治肝先明其理肝主疏泄 ,是肝脏具有主藏血功能之前提。肝为刚脏 ,体阴而用阳 ,性喜条达 ,而恶抑郁 ,与精神意志的调节功能关系密切。在病理上 ,邪气侵犯或七情失调 ,最容易影响到肝的…  相似文献   

9.
《西溪书屋夜话录》系清、王旭高所著。王氏在文提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宗旨为:“内风多从火出,气有余便是火”。也就是说,肝气过盛则产生肝火,肝火亢盛而产生肝风,亦即肝阳化风之理。而肝气者则多由于肝之疏泄不利,抑郁而为病理现象。在治疗上肝气者以疏肝理气为主;肝火者以清肝泻火为主;肝风者以平肝熄风为主。  相似文献   

10.
治疗高血压,中医常用清肝泻火、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等法。柴浩然先生强调通常达变,圆机活法。兹总结其变法六则。 疏肝理气 治高血压过用清肝泻火之法,因苦寒而挫伤肝的疏泄之性者。症见头痛头胀、胸胁满闷、时欲太息、烦躁易怒、睡眠不佳,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治宜疏肝理气,以顺肝木之性。用逍遥散或四逆散加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等。  相似文献   

11.
肝气郁结治以补肝,肝气郁滞治以疏肝,肝血虚证治以养肝,肝气郁热治以清肝,肝阴虚证治以柔肝,肝火上炎治以泻肝,肝阳虚证治以扶肝,肝脉寒滞治以暖肝,肝经湿热治以化肝,肝阳上亢治以平肝,肝风内动治以搜肝。  相似文献   

12.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中医学“粉刺性乳痈”范畴,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肝,病机为木失条达,乳络郁阻,致使气血瘀滞,津停痰生,聚结成块,最终郁蒸腐肉酿脓,溃后不愈成瘘而成。中医依据“木郁达之”,分期辨治:初期以肝气郁结为主,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以达之;中期郁火酿脓,治以清泻肝火、消痈托脓以达之;末期木气失和,脾土受累,治以养肝解郁、培土和中以达之。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张柏夫 《光明中医》2001,16(3):38-39
胆囊炎 ,多属中医的胁痛范畴 ,胆附于肝其经脉络肝 ,内藏“精汗”《灵枢·本输篇》称它“中精之腑”。精汁即胆汁 ,味若色黄。来源于胆受肝之余气而成 ,疏泄下行 ,注入肠中以助消化饮食物。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肝的疏泄作用 ,疏畅气血 ,调节情志。故此 ,治胆多从肝论治 ,胆病源于肝。若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或血不养肝 ,使肝脉阻滞 ,则胆受肝之余气者少 ,亦随之而泄不利 ,导致胆病的发生 ,出现胁痛等症 ;另一方面 ,胆性刚直 ,在病理情况下 ,多表现火旺之征 ,因此 ,治胆必疏肝 ,治肝必泻火通络。同时注意调和脾…  相似文献   

14.
久咳从脏腑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祥庚 《河南中医》2007,27(11):66-66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咳嗽的辨治除肺脏本证外,还应注重脏腑兼证.久咳者表邪内郁,肺失宣降,肝升过亢,气火上逆犯肺,故久咳呛咳不止.临床常见的有肺虚肝郁,肺燥肝热,肺肝阴虚,肝火侮肺等.分别采用补肺疏肝,润肺清肝,润肺滋肝,泻肝清肺等治疗方法.脾虚乏运者,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当健脾化湿豁痰,以收其效.《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  相似文献   

15.
痰热壅肺型是支气管扩张常见的中医证型。邵长荣教授认为此型支气管扩张病机重在肝木失于疏泄,反侮肺金,横逆克土,故宜从肝论治,以疏肝气、泻肺热为大法,分别采用疏肝、柔肝、清肝等法。并举案例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王向东 《光明中医》2016,(15):2259-2260
中医认为妇女之经、带、胎、产与肝经的关系最为密切。若妇女性素忧郁,或他脏病变伤及肝木,则肝脏疏泄失常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发生。肝气郁而化火者常须疏肝气、清肝热。肝郁气滞导致血瘀者,治当化肝瘀。肝郁日久,痰瘀互结、肝阴亏虚者,需以柔肝体。后附验案2则,具体解读"疏肝气、化肝瘀、柔肝体"的治疗方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壮乡医话     
<正> 疏肝与柔肝治肝之法,前贤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难经》:“损其肝者缓其中”。《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清时王泰林在《西溪书屋夜话录》分有肝气、肝风、肝火三大证治,提出治肝三十法。这些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歌诀】厥阴药王密蒙花,肝虚有热血虚塌。火旺目眵赤脉搭,清热养肝明目伢。 【释义】密蒙花甘寒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并能明目退翳,可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其既能清肝,又能养肝,故可用治肝虚有热所致目暗干涩、视物昏花者。  相似文献   

19.
<正> 不寐之证,究其机理,无外虚实两端。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邪气之扰者,言痰火湿食诸邪上扰神明也;营气不足者,言阴血虚而神明失养也。然临证每多兼挟,往往虚实互见,当谨守病机,详察施治,兹将个人治疗不寐证的体会介绍如次。一、肝火扰心清肝泻火兼安胃如情志不舒、暴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都化火,木火助长心火,扰动心神,神不得安则不寐。然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多致胃腑不和。对肝火扰心之不寐的治疗,当泻其  相似文献   

20.
<正> 祛风解表药大多味辛质轻气薄,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笔者受《内经》“风气通于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启示和学习古人治肝用祛风药的经验,如《千金方》之补肝汤、补肝散;《太平圣惠方》之补肝防风散、补肝菊花散;《和剂局方》之逍遥散;陈无择《三因极-病方》之泻肝汤、补肝汤;严用和《济生方》之柏子仁汤及酸枣仁汤等等,均是或补气养血、或疏肝理气、或健脾燥湿等不同治法的基础上伍用少量祛风药。近世唐容川引滑氏补肝散,即是大剂养血补肝药中加少量独活。注曰:“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欲其气之鼓荡者,则用独活。”王旭高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搜肝风一法所列之药均为祛风药。肝喜疏达,其气机既不可抑郁,又不宜亢旺。若情志怫郁,肝不能遂其条达之性,便可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病变。根据祖国医学“取象比类”的方法,祛风药辛散外达,可使抑郁的肝脏恢复条达之性。肝藏血,血虚则肝生内风,亦易致外风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