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LHV)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9月~2010年9月期间120例高血压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34例。同时测体表心电图和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60例,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60例。测得两组24小时、白天、夜间(SBP、DBP)计算出昼夜节律。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患者如果出现夜间血压比白天高,昼夜节律降低的“反勺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以及功能受损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恢复杓型血压节律后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氨氯地平组(治疗组37例)和复方降压片组(对照组35例),观察2组服药后血压昼夜节律以及恢复其杓型血压节律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1 a后,治疗组夜间血压变化较大,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心脏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等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左心室肥厚的逆转除与血压降低相关外,尚有其他因素参与,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8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计算24小时全天、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同时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和无左心室肥厚两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及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中西药联合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 79例 ,给予西药复方降压片 ,及自拟中药降压饮。ABPM监测用药前后 2 4h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中西药联合治疗后 2 4h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降低舒张压优于收缩压 ,总有效率88.6% ,白天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等 ,仍保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论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规律及其与左室肥厚及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治疗及预防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提供更多理论指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计算平均压夜间下降百分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同一周期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研究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阴虚阳亢型患者以收缩压变异性增高为主,其收缩压标准差均高于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肝火亢盛组以舒张压变异性增高为主,而且夜间舒张压变异性高于白天。阴虚阳亢组左室肥厚所占比例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左室肥厚组患者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及中医证型间具有相关性,血压变异越大,左室肥厚越明显,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指标可作为中医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针刺对左室构型及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石学敏院士"活血散风"针刺法,穴取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每日1次,每周5次,共针刺3个月。治疗前测量患者血压并检测血脂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射血分数(EF)、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分析不同左室构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左室构型异常(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者达到60%。离心性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比较,在夜间平均脉压、总胆固醇、BMI、腰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夜间脉压、腰围、总胆固醇、BMI相关(P0.05),左室相对室壁厚度与总胆固醇、BMI和腰围相关(P0.05)。正常构型到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的舒张功能有逐渐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P0.05)。针刺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60%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室构型异常,并与总胆固醇、BMI、腰围、夜间平均脉压相关。目前研究尚未发现针刺对左室构型及左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9例。A组日间服用厄贝沙坦150mg,氨氯地平片5mg;B组日间服用厄贝沙坦150mg,夜间服用氨氯地平片5mg,两组用药周期均为4周。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B组降压效果优于A组,其24h SBP、24hDBP、24h SBPV、24h DBPV等指标值改善情况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同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夜分服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的给药方案,可更有效、平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清 型前胶原 ( PC )、 型胶原 ( C )、透明质酸 ( H A)的测定 ,以了解其作为心肌纤维化时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 RIA)测定 2 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 2 3例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及 3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 PC ,C 和 HA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血清 PC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高 ( P<0 .0 1) ,C ,HA与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无差异 ( P>0 .0 5 )。结论 :PC 作为心肌纤维化指标有临床意义 ,但 C ,H A从本研究显示尚不能作为心肌纤维化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杞菊合剂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杞菊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左室重量与体重比(LVW/BW)、心肌组织原癌基因N-ras及c-myc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SHR 32只,随机分成杞菊合剂组(A组,8只)、苯那普利组(B组,8只)、杞菊合剂加苯那普利组(C组,8只)、模型组(D组,8只),再取8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组,8只),共五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剂量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时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治疗12周,每周测量血压,实验结束时收集标本,检测左室重量与体重比(LVW/BW)、心肌组织原癌基因N-ras及c-myc mRNA的表达。结果:杞菊合剂可降低SHR的血压、左室重量、心肌组织N-ras c-myc mRNA的表达(P<0.05)。以杞菊合剂加苯那普利疗效最佳,杞菊合剂在降压方面不及苯那普利,二者对左室重量及N-ras、c-myc mRNA表达的影响与苯那普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杞菊合剂可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杞菊合剂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压,抑制原癌基因N-ras、c-myc表达有关;杞菊合剂与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其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单用、辛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加奥美沙坦20~40 mg/d口服,C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加氯沙坦50~100 mg/d口服,疗程均为2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脂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SBP、DBP、LVPWT、IVS、LVDd、LVMI、TC、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除3组间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B组、C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均0.05),B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B组、C组治疗后LVPWT、IVS、LVDd及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单用及辛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均能有效降压、逆转左室肥厚,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辛伐他汀,其中辛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降压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经多导联睡眠呼吸监测仪筛选出中重度OSAS患者(AHI>20)合并高血压者81例(病史均2 a以上,且用降压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nCPAP治疗。1个月后复查动态血压各指标和多导联睡眠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P<0.05),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形型比率下降(P均<0.05),多导联睡眠参数改善(P均<0.05),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Sa(O2))、AHI、血压的昼夜节律等指标可反映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OS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0例,对患者行便携式睡眠仪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观察患者血压的均值、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和OSA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OSA和血压的关系。结果与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血压标准差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AHI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增高,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病人中筛选出无心、脑、肾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64例,节律正常者29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与阴虚阳亢分型关系密切(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主要病机。提示中医辨证治疗。需抓住阴虚为本,阳亢为标,以调整阴阳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 h血压呈非勺型者61例(52.1%),呈勺型者56例(47.9%);非勺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均0.05);非勺型组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较勺型组高(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50%以上血压有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左室肥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24h 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国产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作用持续时间.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82 例,年龄(60.2±5.5)岁.每天服用左旋氨氯地平5 mg,共8 wk,于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 h 动态血压.结果 治疗后24h、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血压负荷值也明显减小(P<0.01);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均>50%.结论 国产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稳定性好,可持续24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中低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于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及治疗前后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疗前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12周组内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更优。4周与12周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谷峰比值比较:治疗前后2组对收缩压谷峰比值有一定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舒张压谷峰比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物质测定:治疗后治疗组肾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治疗前后2组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够显著降低昼夜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对昼夜血压节律和降低肾素水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肝火亢盛证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选穴、留针时间、针刺深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的影响,优选最佳针刺降压方案。方法:纳入48例临床病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按照3因素2水平,即选穴(人迎、太冲)、留针时间(15、30 min)、针刺深度(浅刺、深刺),分为8组,每组6例,观察针刺前后24 h动态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1)针刺深度对收缩压负荷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影响程度为:人迎>太冲,15 min<30 min,浅刺<深刺,最佳调节收缩压方案为深刺人迎30 min;(2)留针时间对舒张压负荷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影响程度为:人迎<太冲,15 min<30 min,浅刺<深刺,最佳调节舒张压方案为深刺太冲30 min;(3)不同因素对于昼夜节律的影响程度为针刺深度>留针时间>选穴;各因素不同水平对昼夜节律的影响程度为:人迎<太冲,15 min<30 min,浅刺<深刺。最佳调节昼夜节律的方案为深刺太冲30 min。结论:深刺人迎或太冲30 min为针刺调节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