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乙经指出:“上髎一在第一空,腰眼下一寸,侠脊陷者中。次髎一在第二空,侠脊陷者中。中髎一在第三空,侠脊陷者中。下髎在第四空,侠脊阶者中”。八髎穴即骶骨之骶后孔,孔巾有骶神经后支穿出。正确寻找穴位位置并刺到预定的深度,可使疗效更佳。如何正确定位,不少作者已做了工作,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观察,为临床针刺八髎穴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采用23具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男21具、女2具)及42块游离骶骨进行测量。先切开尸体骶部软组织,暴露八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经阴道分娩、确诊为顽固性尿潴留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导尿常规处理和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6%),治疗组治疗后导尿时间、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八髎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近年来在痛经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就八髎穴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发现通过在八髎穴运用推拿、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埋线等治法,治疗女子痛经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回顾了八髎穴治疗痛经的经验,为临床运用八髎穴治疗痛经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巨刺八髎穴治疗骶髂关节错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针刺实验组)30例,采用巨刺八髎穴的方法,B组(手法对照组)30例,采用侧卧单髋过伸复位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错动指数的变化。结果 A组痊愈13例,显效16例,好转1例,无效0例;B组痊愈11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骶髂关节错动指数均降低,其中A组比B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巨刺八髎穴治疗骶髂关节错动疗效优于手法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温针八髎穴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9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温针八髎穴治疗.结果 治疗组:56例中,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42例中,显效24例,有效i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0,P <0.05).结论 温针八髎穴佐治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取穴:以八髎、三阴交、长强为主穴,足三里、腰俞、大肠俞、小肠俞、肾俞为配穴。八髎和三阴交每次均取之,其余穴位轮换采用。主穴用强刺激,配穴用中等度刺激,不留针,每日针刺一次。治疗小儿脱肛31例,年龄在7个月至6岁,发病时间在2~4个月4例,余均在一个月内。22例经针刺1~4次治愈,8例经5~7次治愈,  相似文献   

7.
“多针法”是在患病局部压痛点、阳性反应或穴位上同时刺入 2~ 5支同样长短粗细的毫针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 。近年来笔者用“多针法”治疗 90 6患者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90 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42 5例 ,女 481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1岁 ,以 40~ 5 0岁居多 ,病情最短 2天 ,最长 2个月。1.2 取穴原则 :(1)主穴取患处局部压痛点 ,无压痛者以所痛之处的俞穴为主穴。 (2 )配穴取患处远端相应的经络腧穴。如肩周炎除取局部穴位外 ,可配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1.3 治疗方法 :一般所取主穴均采用一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温针灸八髎穴对寒凝型痛经的干预,观察痛经的疼痛及心理因素变化。方法 :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采用中医证候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较治疗前缓解。两组治疗前后组间躯体化、焦虑、敌对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及心理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八髎穴可有效缓解寒凝型痛经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髎穴穴位贴敷联合消痈汤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疼痛及创面状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治疗的9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消痈汤治疗,治疗组给予八髎穴穴位贴敷联合消痈汤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肛周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7、14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创面水肿、渗出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创面腐肉脱落、水肿消失、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NF-α、CRP、IL-1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穴位贴敷联合消痈汤配合手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有效减轻术后肛周疼痛,改善创面状态,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炎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痛经症状患者中使用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救治的106例存在痛经症状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运用舒经颗粒、芬必得片以及田七痛经丸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是实施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痛经患者使用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治疗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很大的缓解,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针刺八髎穴,对照组针刺膀胱经和任脉的常用穴位,共6周,测定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比较2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0.01),排尿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 针刺八髎穴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达到多穴位针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骶部穴位注射治疗早泄效果.方法 16例早泄患者穴位注射维生素B1 、普鲁卡因.将维生素B110ml、普鲁卡因10ml、灭菌用水20ml吸入专用穿刺注射器,分别注入八髎、上髎、次髎、上中髎、下髎、长强穴等穴,每 5天穴注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 16例治疗2疗程后,痊愈8例(50%),显效7例(43.75%),无效1例(6.25 %),总有效率93.75%.结论 骶部穴位注射治疗早泄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早泄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H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L5棘突下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髂后上棘等距离。结果 ①设立骶部骨度表,得到4个骶部折量寸:即L5棘突下至尾骨尖约6寸,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约3寸,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的垂直距离约1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约2寸。②根据骶部骨度分寸,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上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1寸,L5棘突下1寸;次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寸,L5棘突下1.7寸;中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2.5寸;下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3.5寸。③根据骶部体表标志,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从骶部纵向距离观察,上髎穴约平髂后上棘,次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中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下髎穴约平骶管裂孔;从骶部横向距离观察,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的一半,八髎穴呈“倒八字”型排列,其连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约25°。结论 以表面标志为基础,用比例关系和骨度分寸来定位八髎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术后出现尿潴留110例患者,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物理诱导排尿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八髎穴加温针疗法。治疗后,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1.81%,治疗组有效率85.45%。对照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平均值约为61.84 ml,治疗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的平均值约为40.61 ml,治疗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加温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51例采用八髎穴注射抗生素治疗临床经验。主要措施为:洁霉素0.6g,2%利多卡因2m l,病情严重者加糜蛋白酶4000u混合溶液八髎穴注射,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魏艳红  李文建  樊红霞 《中医学报》2019,34(12):2687-2691
目的:观察八髎穴导气针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及远期镇痛效应。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八髎穴导气针法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并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_(2α)(prostaglandin F_(2α),PGF_(2α))水平。结果:首次治疗后,观察组在起针时及起针后30 min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针时(服药后30 min)VAS评分无变化(P0.05),起针后30 min(服药后60 min)VAS评分才开始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第1、第2、第3、第6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第2、第3及第6个月经周期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在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第6个月经周期时,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PGF_(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第6个月经周期时,观察组血清PGF_(2α)水平仍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则增高至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八髎穴导气针法干预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即刻及远期镇痛效应,这可能与其持续下调患者血清PGF_(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八髎穴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HPRL)的疗效。方法:将80例HPR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针刺八髎穴方法,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观察两组血中催乳素(PRL)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关系。疗程30天,治疗前后测PRL值。结果:治疗组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RL有显著下降(t=3.49,P〈0.01)。结论:针刺八髎穴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泌乳素血症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我们于1986~1988年对67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胆俞”等穴位畅线埋藏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25例、女42例;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岁,30~50岁之间居多;病程最长30年,最短6个月;临床多以腹胀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钝痛伴右肩胛区痛,嗳气、口苦、恶心、便秘等。病程多以间断性反复发作。二、治疗方法 1.埋线穴位:主穴“胆俞”(胆经背俞穴)。在10~11胸椎旁开1.5寸,配穴①“日月”(胆经幕穴),  相似文献   

19.
夜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病之一,有时可延续到青年期,治疗较困难。我们对曾用传统穴位针刺法治疗无效的两例病人试刺八髎穴,得到意外效果,此后,共治疗17例,现报告如下。 17例中男性8例,女性9例。10~14岁5例,15~19岁12例。均自幼年开始遗尿,除2例每周遗  相似文献   

20.
口服各种制剂药物经消化道吸收作用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献报导甚多,在此不加赘述,现就近几年来小儿泄泻的外治疗法(不经消化道的治疗方法),予以简述,提供治疗小儿泄泻的参考。 一、针灸穴位疗法:赵玉梅报导针刺治小儿腹泻200例。<1岁82例,1~3岁78例,3岁以上40例。发病1~2天者51例,3~5天81例,6~10天45例,10天以上23例。主穴:中脘、建里,下脘;辅穴:天枢、四缝、长强。腹部穴位均以捻转进针,虚寒者用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