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比3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翼状胬肉63例(63眼)随机分为3组:第1组,胬肉单纯切除;第2组,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第3组,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每组均为21例。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结膜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随访6~24月。第1组中有7例复发(33.33%);第2组及第3组均无复发者。结论单纯手术切除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复发,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及翼状胬肉切除球结膜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均可有效地阻止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60例(60眼),随机分成A组(30眼)和B组(30眼)两组。A组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行带结膜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和复发率。 结果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10±3.18)min和(19.8±2.23)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3,P=0.000)。角膜创面愈合时间:A组为(3.5±0.73)d,B组为(3.3±0.7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6,P=0.300)。A组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为6.7%,B组术后无复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2,P=0.246)。结论带结膜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术比常规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容易操作,更省时。  相似文献   

3.
改良翼状胬肉手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是常见眼病,常规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20-30%。药物局部注射、烧灼、放射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疗效不确定,且胬肉依然存在。1993-2001年我们采用翼状胬肉脱水钝形剥离切除术治疗412例466眼,经过多年观察,其中452眼治愈,治愈率为96.98%,复发14眼,复发率为3.02%,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方法 18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改良方法进行翼状胬肉手术.对照组按照《眼科手术图谱》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每周随访,记录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结膜充血情况及结膜充血完全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发生角巩膜溃疡、结膜肉芽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的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有96人完成随访,对照组有92人完成随访.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42±0.68天,对照组为4.27±1.05天,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膜充血评分术后1周、2周、3周、4周时分别为3.31±0.47、2.76±0.74、1.89±0.860.94±0.70,对照组分别为3.84±0.37、3.58±0.67、2.93±0.71、1.85±0.78,两两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实验组为5.15±0.92周,对照组为7.20±1.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发生结膜肉芽,对照组为14例,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生角巩膜溃疡4例、复发4例,对照组为7例、5例,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在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结膜充血程度、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结膜肉芽发生率上忧于传统手术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溃疡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上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翼状胬肉未遮盖瞳孔区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其接受手术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2~4d再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及术后屈光度并加以比较.结果 与联合手术相比,分次手术术后残余屈光不正度数更低,术后裸眼视力更好.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先行翼状胬肉手术,再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能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A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C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A组复发率为20.85%;B组复发率4.89%;C组复发率3.23%。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静止期翼状胬肉选择单纯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方法A组:静止期翼状胬肉患者28例28眼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手术,B组:静止期翼状胬肉患者32例3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组分别对手术整体时间、术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21.54±3.636)min明显短于B组(33.06±4.6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5,P<0.05);两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所需时间比较,A组(6.46±1.07)d,B组(6.13±1.1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5,2.435,P均>0.05)。结论对静止期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选择上,单纯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对于高龄的静止期翼状胬肉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选择单纯切除手术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78例88眼,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结膜瓣转位移植术105例120眼。随诊3-12mo,观察并记录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结果:行翼状胬肉切除术88眼中,术后3mo复发者3眼,术后6mo复发者6眼,术后9mo复发者10眼,术后12mo复发者3眼。复发率25%(22/88)。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结膜瓣转位移植术120眼中,术后3,6,9,12mo的复发者分别是3,7,11,5眼。复发率22%(26/120)。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无论何种方式,均不能完全阻止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临床手术治疗的时机对术后胬肉复发及眼表重建的影响。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203例(256眼),采用胬肉逆行镊撕法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法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2a。结果静止期翼状胬肉98例(117眼),术后胬肉复发2例(2眼),2l例(24眼)伴眼十症状,均未遗留角膜斑翳。进行期翼状胬肉105例(139眼)术后胬肉复发9例(9眼),62例(86眼)伴眼干症状,89例(94眼)角膜留有不同程度瘢痕性浑浊。结论翼状胬肉静止期与进行期手术治疗相比较,前者术后复发率少、眼表重建快及眼表症状轻,翼状胬肉静止期可行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0.
当前眼科手术已进入全新的显微手术时代.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在西北高原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由于紫外线照射,眼部慢性炎症刺激等环境、人文地理因素而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翼状胬肉手术对角膜屈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术后角膜屈光的改变.方法 单侧翼状胬肉38例(54只眼),随机分为2组,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者16例(21只眼)为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者22例(33只眼)为B组.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10d、1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曲度和角膜散光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术后10d、1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曲度和角膜散光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比,术后10d、术后1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翼状胬肉手术可使角膜屈光改变.术后1月内,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角膜屈光的影响相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或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治的需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手术。A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B组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MMC,术中于翼状胬肉切除区巩膜面及结膜下放置0.4 mg/ml MMC 3 min;C组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于翼状胬肉切除区巩膜面植入瑞济干燥羊膜植片。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1年、2年检查记录术眼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至3年,A组60例(68只眼中)22只眼复发(32.4%);B组60例(72只眼)中12只眼复发(16.7%);C组50例(60只眼)中5只眼复发(8.3%)。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B组与C组比较(P〉0.05),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或生物羊膜移植手术、手术安全、可以减少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g QY  Sha XY  Guo LP  Yao DQ  Chen ZQ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876-88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翼状胬肉与角巩膜的病理关系及其术后复发情况和视力变化。方法选择超过瞳孔缘的41例(46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多种方法剖切,观察翼状胬肉组织与角膜的病理关系。将翼状胬肉头部分为头顶部、疏松部及粘连部3个部分;头顶部是翼状胬肉头部顶端的致密、坚硬的半透明组织,与角膜粘连紧密;粘连部为角巩膜缘前界前平行于角膜缘的带状区,与角膜粘连紧密;疏松部为头顶部和粘连部之间的翼状胬肉组织,易与角膜分离;翼状胬肉颈部和体部易与角巩膜缘和巩膜分离。测量翼状胬肉头部及其3个分部的数据。做广泛的变性球筋膜切除和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后随访时间为12.0—50.2个月,中位数为22.4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后视力改变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翼状胬肉头部总长(6.3±0.4)mm,头顶部长约(1.7±0.4)mm;粘连部长约(0.9±0.1)mm;疏松部长约(3.6±0.4)mm。患者术前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至0.7,中位数为0.3;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为指数/眼前至1.5,中位数为0.7(秩和检验u=5.435,P〈0.01)。5例(5只眼)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1%(5/46)。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与角巩膜的病理关系具有规律性,为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广泛变性球筋膜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方法,术后复发率低,视力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108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为酒精分离法切除胬肉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A组角膜创面修复所需的时间平均为(5.10±1.21)d,复发率为12.90%;B组中角膜创面修复所需时间为(4.58±1.26)d,复发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酒精分离法可较彻底地切除胬肉组织,为胬肉切除术后迅速形成平滑的角膜面提供了简单安全的方法,同时降低了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方法  3 8例 (3 8眼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术前和术后以角膜地形图及检影法确定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角膜地形图检查平均散光 :术前为 (4.96± 2 .74)D ,术后为 (3 .3 4± 2 .3 7)D ,术后较术前散光减少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检影法检查平均散光 :术前 (1.85± 0 .79)D ,术后 (1.15± 0 .65)D ,术后较术前亦有所减少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术前以远视散光为主 2 6眼 (68.4% ) ,术后远视散光度数不同程度下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为 0 .51± 0 .3 5,术后为 0 .66± 0 .3 4 ,术后较术前有所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有利于减少角膜散光 ,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角巩缘重建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246只眼,复发翼状胬肉17只眼,通过翼状胬肉切除角巩膜缘重建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随访6~24个月,平均17.3个月.结果 在观察随访期内,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03%.并发症;2只眼在结膜缝合之间、2只眼在结膜提供区有小肉芽增生.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角巩缘重建术是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非常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丹  胡劫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4):337-339
目的 探讨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能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110例(120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A组22例(23只眼)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B组32例(33只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MMC,C组56例(64只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至1年。结果 A组复发率为43.75%,B组复发率为16.67%,C组复发率为6.67%。统计学处理,P<0.005,三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A组和B组比较、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有推广意义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12,他引:5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上皮修复及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 78例 (82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行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2 6例 2 8眼 )、羊膜移植术 (2 4例 2 6眼 ) ,和肉眼直视下的翼状胬肉结膜下转位移植术 (McReynoldtransplantation) (2 8例 ,2 8眼 )。术后用 1%荧光素钠染色法 ,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速度 ,并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8 5个月。结果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羊膜移植和肉眼直视下的结膜下转位移植术后 ,角膜创面平均上皮修复时间分别为 6 2 5、7 73和 8 5 0天 ,前者分别与后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和 0 0 1)。随访观察 ,羊膜移植组和结膜下转位移植组分别有 2眼 (7 7% )和 5眼 (17 9% ) ,术后 2周角膜创面仍未完全上皮化 ,最后导致复发 ,而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无 1眼复发。结论 :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或羊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 ,可以显著促进角膜创面上皮修复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率 ,尤其以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186例190眼.分为A、B二组,A组6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13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 A组60眼中9眼复发,复发率15.0%; B组 130眼中7眼复发,复发率5.38%,x2=4.922,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防止胬肉复发方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生物羊膜移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