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证治验2则     
1 清空汤治慢性头痛张某某 ,女 ,45岁 ,1998年 5月 5日诊。右侧偏头痛已二十二载 ,绵绵而作 ,春夏易发 ,秋冬尚好 ,发时尚能耐受 ,较重时服止痛片有效 ,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 ,中西医合治 ,有时有效 ,但终未除根 ,依然绵绵痛不已。近 5天因气候变化 ,感受风寒而头痛加剧 ,伴恶寒发热、头昏、头胀、口苦、口渴不喜饮 ,汗少 ,咳不扬爽、痰少 ,胸闷 ,曾服板蓝根冲剂、三九感冒灵等药 ,舌苔薄黄 ,脉浮数。证属风热束表 ,痰湿内停 ,治以解表除风 ,化痰止咳。药用 :桑叶 15 g ,菊花 10 g ,南杏仁 10g ,连翘 10 g ,薄荷 10 g ,桔梗 10g ,…  相似文献   

2.
古方今用一直为中医临床所探讨,是取得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于临床上多从古方今用之道,收效甚佳,现将三例病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眩晕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证治体会原平市中医院(034100)皇甫云喜关键词眩晕疏肝和胃化痰升清补气升阳镇肝潜阳补肾填精眩晕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以头晕眼花为主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严重者伴有呕吐,出汗等证。引起眩晕的原因较多,历代医家看法也颇不一致。例如...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拟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医辨证,所治国外患者主要证型有肝气郁结型、阴液不足型、浊瘀互结型、湿热内阻型等。其病机特点为肝气多郁,阴常不足,浊瘀互结,湿热内阻。治疗方法应理气量小使通、滋补不宜过腻、清热不宜苦寒、降脂益气活血等。  相似文献   

6.
赵可宁 《国医论坛》1995,10(1):16-16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三篇(以下简称三篇),是现存较早的记载妇产科疾病证治的专篇,三篇中涉及腹痛为主症者共有11条,其中妊娠篇中3条,产后篇中3条,杂病篇中5条,例方10个。虽然  相似文献   

7.
吴正平 《陕西中医》2007,28(4):509-510
柴胡为是一味常用药,本品味苦、辛、性平,具有和解表里,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临床配伍得当,应用颇广,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症.笔者根据临床治验,择其数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考《内经供有积饮之说,并无痰饮之名。至《金匾要略》始有“痰饮”之称,前贤对痰饮病均有较详细的阐述,为后世治疗本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病因病机痰饮之证,有寒热虚实表里之分,不可执言痰属热,饮属寒。故痰与饮,虽为同类而实有阴阳之别,部位之分。阳盛阴虚,则水液凝而为稠油之痰;阴盛阳虚,则水液溢而为稀薄之饮,或蕴于里,或出于表,两者虽有区别,实出一源。而痰饮之生,或外感风寒,或内伤饮食,或因火郁,或因食滞,或脾虚不能制水,或肾虚不能化湿,皆能导致痰铁。然痰饮之作,多由元气亏乏,阴盛阳衰而致。痰饮之形成与…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而难治的疾病 ,属中医痹证范畴 ,病变在骨关节畸形 ,日久可引起骨关节畸形 ,病情缠绵 ,经常反复。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蠲痹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2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性 12例 ,女性 2 0例 ;年龄在 2 0~ 35岁的11例 ,35~ 5 0岁的 18例 ,5 0岁以上的 3例。病程半年以下的 9例 ,半年至 1年的 13例 ,2年以上的 10例。2 诊断标准所治 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均依据病史 ,四诊合参 ,辨证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再结合西医学血沉、类风湿因子、X线检查等 ,确诊为类风湿…  相似文献   

10.
[病例] 王××,43岁,农民。1992年5月7日初诊。 去年冬因两手在冷水中作业3小时,一周后发现两手末端皮肤苍白,继而青紫、麻木,因无疼痛感未在意。一个月后病情加重,除上症外时有针刺样痛。经某医院诊为脉管炎,服中药30余剂未效,反而加重。诉遇寒冷或情绪激动后两手末端皮肤突然  相似文献   

11.
12.
邓先军 《河南中医》1996,16(5):317-318
川畸病的中医证治邓先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主题词@川畸病/中医药疗法清瘟败毒散/治疗应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应用生脉散/治疗应用川畸病是日本川畸富作于1976年首先发现而命名的,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全身血管炎变...  相似文献   

13.
临证应用补阳还五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体会,认为临证应用补阳还五汤需针对中风恢复初期(约在中风后2周)的气虚血瘀型,对君药黄氏用量控制在30-60g,气亏较勘者可加至60g以上,连续用量不宜超过120g。  相似文献   

14.
林熙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15-1917
咳喘病患者,特别是久病、重症、难治的病人多表现为上下俱病。医者对此类病人诊治时,必须上则顾下,下则顾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近30年来咳喘病人上下俱虚,上下俱实,上下俱寒,上下俱热,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上虚下实等上下俱病临床辨治经验和体会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林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15-1917
咳喘病患者 ,特别是久病、重症、难治的病人多表现为上下俱病。医者对此类病人诊治时 ,必须上则顾下 ,下则顾上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近 30年来咳喘病人上下俱虚 ,上下俱实 ,上下俱寒 ,上下俱热 ,上热下寒 ,上实下虚 ,上虚下实等上下俱病临床辨治经验和体会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1痹证经久不愈青某,女,62岁,退休养路工人。1998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全身筋骨关节刺痛,遇寒加剧6年,双膝微肿,屈伸不利10余天。经服中西药疗效不佳。刻诊:面色无华,双膝微肿不温,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印瘀斑,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涩。辨病为痹证,病机属气虚血少,外感寒湿,寒瘀交阻,筋脉失养。治宜补气益血,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全当归15g,川芎15g,地龙10g,红花10g,赤芍15g,淮牛膝15g,甲珠10g(冲粉兑服),桂枝15g,白术15g,防己15g,麻黄10g,甘草  相似文献   

17.
红皮病型银屑病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重症银屑病 ,发病率约占银屑病病人的 1%。临床表现为 :患者从头面、躯干、四肢到手足全身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 ,病变部位炎性浸润明显 ,表面附有大量麸皮样鳞屑 ,不断脱落 ,可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症状。本病类似于中医文献中的“白”、“松皮癣”、“干癣”等。笔者根据临床治疗体会认为 :血热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因风热之邪结聚于肌肤 ,局部的气血运行失畅 ,气血久郁则血热 ,红斑是血中有热的表现 ,白屑是热盛血燥、皮肤失养所致。故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佐以滋阴润燥。笔者以自拟消银祛斑汤为主…  相似文献   

18.
贾慧  钞建峰 《光明中医》2022,37(1):147-149
小儿情志病发病率不断增加,重视小儿情志病的防治日趋迫切.经方辨证谨严,配伍用药精简,多寒温并用,切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治疗小儿情志病疗效明显.文章举隅经方辨治小儿情志病的多例验案,阐述经方治疗小儿情志病的思路及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9.
川畸氏病临证辨治体会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411101)李卫华主题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川畸氏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日本学者川畸首先报道。故名川畸氏病。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多种感染源感...  相似文献   

20.
疫与伤寒是中医学疾病史上的两个重要命题,二者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文章基于“因-证-病”视野下探寻疫与伤寒的疾病原型在形成与发生发展上的脉络轨迹,审因之异同明邪传规律,辨证之异同论病机由出,察病之异同立治法治则,进而掌握疾病辨识规律,发掘疾病证治特点,将其融入到中医药的“疫病防治”策略中,拓宽中医药治疫、防疫思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