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万学发  郑松柏  肖宏  蔡枫  徐伟民 《肝脏》2003,8(4):42-42,63
本文采用变异特异性PCR(ms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C区 1896位变异 ,同时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有关细胞因子的水平 ,以此探讨其在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4月上海市传染病院住院患者 ,血清HBVDNA阳性 ,诊断符合 2 0 0 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其中慢性肝炎轻度 2 4例 ,中度 3 2例 ,重度 3 0例 ,慢性重型肝炎 16例。 10 2例患者均未行抗病毒治疗 ,也未接受免疫调节剂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照组为 3 0例健康供血人员。二、方法(一 )HBVM检测 采用微粒酶…  相似文献   

2.
HBV前C区变异与HBe转移和慢性肝炎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HBV前C区变异与细胞免疫功能及肝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峻岩  刘丽娜  戚盛麟 《肝脏》2005,10(3):219-220
本文通过对各种肝病患者HBV前C区变异株与野生株感染组之间T细胞亚群及TNFα、IL-6两种细胞因子的比较,探讨其在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田琦琦,王志明,陈伟华,李江,郭素萍,王恒军,候芳青,杨洁临床常以血清HBsAg和HBeAg的阴转或抗HBe的出现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复制终上的指标,而国外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导了HBV基因组前C区第83核...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前C区变异株检测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与机体CD4/CD8比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msPCR法检测53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1896变异,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53例重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的检出率为71.7%,以HBeAg(-)/HBeAb( )组为最高,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变异株组CD4水平高于野生株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低于野生株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病死率高。结论变异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HBeAg(-)/HBeAb( )患者中,随病情加重检出率也增高。HBV变异株组比野生株组有更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前C区变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检测54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前C区变异株,总检出率为66.7%;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的检出率(80.0%),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46.7%);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抗-HBe(+)中分别为41.2%和63.3%;在抗-HBe(+)且丙氨酸转氦酶正常血清中检出率82.4%。前C区变异株可在病程中出现亦可消失。结果提示,前C区变异株与原型株的混合感染广泛存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及非重型肝炎(包括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A1899及BCP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的发生率,比较慢重肝好转或治愈患者及恶化或死亡患者前C区及BCP区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慢重肝前C区A1896、A1899,BCP区T1762/A1764联合突变率及两区多位点突变率与慢乙肝或肝硬化患者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慢重肝好转或治愈患者A1896、A1899及多位点变异率与恶化或死亡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为慢重肝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珩  庄辉 《传染病信息》2002,15(4):157-160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PreC)和C基因启动子(C promoter)变异与疾病关系密切,多年来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近年来前C区和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0例原发性肝癌及30例正常对照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NK活性及IL—2R表达检测,结果表明肝癌患者外周血CD_8细胞增高,CD_4细胞降低,CD_4/CD_8比值上升,NK活性减低及IL—2R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HBV的前C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可降低HBeAg的合成与分泌,也可增加病毒复制能力,导致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临床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HBV前C/BCP区变异的分子机理、生物学意义、实验室检测以及对临床和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sIL-2R在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突变致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银染技术检测52例HBVDNA阳性患者的HBV前C区基因突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sIL-2R.结果52例HBVDNA阳性患者,检出HBV前C区突变32例,突变率为61.5%;突变组sIL-2R水平为699.98±138.17U/ml,非突变组sIL-2R为458.71±114.92U/ml,两组比较P<0.01;突变组的ALT、AST分别为152.19±53.87U/L、219.23±64.59U/L,显著高于非突变组,P<0.01.结论细胞因子sIL-2R参与了突变株感染所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1896位终止突变株在不同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的检出率及与血清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00份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分别以EIA法、特异性引物PCR法和PCR荧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1896位终止突变株及HBVDNA载量.结果非突变株、突变株/非突变株和突变株的检出率,在HBeAg阳性血清中分别是46.6%(27/58)、53.4%(31/58)及0%(0/58);在抗HBe阳性血清中分别是4.8%(1/21)、33%(7/21)和61.9%(13/21).在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血清中,突变株/非突变株的HBVDNA载量无显著差异.单检出突变株的血清HBVDNA载量较非突变株和突变株/非突变株为低.结论HBeAg阳性血清中以非突变株和突变株/非突变株为主,抗HBe阳性血清中以突变株为主,此种突变株的复制水平较之非突变株或突变株/非突变株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突变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1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G)和分期(S)情况,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e系统状态和HBV前c区1896阳性患者(20%);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进展,变异株检出率似乎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98和P=0.052)。结论 HBV前C区变异在HBeAg阴性组高于HBeAg阳性组;未发现HBV前C1896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特异性T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下降较明显,P〈0.01,2例HBcAg阳性患者,HBcAg阴转,CD^+3,CD^+4,CD^+4/CD^+8NK活性上升,CD^+8,sIL-2R较治疗前后所回复,表明特异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CV RNA增殖状态与T细胞亚群功能及血浆中IL-2和SIL-2R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75例慢性HCV感染患者(其中HCV RNA阳性47例,HCV RNA阴性28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sIL-2R的水平和HCV RNA。结果:慢性HCV感染患者周围血CD_3~ 、CD_4~ 淋巴细胞亚群,CD_4~ /CD_3~ 比值及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IL-2R明显升高(P<0.01);血清HCV RNA阳性患者T细胞亚群,CD_4~ /CD_3~ 比值及IL-2水平显著低于HCV RNA阴性患者(P<0.01)。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存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HCV RNA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更甚,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可能是HCV持续增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系统与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HBe系统的关系.方法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基因检测(PCR法)、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阴性22例,阳性66例.从阳性患者中检出野生株感染22例,占33.3%;突变株感染44例,占66.7%.44例突变株感染者中38例属1898位点及/或1901位点突变,占86.4%;其他形式突变6例,占13.6%;66例血清HBV DNA阳性中,CHB 49例,LC 17例,突变株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9.3%、58.8%,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系统中,HBV DNA阳性患者属HBeAg(+)者44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75.0%(33/44),属抗HBe(+)者20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50.0%(10/2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在HBe系统中,HBeAg(+)患者的突变株检出率高于抗HBe(+)患者(P<0.05),提示其位点突变株在HBeAg(+)中占优势,与以往文献报道中关于1896位点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患者中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应考虑HBeAg(+)患者也存在病毒突变的可能.②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HB患者与LC患者的突变株感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1898及/或1901位点的突变株感染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7.
HBV C基因截短型突变体抗HBV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基因截短型HBV突变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C基因截短的HBV表达载体pHBV-ΔC,瞬时转染HepG2细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S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S蛋白的表达量.pHBV-ΔC与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以pcDNA3与adwR9共转染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液及胞内病毒量.结果HBV C基因截短对S蛋白的表达量没有影响,pHBV-ΔC与adwR9共转染组上清液和细胞内病毒量较对照组降低.结论C基因截短型HBV突变体可导致HBV复制下降.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变异与细胞免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Leu60Val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DNA C基因区片段,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Leu60Val变异者19例,变异率为20.9%,随病情加重变异率逐渐增加,以重型肝炎组最高;Val60变异株组IFN-γ、TNF-α水平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2.584、4.766,P<0.01),CD_4~1/CD_8~1比值逐渐升高(t=2.275,P<0.05)。结论 Val60变异株可能通过增加与Ⅰ类人白细胞抗原(HLA-Ⅰ)的亲和力,或上调HLA-Ⅰ类分子的表达,从而激活大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并同时在肝脏局部发挥免疫效应,提高对宿主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IL-2及其受体角度探讨宫内感染HBV导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22例HBV宫内感染儿童和15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在非特异性刺激(PHA)和特异性刺激(HBsAg)下的膜IL-2受体表达水平和IL-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sAg刺激情况下,HBV宫内感染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无反应组PBMC的IL-2膜受体表达水平低于有反应组和正常儿童组。在PHA或HBsAg刺激情况下,HBV宫内感染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无反应组PBMC细胞培养上清的IL-2水平低于有反应组和正常儿童组。结论IL-2分泌能力低下,以及IL-2膜受体表达不足可能是宫内感染HBV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作用。用国产α-干扰素治疗18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随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反应参与丙型肝炎发病,观测T淋巴2细胞亚各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对判断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