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淋巴瘤指在一个淋巴结或结外同一部位一个肿瘤内含有两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成分。以往的所谓混合成分多为不同类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混合。作者报告了9例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病共存的混合性淋巴瘤。其中2例为复发性肿瘤。1例最初活检标本中含有滤泡性和弥漫性大细胞NHL,伴有不能分类的HD;而在复发后的标本中显  相似文献   

3.
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中同时或异时出现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共存(Coexistence)或转化(Transformation)是一个有趣的肿瘤生物学现象。国外文献仅见个例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HD向NHL转化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3岁。1965年11月16日因胸痛,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淋巴结外器官中,消化道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国外资料发生于消化道恶性淋巴瘤,在何杰金氏病约占2%,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为13—25%。消化道的恶性淋巴瘤分为两组(1)单发于胃肠道淋巴滤泡,局限于胃肠道和邻近的肠系膜淋巴结;(2)病变侵及胃肠道和(或)是周身病变的一部分。单发于胃肠道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甚为重要,因可施行手术治疗。本病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误诊为胃癌、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而在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方能确诊。我院自1966年到1991年共收治消化道NHL8例,术前无一例获得正确诊断,都是术后经病理确诊。术前如能及时诊断及时手术切除,辅以化疗和放疗,予后远比其他恶性肿  相似文献   

5.
曾经报导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L-NHL)的自然消退率约为10%~20%,但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H-NHL)的自然消退却很少报导。其自然消退的机制可能是患者伴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增加了宿主的免疫力,引起肿瘤的消退。作者报导1例与AIDS相关的高恶性、淋巴结外NHL的自然消退。患者男,30岁,有卡氏肺囊虫病、鸟型结核杆菌菌血症和口腔  相似文献   

6.
陈成钦  古模发 《癌症》1991,10(5):429-430
近年来,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的治疗有很大进展。为了进一步估价NHL的发展趋势和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经我院诊治的98例淋巴结型NHL(包括纵膈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7.
骨髓检查对恶性淋巴瘤分期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杰金氏病(简称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简称N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二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尽相同。NHL的预后较劣,是一组不稳定且有多中心性起源可能性的疾病。在正常骨髓内有淋巴滤泡存在,故在NHL早期病程中可能发生骨髓受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为了选择最佳首次治疗方案,必须作到分期准确。文献报道骨髓受累发生率在HD介于5-22%之间,而NHL则高达15-63%。骨髓检查对二者的准确分期都很有帮助。本文报道NHL90例的骨體检查结果。材料与方法 1978~1981共4年间我科收治病理证实之NHL患者90例,年龄为7-76岁,男女之比为1.8∶1。组织学分类依Rapapport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查体和血尿,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检查。部分患者作了双  相似文献   

8.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近年来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强力联合化疗的应用,使疗效提高,但在临床研究中,强力联合化疗,多不用于高龄者。 NHL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往往也见于高龄者,对这些高龄者的治疗,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ML)包括何杰金氏病(ND)与非何杰金化淋巴瘤(NHL)。目前已成为儿童期常见的实体瘤。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对儿童淋巴瘤给多少个化疗疗程为宜,报道不一.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月共收治16岁以下儿童淋巴瘤58例(HD:17例,NHL:41例),其中46例有五年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在46例患者中,NHL33例,HD13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7.3岁.在13例HD中,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5例,混合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削减型3例.在33例NHL中,低度恶性10例,中度恶性6例,高度恶性17例.表浅淋巴结HD13例,N…  相似文献   

10.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组淋巴组织的恶性疾病,虽在罕见病例中组织细胞也被牵连,但主要牵连淋巴细胞。NHL的发病率肯定在增加,在美国约为何杰金氏病(HD)的三倍。据估计,1986年美国约发生27,200名新病人,死亡约14,600名,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发生12,300例,死亡约6,600例。  相似文献   

11.
恶性淋巴瘤92例远期疗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26例何杰金氏病(HD)和66例非何杰金氏病(NHL)的治疗结果。5年存活率和10年存活率HD为53.8%和42.3%,NHL为10.6%和3.0%(P<0.01)。本组结果,不论是HD还是NHL,性别、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ⅠⅡ期疗效明显优于ⅢⅣ期病例;无全身症状者(A期)的5年存活率为36.5%(19/52),而有全身症状者(B期)仅5%(2/40)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组结果还表明,不论是HD还是NHL,实行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力争首程治疗完全缓解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何杰金氏淋巴瘤也称何杰金氏病(HD),是淋巴瘤的一种。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变化为骨髓涂片或骨髓活检标本中可发现Reed-Sternberg细胞。目前多数学者认为R-S细胞是诊断HD的重要形态学依据。HD最易侵犯淋巴结,尤以颈、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为常见,其次好发于肠系膜和纵隔淋巴结。大多数HD患者都有严重的免疫缺陷。最近几年,国外学者对HD的免疫功能异常,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文献综述。肿瘤细胞的起源近10多年研究表明,HD是一种恶性肿瘤,其R-S细胞具备肿瘤细胞最重要的属性,如非整倍性、体外持续增生、克隆衍化和异种移植能力等特征。既往认为HD患者肿瘤细胞可分为二类:(1)双核或多核的巨大R-S细胞;(2)单核何杰金氏细胞。前者为变性的终末期细胞而后者才具备增生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又可进一步分为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和何杰金氏病等几类。恶性淋巴瘤在世界各地均不少见。近十余年来,恶性淋巴瘤特别是何杰金氏病和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氏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一、本病的定义和分类 恶性淋巴瘤主要有二个类型,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型淋巴瘤。大多数病例中,何杰金氏病由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发生,并以固定的方式播散至邻近的淋巴结组。目前最常用的病理分类为Lukes-Butler分类的Rye修订案(1965)。临床分期方案沿用1971年在美国 Ann Arbor国际会议上制定的常称 Ann Arbor分期方案。  相似文献   

15.
总结我科1978~1986年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中,应用COPP(环磷酰胺、长春碱新,平阳霉素、强的松)方案治疗2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简称HD)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病(简称NHL)17例,男15例女6例,年龄在9—76岁,平均年龄35.7年。临床病理分析:ⅡA 2例、ⅡB 2例,Ⅲ  相似文献   

16.
分两部分,一、何杰金淋巴瘤(简称HD)的治疗,二、非何杰金淋巴瘤(简称NHL)的治疗。根据Stanford大学医学中心,加利福利亚州和苏格兰三处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材料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何杰金氏病(HD)的临床行为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因此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国Stanford大学医院Ⅰ、Ⅱ期HD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超过95%,Ⅲ、Ⅳ期亦可达75%。日本各期HD患者的相应数字为50~6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相对HD有更为恶性的临床经过,初诊时40~80%患者已属晚期,治疗则以化疗为主、某些局部区域放疗为辅,但疗效不理想。近15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原发于结外(ENO)  相似文献   

18.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病程中、血中出现原淋巴细胞者,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型白血病(NHLL)。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观察患者的时间长短和血液学检查的频率、病理类型、原发部位等有关。本文总结我院在1980-1984年间收治经病理、血液学检查证实的NHLL25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复习有关文献,浅谈鉴别诊断等若干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0年1月至1984年2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共238例,全部作了骨髓检查。其中何杰金氏病45例,占18.9%;NHL193例,占81.1%。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外者,称为结外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约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15%.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约有10%~58%原发于淋巴结外,本病发生部位极广,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73年1月至1988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确诊为结外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5例,全部进行了随访,现就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嗜银染技术对23例恶性淋巴瘤、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10例正常淋巴结的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进行了显示(AgNOR)。结果显示恶性淋巴瘤的AgNOR核均数较高,与正常淋巴结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恶性程度的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AgNOR之间也有差异(P<0.05或P<0.01)。AgNOR方法有助于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病变,在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