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部位及范围对吞咽困难轻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166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进行饮水试验和X线电视透视吞咽钡荆造影(VF)检查及临床评估,吞咽困难评级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0.00%(83/166),脑干卒中发生率为73.68%(14/19),双侧大脑半球卒中发生率为73.33%(33/45),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发生率为42.86%(36/84)。重度吞咽困难多见于脑干卒中和双侧大脑半球卒中。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与卒中损害部位和面积有关。脑干卒中者及双侧大脑半球卒中吞咽困难发生比例大,尤以脑干卒中者为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吞咽摄食康复训练及护理,观察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显效30例(65%),有效12例(26%),无效4例(9%),总有效率为9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69-72
目的探讨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2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卒中相关药物治疗及康复医师指导下吞咽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降低数值分别为(2.22±1.09)分和(1.30±0.8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吞咽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6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81%、40.00%,有显著性差异(χ~2=4.074,P=0.044)。结论 Vitalstim神经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并降低患者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300例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结果分为误吸和无误吸组,对误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60.0%,其中33.3%为无症状误吸。年龄、卒中史、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误吸发生率高,及时发现及处理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吞咽功能评级5级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13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加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评级比较。结果:2研究组吞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用神经电刺激治疗后,单侧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提高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早期癫痫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920例脑卒中患者中52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7%,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卒中是老年性癫痫的常见原因,病灶累及皮层者容易发生。少数病例以癫痫为首发,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郑春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04-10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用饮水试验为观察标准,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治疗,观察患者摄食-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系统康复护理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功能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部位对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障碍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预测摄食-吞咽功能及其恢复可能提供依据.方法 对卒中单元901例患者按脑卒中部位进行分组:脑干组、双侧半球受损组、单侧半球受损组及脑干+半球受损组,在其进食前行吞咽困难的筛选,如确定存在摄食-吞咽障碍,则行吞咽功能评估,并由康复医师及言语治疗师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出院时再次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 卒中单元患者急性期摄食前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3.1%,其中脑干组80.0%,双侧大脑半球受损组75.6%,单侧大脑半球受损组17.7%,脑干+半球受损组87.5%.康复治疗后,卒中单元患者仍有7.8%存在摄食-吞咽障碍,基本都发生在脑干组、双侧半球受损组及脑干+半球受损组.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常并发摄食-吞咽障碍,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可安全进食,但卒中部位位于双侧半球、脑干或脑干+半球的患者摄食-吞咽功能恢复欠佳,与单侧半球组相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约50%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轻者仅有吞咽不畅或误咽,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观察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5月入住我科的66例伴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在基础治疗护理后,实施康复护理。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吞咽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干预组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每天1次、共4周的吞咽功能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吞咽功能治疗仪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82-78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69例)及综合康复治疗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常规训练组(P<0.01);综合康复治疗组、常规训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73.9%,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并可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药配合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采用药物+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仪组(药物+吞咽治疗仪).结果 21天后治疗仪组与功能训练组在吞咽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药配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吞咽困难患者恢复的有效率高达94.59%,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晨 《医学综述》2014,(11):2095-209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汉市中医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02-2704,270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敏 《吉林医学》2009,30(2):145-146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其发病率约占45%,常引起呛咳、吸人性肺炎,重症患者也可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或因假性延髓麻痹造成摄人不足,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即使程度较轻,也对饮食、发音、交流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吞咽困难多可迅速改善,仍有少数患者可导致持久性残疾和残障,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进行系统的摄食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徐涛 《吉林医学》2015,(8):169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择32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患者康复信心的增强,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早期使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咽功能障碍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1%,可引起吸人性肺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气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营养不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恢复,病死率也高于营养状态较好的患者。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有效防止误吸,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及时得到足够营养,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全面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文献[1]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吞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康复中心针对早期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康复中心收住的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  相似文献   

20.
零玲  韦灵花 《中国乡村医生》2023,(2):144-146+152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广西横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持续经鼻胃管管饲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饲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营养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个性化吞咽康复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条件及生活质量,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