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省近5年疟疾流行态势,准确掌握防治,监测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汇总“九五”期间各年全省疟疾防治,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媒介地区,不同监测对象发病率变化及防治效果。结果:九五期间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0.064/10万降到2000年的014/10万,未出现乡以上地方性的疟疾暴发流行,嗜人按蚊区发病率(0.276/10万),高于中华按蚊(0.016/10万)和微小按蚊区(0.148/10万),部分疟区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结论:九五疟防规划得到较好执行,措施得当,成效显,但仍需加强对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的疟区,哮人按蚊疟区的防治监测工作,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管理,从而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沧源县1999年1—6月疟疾流行情况。方法 发热病人血检,居民带虫率调查,媒介调查。结果1—6月疟疾病例55例,其中间日疟33例,占60.00%,恶性疟16例,占29.09%,未分型6例,占10.91%。可捕到微小按蚊。结论 沧源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须加强监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元江县 1996~ 2 0 0 0年的疟疾形势 ,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1996~ 2 0 0 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 40 85例 ,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 61.48% ,平均年发病率 43.83/万 ,比“八五”期间下降 36.94% ,而恶性疟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 2 14 .47% ( 667/ 311)。全县 15个乡镇农场中 ,发病率前 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 ,共发病 15 80例 ,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 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 ,建议在 2 0 0 1~ 2 0 0 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 ,并在 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几年对“四热”病人进行血检了94458人次,检出阳性3649例,阳性率3.86%,年均发病率71.9/10万,1997年发病率381.8/10万比1992年发病率1547.0/10万下降了53.34%或72.16%,在10个试点中除了群英与毛阳点外余各点均在不同程度下降。居民疟原虫调查共调查了23371人次,带虫率1.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徐闻县疟疾流行特征与趋势,为今后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归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徐闻县1996~2005年疟疾发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来疟疾发病率波动在0~2.56/10万之间,平均年发病率0.70/10万;1996~2005年疟疾发病呈散发状态,1997年开始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4岁的要幼儿无病例.外出感染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7.83%;发病人群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农民占58.7%,民工占26.08%,从事的工种主要是砍树、种植和打石;1997年以后的疫点全部是非活动性新疫点.结论 徐闻县近年疟疾病例主要以本地居民外出打工感染为主;本地疟疾传播已被阻断.因此,主要加强外出回归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对外出到疟疾区务工人员实行卫生宣教,在徐闻有可能实现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省岑溪市1996~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为调整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省岑溪市1996~2013年疟疾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省岑溪市1996~2013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血检常住人口12 614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口24 19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7例,阳性率0.11%,虫种均为间日疟;1998年报告病例最多为5例,发病率0.68/10万,2010年以后无疟疾病例报告。结论岑溪市疟疾疫情平稳,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该市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景谷县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媒介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疟媒介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2012年在景谷县媒介监测点,采用人工小时法、人诱捕法两种方法调查测定蚊虫数量、密度和季节消长。结果景谷县共捕获按蚊13种4975只,其中中华按蚊3753只,占捕蚊总数的75.44%,平均密度为1.482只从工小时,为按蚊优势种,生长高峰期在4-10月,密度高峰在7月,微小按蚊季节消长不明显,密度最高峰在9月份。对各年捕蚊平均密度进行比较,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结论蚊媒监测能随时掌握主要传疟媒介的种群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为疟疾防治及制定有效的蚊媒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儋州市1996~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儋州市地处海南省西部 ,现有人口 80万人。年平均气温为 2 9 9℃ ,年降雨量为 2 896 3mm。本市南部的几个乡镇 ,地形复杂 ,植被茂密 ,溪流纵横 ,有利传疟媒介孳生。但是近年来 ,我市增加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防治力度 ,致使疟疾发病逐年减少。现将 1 996年至 2 0 0 0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报告如下 ;1 方法1 1 凡进入我市各疟区联防单位从事开发建设及垦荒、种养等活动的外地流动人口和本地上山外出的流动人口 ,均由当地卫生院、农场医院和乡村医生造册登记 ,并对发热病人采血镜检 ,市卫生防疫站复查全部阳性片 ,最后将阳性片和 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疟防“十、五”规划(2001~2005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疟防“九、五”规划(199~2000年)的疟疾疫情监测、媒介监测和防治措施报表。结果:疟防“九、五”规划的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61.0/十万,同期比下降38.5%,恶性疟发病1322例,同期比上升1.87倍;监测发热病人136668例,同期比增加28.1%,年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4.7%;年均微小按蚊占按蚊总数的7.4%;各项防治措施同期比均大幅度减少。结论:疟防“九、五”期间当地有效的控制了疟疾的回升,但恶性疟发病上升,降低疟疾发病率仍是卫生防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石岩地区1991~2003年疟疾流行情况与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深圳市石岩地区1991~2003年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石岩地区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控制流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8~2003年发病率控制在0.30/万以下。结论在疟疾流行期间,应采取部门协作和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近10年疟疾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荣幸  张贤昌  吴军  吴旭光  朱泰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095-1097,1083
目的探讨广东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结果1996~2005年广东省共发现疟疾11852例,年发病率在0.020/万~0.370/万之间;10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1677例,平均每年检出1167.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47.46%,本省居民占52.54%。通过职业分析,从事打石、砍伐和种养等职业的患病率最高。近10年间日疟是广东省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7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阻断媒介传播疟疾效果显著,可作为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结论广东省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抓住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阻断疟疾在广东省的传播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惠州市大亚湾柏岗村牛房按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惠州市柏岗村牛房各按蚊数量及种类分布。方法:逐间检查各牛房的按蚊分布;以捕蚊管捕捉所有按蚊。对所捕按蚊进行计数、分类。结果:调查20间牛房,有5间分布按蚊;共捕获202只按蚊,其中包含7个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多斑按蚊、美彩按蚊、嵌斑按蚊、日月潭按蚊和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嵌斑按蚊分别占36.14%和32.18%。结论:惠州大亚湾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数量较少,而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仍有一定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中山市疟疾发病率由1996年的31.9/10万,降到2000年5.0/10万,在“九五”期间发病率下降84.3%,疟疾防治工作从控制流行转入巩固和监测阶段。五年共检查“三热”病人8256例,阳性1277例,平均阳性率为15.5%;其中本地人口病例277例,占总病例数的21.5%。外地人口病例1011例,占总病例数的78.5%。“九五”期间,我市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流动人口相对稳定,再加上疟防工作的落实,使我市疟疾病例结构由内源转入输入,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从9.1%上升为46.4%,这一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对我市疟疾防治成果的巩固,将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江门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防治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江门市恶性疟病患者的发生及治愈情况,为今后控制和防治恶性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江门市2001~2003年间5例恶性疟病例的发病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江门市发现的5例恶性疟均是输人性病例。结论江门市应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尤其是来自或从恶性疟流行地区回来的发热病人的疟疾监测。对恶性疟病人宜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襄樊市2000~2004年疟疾局部地区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疟疾局部暴发原因,找出暴发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襄樊市2000-2004年疫情报告、年度流行病学总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襄樊市2002~2003年出现局部地区疟疾暴发流行。结论 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管理松懈和传染源积累,采取休、根治疗是有效的和经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血压主要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东山区三条行政街六个居委,居民共540户。用面访询问调查获得15岁及以上居民的个人基本情况和高血压既往史,体检获得血压值。结果 调查共测量血压1462人,其中高血压患342人,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39%,标化后的患病率为13.62%,男性22.93%,女性23.80%。肥胖、高血脂、家族史是高血压主要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876(2.162~3.826),2.728(1.517~4.905),2.684(1.777~4.053)。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不容乐观,肥胖、高血脂、家族史是高血压主要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是加强健教宣传力度,合理膳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8.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2000—2007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该县疟疾基本控制在1/万以后8年血检阳性的疟疾病人的来源、疟原虫种类和发病情况。方法对2000-2007年全县疟疾血检阳性病人资料进行收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该县8年所检查出的疟疾病人中,本地感染病人仅占12.50%(11/88),无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占87.50%(77/8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疟疾病人多数在海南省感染后带回本地,占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比例的90.91%(70/77),并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的病人占9.09%(7/77)。结论该县当地居民疟疾病人的发病率从原来的1/万控制到现在的1/10万以下,但是目前该县疟区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90年代前以本地感染性疟疾病人为主到本世纪转变为以输入性疟疾病人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沿海开发城市钦州市钦南区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域划分后近2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属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80年代初开始与周边的县市进行疟疾联防,1988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至今仍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结论在行政区域划分反复变更的地区实施疟疾联防,同样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使其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辖区内的增城、花都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内的人群,特别是低年龄组的人群,在阻断血吸虫病传播10年后是否会再出现本地感染者,及本地疫区是否仍存在中间宿主钉螺。方法 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龄组人群进行抗原皮试;外来流动人员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 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皮试1856人,阳性61人,阳性率3.29%,阳性者全部采用粪便卵化,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 虽经多年监测仍未发现阳性感染者,但因监测方法比较原始,而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人口、货物流动大,而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而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好转,外出旅游人员增多,接触疫区疫水机会亦不断增大,随时会威胁我市。因而提示,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不断摸索新的监测方法,以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