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修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11-112
目的总结不同体位下气管内插管的技术要求及特点,探讨不同体位下气管内插管技术在临床麻醉与急救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109例麻醉及急救患者气管内插管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掌握不同体位下气管内插管技术可提高急救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减低患者的特殊体位对于麻醉选择的限制。结论不同体位下气管内插管在临床麻醉与急救工作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院外“120”救护工作隐患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意外灾害及各种急性疾病日趋增多,院外急救工作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院外急救不同院内病区抢救,急救现场条件差,缺乏客观资料,病变程度各异,对于一些危重患者来说,现场抢救是扭转病情的关键一环,院外抢救不及时,院内设备再好,医师技术再高也难以起死回生,因此社会对院前急救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市“120”急救电话院外现场抢救开通十年来,接送了数以万计的急诊患者,本文就院外急救工作发现的隐患进行分析,以提高急救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我院急诊护士急救培训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凤鸾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35-937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二级乙等基层医院,120急救中心承担全县42万山区人民的紧急救治任务。因受地理环境、信息来源、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的影响,护理继续教育相对落后。为较快、较好、经济实用地培训急、危重症急诊急救护理技术人才,使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增值,以满足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对急救技能的高水平要求,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科从2004年开始,采用多管齐下培养急救护理技术人才,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令护患双赢。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急诊急救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对急诊医生的医疗急救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能够作为医学生练习对象的患者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些急救技术无法在正常人身上进行练习,使医学生急救技能训练过少,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导致急救现场恐慌感加剧.针对这种现象,吉林医药学院将综合急救技能培训平台应用到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对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要求高。为了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我科2004~2006年开展了应急能力培训,以提高这些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科是心血管内科病房,拥有60张床位,其中CCU无陪设有8张床位,老年患者多,病情危重,发病急骤,专业技术性强,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心电监护和急救技术,心理素质好。我科现有护士24名,来科时间3个月~8年,平均年龄25岁。2006年度,我科有一般差错1起,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时,护士通常是最先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而急救复苏的首要措施是建立保障有效通气,维持呼吸功能。最常用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面罩给氧需2人配合,存在通气不足,易造成胃充气t反流误吸等缺点。而气管插管则技术条件要求高,护士不易掌握。且急救状态下插管,由于体位、床位、病情影响会增加插管难度,易造成气‘管损伤,而且联系麻醉科、急救医生协助抢救也耽误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多发伤早期急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救治的16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伤的早期救治要求医护人员反应迅速、技术全面,判断准确等急救素质,还要有完善的急救机制。结论:提高多发伤救治水平,减少病死率和病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内分泌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内分泌失调会引发人体的各种不适,严重的内分泌急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如何提高常见内分泌急症的急救技术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常见内分泌急症、常见的内分泌急症急救技术,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常见内分泌急救技术进行探讨。结论:内分泌急症治疗不能单纯的依靠医生治疗,还要从患者抓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两者并重共同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刘青  查永华 《河北医学》1999,5(9):86-88
1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1.1急诊科护士是急救工作的基本力量,要求责任心强,护理技术熟练,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具有急救医学、急救护理学等知识、理论和技能。1.2从事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应用,抢救器械、监护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患者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 伤者以21~50岁最多,占79.30%;伤因以交通伤(39%)、斗殴伤(30%)、工伤及坠落伤(10.74%)为主;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危重患者1454例,中至轻伤5388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转运途中死亡率为零。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管理科学、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黄瑛  梁敏英 《农垦医学》2009,31(6):564-565
农药中毒的急救转运,是将农药中毒患者从基层医院转往上级医院的过程。在转运过程中不仅风险大、困难多,而且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也是严峻的考验。我院2008年1~12月共接诊转运农药中毒患者13例,通过对急诊转运实施有效管理,使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急救转运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2002、2003年度急诊住院死亡病例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清旺  梁实  江捍平  许四虎  陈清  周强  朱虹  赵伟  郑静  张福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95-1896,1792
目的查找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照2002年和2003年全市各急救网络医院急诊入院急救的死亡病历填写调查表,用Profox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急救处置距入院时间中位数:2002和2003年度下达首次医嘱时间分别为5min和0min,执行首次医嘱时间分别为5min和0min,二线或上级医师到场时间分别为14rain和30min,院内会诊时间分别为180min和20min,开始输血时间分别为100min和80min;2003年落实制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均有所提高,但调查中发现一些医师对急救技术和程序掌握不到位,医疗文书时间因素记录不详细,仍存在制度不落实的现象。结论2003年度急诊住院急救患者在时间因素、技术因素和质量因素等方面均有提高,但仍要提高对急救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4.
浅谈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美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147-1148
急救护理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诊、急救的各项医疗工作中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参与,急救护理水平和急救护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急救的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急救工作具有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随机性强、病情复杂、救治环境条件差、时间紧迫、体力强度大等特点,从客观上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为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减轻伤残程度,必须训练技术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培养具有一定急救医护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应急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为羊水栓塞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救治成功的11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的急救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并和同期接受传统救治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者经过新急救技术治疗后均全部救治成功,无一例死亡,救治成功率为100%。结论羊水栓塞患者接受新急救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各种意外事故及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对急救工作的需求大大增加,对急救工作的要求也不断上升。院前急救工作是通过医护人员的准确判断和熟练技术,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伤残,院前急救工作就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通过本人在急救岗位的20年工作经历,总结出一些院前急救工作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收治的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00例(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回顾分析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措施等资料。结果:经过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发现,97例患者成功救治痊愈出院,2例呼吸心跳恢复,1例急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7.00%。结论:对于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和精心护理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袁咏梅 《当代医学》2014,(21):77-78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2例最后治疗痊愈出院,3例仍留有一定的后遗症,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深入了解与掌握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措施及相关症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察觉病情,并为患者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进而防止医护人员因盲目抢救而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石凤群  陈金红  罗连彩  蔡典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2):139-139,141
目的 探讨“善言安慰”在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收集2001年156例急救患者的抢救记录资料,并以此为对照组,同时收集2002年在急救过程中实施“善言安慰”后173例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用问卷调查结合观察的方式,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i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因子分析,比较在实施“善言安慰”前后患者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资料,将2组资料进行妒检验分析。结果 2002年,对在外伤急救和重症抢救中的患者实施“善言安慰”,使患者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减少(P〈0.005)。结论 “善言安慰”在急救中的应用具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使接受急救的患者感到非常安心,也燃起了患者的求生意志,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症的急救技术是患者生死攸关的救命技术。正确、及时地抢救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在我国对各种危重症救治因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为探讨抢救失败的原因,提高抢救成功率,对279例危重症的急救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