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其报  李萍  王荣坤 《河北中医》2011,33(10):1532-1533
浅刺多穴法又称浅刺多针法。浅刺是用毫针刺入穴位,程度较浅,一般仅有0.2~0.3寸深,并根据病情虚实行以补法或泻法;多穴或多针是指在治疗时选穴较多,或在病变部位投针较多。临床应用把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浅刺多穴法或浅刺多针法,包括毛刺、半刺、浮刺、扬刺、  相似文献   

2.
浅刺多针法治疗陈旧性面瘫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常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陈旧性面瘫病人,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而不愈。病人非常痛苦,笔者经多年临床实验总结以为浅刺多针法确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1 浅刺多针法的特点  “浅刺多针法”又称“浅刺多穴法”,包括刺法和选穴法在内的一种方法。“浅刺”就是用毫针刺入穴位...  相似文献   

3.
笔者几年来在我院杨甲三教授指导下,采用浅刺多穴法治疗陈旧性面瘫,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浅刺多穴法的含义及其治疗特点“浅刺多穴”法包括刺法与选穴两个方面。浅刺是刺入较浅,一般仅二、三分深;多穴(多针),是指治疗时选穴较多。浅刺法用于治疗面瘫后期和陈旧性面瘫,在留针期间,患者面部红润,自觉发热,说明促进了人体机能活动,加强了面部气血循环,可知浅刺法是偏重于补的方法。多穴法可增强通络祛  相似文献   

4.
<正>《内经》记载了"五刺法"、"九变刺法"、"十二节刺法",如《内径》记载着有多针浅刺的"毛刺",少针浅刺的"扬刺",斜刺留针的"浮刺",快速浅刺的"半刺",直刺多针而浅的"赞刺"等等,点针法即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1]。点针法保留了"毛刺"的浅、"半刺"的快、"赞刺"的多等特点,采取用力轻、动作快、针点穴位与神经相应的方式,通过刺激穴区的皮部,引起感应,从而达到疏通经气、调气通阳、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我们用点针法治疗儿童面瘫  相似文献   

5.
张智龙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龙教授认为络脉空虚,邪阻筋脉为周围性面瘫的基本病机。总结出“先远端、后局部”的取穴规律:其一是指针刺取穴时先针远端穴,后针局部穴,其二是指面瘫初期着重取远端穴,后期着重取局部穴;“先浅刺,后透针”的针法规律:即面瘫初期针刺面部穴时用浅刺法或点刺法,后期用透穴针法;“先不留,后宜留”的留针规律:即面瘫初期局部不宜留针,后期宜留针等经验治疗本病,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排针平刺法治疗头痛的手法及操作要点。排针平刺法治疗头痛以局部取穴为主,包括枕穴组、颞穴组、额穴组、顶穴组;针法为排针浅刺、平刺,针刺朝向病灶或头痛部位;留针时间长(6h)。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罗兆琚老中医针灸遗著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针剌实施法 (一)施针法:当先明病证,再度人之肥瘦,以决定施针应取何经何穴,宜补宜泻,或浅或深,以及患者或卧或坐或俯或仰或立。然后将针擦净消毒,以左手拇指爪切应针之穴,稍稍用力,由轻到重,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住针柄(长针需无名指紧抵针身,以免飘针摆动难进)直向穴位刺之,边捻边进针。刺时医者要聚精会神,胆大心细。当针  相似文献   

8.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 ,直刺旁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 ,浮刺、输刺 ,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 30年来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 ,男 ,3…  相似文献   

9.
异穴补泻是针刺补法或泻法施行于不同腧穴上的补泻方法,配合适当的针法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上补下泻刺法和远近配穴,取病位局部或邻近穴为近穴,即"上穴",距病位远处,手足远端穴者为远穴,即"下穴",其针法运用为补法以针芒顺经而刺,刺宜浅;泻法以针芒逆经而刺,刺宜深。阴阳对偶刺法与俞募配穴,配穴时选腹部募穴和背部背俞穴对偶而刺,针法之一为腹募穴以捻转补泻为主,背俞穴行提插补泻为主,针法之二为刺背俞穴时尽可能使其针感沿节段水平向胸腹部远传。这2种腧穴配伍与针刺补泻手法组合,对提高针刺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围刺针法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刺法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多针围刺以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病症的一种针刺方法。其源于《灵枢?官针》十二节刺中的“扬刺”法。扬刺法经后世历代医家相传成为丛刺法,而丛刺法再分围刺法和群刺法。围刺法多取阿是穴和体穴,中间直刺1针,四周多针围刺,针刺距离根据  相似文献   

11.
点针是一种浅刺针法 ,它是根据小儿脏气清灵、感受性强、反应敏捷、留针困难等特点 ,结合古代针法中的“半刺”、“毛刺”、“浮刺”、“赞刺”等方法 ,创立的一种针法。经多年的临床观察 ,本法对 7岁以下小儿的急性、常见病如 :高热、癫痫、泄泻、副鼻窦炎等 ,都有很好的疗效。与中药内服配合 ,二者相得益彰 ,是儿科临床理想的疗法之一。1 点针法渊源点针法的理论源头出自《内经》。首见于《内经》的“九变刺法”、“十二节刺法”、“五刺法”(均见《灵枢·官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上述刺法中有多针浅刺的“毛刺” ,少针浅刺的“扬刺” …  相似文献   

12.
王玲 《四川中医》1999,17(7):51-52
透穴刺法,通常又称为透针刺法。本法多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剂方法。透穴刺法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有各部上下方或前后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斜透”,以及一次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大量实践表明,透穴刺法临床应用甚广,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下面就“透穴刺法”的源流、作用、操作及临床应用谈谈个人认识。1透穴刺法的源流“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  相似文献   

13.
陈伟  路长岭 《光明中医》2012,27(12):2492+2504
围刺法[1]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多针围刺以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病症的一种针刺方法。其源于《灵枢·官针》[2]十二节刺中的"扬刺"法。扬刺法经后世历代医家相传成为丛刺法,而丛刺法再分围刺法和群刺法。围刺法多取阿是穴和体穴,中间  相似文献   

14.
新九针梅花针疗法是指用多支短针集成簇对穴区或特定的部位进行浅刺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毛刺、扬刺、半刺可作为梅花针针法的理论根据。明代医家陈实功所撰的《外科正宗》有“箸针”一说,实际是将数枚针束于竹筷上进行刺血的针具,由此推证,现在的梅花针应是脱胎于箸针。  相似文献   

15.
透穴针法是指一针多穴(或多经)的刺透手法,属于在进针方向深度上变化的毫针刺法之一。现将笔者对此法的初步探讨,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透穴刺法,又名透针法、透刺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方法。“透穴”意味着针刺深度较深,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加强得气力度,以有效地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经接气针法是通过针刺远端手部穴位,针尖朝上,并加针以引气,使针感反应直通病灶,达到消除炎症、痛症的目的;转移兴奋灶针法是取穴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针刺用泻法或用药物穴位敷贴发泡法,使穴位产生较强烈的刺激,强于局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局部病灶兴奋,使局部疼痛消失,炎症吸收消退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刺运动针法即针刺局部的同时结合缓慢咀嚼、吞咽和深呼吸运动达到增强针感、尽快缓解病痛的目的;综合剌营微创针刀疗法是采取针刺或针刀丛刺患部(咽病刺患部,喉病则不刺)、点刺拇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即耳轮上、中、下各一点,等距离)放血的方法达到清泄热毒、消肿止痛之目的;而经验穴“开音1号”和“开音2号”穴分别位于人迎穴及水突穴旁开1.67cm处,更靠近喉窍,该二穴之针法对急慢性喉病所致的声音嘶哑疗效明显。以上五种针法单独或结合运用,对五官科疾病炎症、痛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刺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一是不拘泥于针的数量,本刺法是由扬刺演变而来,但依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可以围绕病变部位进针。二是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环形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操作要领:取1.5~2寸毫针,在病灶边缘皮区刺入,针尖呈15°角向病灶  相似文献   

19.
管遵惠  徐杰 《针刺研究》1998,23(3):186-187
从1987年始,我科将蜂毒与针灸理论相结合,开展了蜂针经穴疗法。10年来,选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10多个病种,治疗患者1000余例,现回顾10年来临床工作,小结如下。治疗方法凡施行蜂针经穴疗法患者,必须先做蜂毒过敏试验。蜂针经穴针刺方法:①蜂针循经散刺法:一般在第1周采用。常规消毒后,将蜇针从活蜂尾部用游丝镊拔出,夹持蜂针,在患部或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循经散刺4~5穴,重点穴位采用“齐刺”或“梅花刺”。针法要领是:“针不离镊,点刺即出。”散刺法痛感轻微,对激发调整…  相似文献   

20.
《灵枢·官针篇》刺法应用规律及其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官针篇》是一篇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 ,本文从部位刺法、放血刺法、分层刺法、多针刺法、针具刺法、病势刺法、选穴刺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