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山东省1999~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为了解山东省麻疹流行状况 ,更好地指导今后加速麻疹控制工作 ,对山东省 1999年和 2 0 0 0年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两年全省共报告麻疹 2 138例 ,2 0 0 0年报告发病率为 0 6 2 / 10万 ,比 1999年下降6 5 75 % ,为历史最低水平。病例分布广泛 ,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以爆发为主 ,局部爆发影响着全省的发病强度。病例主要集中在 15岁以下儿童 ,其中 1999年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占 4 4 34% ;2 0 0 0年以学龄儿童为主 ,占 5 1 4 6 %。麻疹发病主要与免疫失败有关 ,其次与实际接种率不高有关。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 ,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 [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 591例,确诊3 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37.27%. [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高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流市麻疹流行状况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对北流市1999~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a全市报告麻疹103例,散发分布在全市各乡镇。麻疹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7岁病例占75.73%。麻疹报告单位以县市级医院为主,乡、村两级报告病例较低。结论 加强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及复种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加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培训,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县级麻疹实验室的建设,提高麻疹确诊水平。  相似文献   

4.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疫苗使用后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将滨州地区45 a来流行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市自麻疹纳入计划免疫控制疾病以来,麻疹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1987年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全面运转后,发病率进一步大幅度下降。为总结控制麻疹工作情况,给今后控制与消除麻疹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78~1999年麻疹流行规律、特征及发病趋势作一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资料收集整理1978-1999年的麻疹疫情年报资料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2预防接种资料依据历年预防接种卡册报表,对每年接种率进行抽样调查统计。1.3免疫监测资料收集全市历年免疫监测数据作各年度初免…  相似文献   

6.
博罗县200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博罗县麻疹流行状况,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2000~2004年博罗县麻疹报告病例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10万。麻疹病例呈高度散发,2~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5岁的病例有65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9.04%;全部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30例,占41.10%;免疫史不详的39例,占53.24%。结论博罗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徐堃  廖安波  李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45-4346
[目的]了解我市近8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个案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4 701例麻疹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县(市、区),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48.56%.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占94.66%,其中又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7.39%,未免疫和免疫史不祥的2 001例,占62.10%.[结论]学龄前儿童为高发病年龄段,麻疹发病提示当地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今后应重点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并对该年龄段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最终消灭麻疹.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1991~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麻疹疫苗免疫能控制其流行。湖北省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及死亡宰大幅度的下降。但少数计划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麻疹疫情出现了回升。为了弄清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制订控制、消灭麻疹的规划与策略。现将湖北省1991~20O0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湖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全省各市、县疫情监测月报、年报表,预防接种资料等。1.2 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1 结果2.1 流行强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显示,自1991年以来…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昌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昌平区1999~2005年麻疹发病496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11.41/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7.4倍,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6;发病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农民、民工和学生;2~5月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77.62%;发病年龄呈双峰性,<2岁和20~34岁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1.17%和38.91%。结论北京市昌平区控制麻疹重点应以流动人口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监测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所有麻疹个案调查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558例麻疹疑似血清标本中,麻疹IgM( )263份,标本阳性率47.1%;全市年平均发病率1.77/10万;以春夏两季为发病高峰;5~14岁年龄期发病占57.9%;确诊病例中有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3项典型症状者只有53.6%。结论滁州市处于高度散发与偶然局部爆发的麻疹流行态势。加强麻疹监测力度,实施强化免疫策略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1999~2000年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客观地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对山东省1999年和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与1999年相比,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评价指标都显著提高,麻疹疑似病例分类更趋合理.同时,对监测工作有关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1999年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自 1994年山东省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监测以来 ,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年 ,经该专报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76例 ,多于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 13 2 6 % ,尽管较以前报告病例数有所增加 ,但其敏感性仍不够理想。通过对监测工作各环节监测指标的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麻疹监测工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199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山东省 199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76例 ,采集血清标本 86 1份 ,采集率为 48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 5 9 12 % (5 0 9/ 86 1)和 10 34% (89/ 86 1) ,两者全部阴性者占 30 5 4% (2 6 3/ 86 1)。1337例麻疹暴发疑似病例 ,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8 81% (32 7/ 5 5 6 )和 14 5 7% (81/ 5 5 6 ) ;439例散发疑似病例分别为 5 9 6 7% (182 / 30 5 )、2 6 2 % (8/ 30 5 )。首次在 1例典型麻疹确诊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 1株麻疹野病毒株。ELISA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用于麻疹的血清学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 ,其结果与血清标本采集时间及麻疹疑似病例的最终分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控制麻疹”项目中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年内监测麻疹疑似病例231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34.2%(79/231),风疹IgM抗体阳互率为27.3%(63/231)。血清标本采集时间与麻疹疑似病例的分类有很大关系。结论 麻疹疑以病例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3,4,5月份,其中风疹占较高比例。此外,血清采集时间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鲁南地区1999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1999年山东省临沂、枣庄、济宁、泰安市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波及19个县(市、区),历时6个月,累计报告发病1!051例,占全省麻疹病例数的66.10%,罹患率为7.51/10万,死亡1例。经调查,本次麻疹暴发在时间、地理和发病人群关系上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联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占82.02%)儿童,<7岁病例占52.61%。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率低,造成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本次暴发的直接原因,而疫情报告不及时,延误了采取应急预防措施,造成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麻疹可疑病例IgM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EA),对1998年麻疹可疑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IgM测定.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构成比在1-6岁和7-14岁的比率高(31.6%、53.9%),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免疫史的仅占28.9%.说明目前我省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才能有效、全面地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 1999~ 2 0 0 0年从 10 8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 ,共分离出 92株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和 70株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分离率分别为 8 4 6 %和 6 4 4 %。Ⅱ型为PV的主要型别 ,共 4 5株 ,占4 8 91%。NPEV中埃可 (ECHO)病毒 6 5株 ,占 92 86 % ,病毒型别以ECHO11、7、12 为优势血清型。柯萨奇A组病毒(Cox A) 1株 ,柯萨奇B组病毒 (Cox B) 4株。检出PV多在冬春季 ,NPEV流行高峰期在 8~ 10月 ;感染均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多数肠道病毒 (EV)感染者伴有发热、腹泻或肌肉疼痛等症状。 38例发病 6 0d后仍残留麻痹 ,其中多数为PV感染 ,且未完成全程免疫。EV感染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 巴利综合征和NPEV感染为主。在无脊灰证实以后 ,应该加强对PV和NPEV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制定广东省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1999~2001年全省麻疹监测系统所收到的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中经临床或血清学诊断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87例疑似病例中,麻疹8 995例,其中临床诊断4 444例,血清学确诊4 551例.病例分布于22个市,3年累计发病率较高的有东莞(9.1/10万)、深圳(7.9/10万)和广州市(6.2/10万).病例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44.9%),但珠江三角洲地区20~29岁所占比例(23.4%)高于其它地区(5.7%);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3~7月高发.3年收到麻疹爆发报告47起,共计434例,主要发生在3~4月.病例中有≥2次免疫史者仅占0.5%.建议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可在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新兵入伍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工人入厂时再接种1剂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麻疹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在麻疹疫苗 (MV)使用前 (1949~ 196 5年 ) ,麻疹报告发病率一直在 5 0 0 / 10万左右 ,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流行曲线呈隔年一次高峰。自普遍使用MV后 (196 6~ 1978年 ) ,麻疹发病率降至 10 0 / 10万 ,流行曲线仍是隔年一小流行的周期。在实施计划免疫的初期 (1978~ 1984年 ) ,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 ,打破了隔年一个流行高峰的规律。 1985年后使用冻干MV ,免疫程序与全国统一 ,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 ,1999年报告发病率为 0 5 2 / 10万 ,为历史最低水平。麻疹的地区分布无特殊规律。使用MV后 ,麻疹发病主要在 3~ 5月 ,以 2 5岁以下人群为主 ,呈现向大年龄组后移的现象。 1997~ 1999年麻疹发病以中小学生最多 ,约占 40 % ;其次是散居儿童 ,占 2 0 %。今后应继续加强冷链建设 ,提高疫苗接种率 ,认真做好麻疹疫情的主动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及时隔离传染源 ,彻底处理疫点和疫区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强化免疫 ,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