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起始pH值、摇瓶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发酵天数。结果:最适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是培养温度28 ℃,发酵液起始pH 6.5,250 mL摇瓶装40 mL培养液,接种量30%,摇床转速175 r / min,发酵9 d。结论:优选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提高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的量。  相似文献   

2.
竹黄菌发酵液萃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行竹黄菌的人工培养,并对其发酵液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方法 采用限定性培养基质,对竹黄菌进行发酵培养,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对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从野生竹黄菌分离得到竹黄菌无性型3株,并摇瓶发酵,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3.19mg/mL。对白地霉和黑曲霉的MIC和MBC均为0.024mg/mL。结论 竹黄菌发酵液中具有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且抗菌作用明显,有较广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培养基种类、起始pH值、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优化,在此工艺基础上,采用5 L发酵罐进行发酵放大试验。结果 采用添加0.3 g/L维生素B1和0.3 g/L维生素B2的PD培养基,起始pH值5,发酵温度28 ℃,摇床转速180 r/min条件下,桑黄菌摇瓶发酵液中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0、2.37 g/L;5 L发酵罐发酵液中桑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5、2.30 g/L。结论 桑黄液体发酵可获得桑黄多糖,本实验结果为桑黄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真菌多糖激发子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抗氧化和抗肿瘤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方法 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5、45、100 μg/mL的真菌多糖激发子,测定胞内外多酚的量和主要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并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多酚的量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利用HPLC法测定多酚的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以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表示。利用MTT法测定多酚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以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 添加45 μg/mL的真菌多糖激发子可使桦褐孔菌胞内、胞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71.8和182.1 mg/L,明显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胞内(42.6 mg/g)和胞外(83.6 mg/L)。真菌多糖激发子显著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胞内、胞外酚类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不同,但均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尤其是添加45 μg/mL真菌多糖激发子的培养体系。结论 真菌多糖激发子可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以及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医学教育探索》2010,33(2):121-124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成分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优选出的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的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氮源及维生素B1的用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红缘拟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组合。结果:优选出的红缘拟层孔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g/100 mL):大米粉5,酵母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5,维生素B10.04。结论:优选出红缘拟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今后大规模液体发酵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黄精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黄精内生真菌培养物抗耐药菌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泰山野生黄精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7个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占总菌株的31.3%,其次是不产孢真菌Sterile mycelia(28.1%)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21.9%)。各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根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最高,茎和叶中次之,果实中最少。共有来自5个属的1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8株具有广谱抗耐药菌活性。对活性最强、抑菌谱最广的不产孢菌株HJG-10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确定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结论 泰山黄精中蕴含着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新型抑菌生物制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最适复合药性培养基,并对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在不同复合药性培养基中进行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测定其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产量。根据复合药性发酵茯苓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结果 在发酵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75%薏苡仁和枸杞子组成最适复合药性培养基,茯苓菌丝体干质量达14.29 g/L,茯苓胞外多糖达8.22 g/L。药性发酵茯苓中总多糖、总糖、总灰分、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5.35%、45.73%、4.79%、21.43%。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中药材组成的复合药性培养基对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有较大影响,为其液体发酵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灵芝-淫羊藿菌质发酵的工艺及总多糖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4个灵芝菌株,以淫羊藿为培养基质进行固体发酵,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淫羊藿菌质的总多糖量。结果 灵芝-淫羊藿菌质总多糖量明显高于对照培养的灵芝多糖量(P<0.05);对灵芝和淫羊藿发酵组合的多糖量进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灵芝菌种A-淫羊藿菌质的发酵终点确定为21 d,灵芝菌种B、C和D的发酵终点确定为28 d。结论 与对照培养灵芝及未发酵的淫羊藿相比,灵芝对淫羊藿发酵可提高总多糖量3~13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补骨脂药材的抗氧化活性和明确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贡献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1-二苯基-2-苦基肼(HPLC-DAD-DPPH)方法。[结果]建立了补骨脂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确定了补骨脂酚为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可用于补骨脂质量评价,为全面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槐耳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为主要指标,探究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中最佳甘草的添加量和发酵时长。[方法] 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甘草提取液,共发酵获得槐耳-甘草共发酵产物,苯酚-硫酸法及DNS法结合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实验中,添加甘草8 g/L、发酵终点设为192 h时,槐耳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达到最大值。[结论] 运用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可以提高槐耳生物量及多糖的含量,为深入研究槐耳-甘草液体共发酵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魏凤玉  方菊  张静  方春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9):1728-1731
目的 采用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确定泡沫分离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与分光光度法,以无患子总皂苷富集比、收率和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泡沫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连续泡沫法分离无患子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液中无患子总皂苷质量浓度为20 mg/L,pH值为4.40,进料口高度为40 cm,气体体积流量为0.6 L/min,进料液体积流量为35 mL/min;通过连续泡沫分离法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收率为23.64%、质量分数为90.27%。结论 连续式泡沫分离法纯化无患子总皂苷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可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非生物诱导子(Ca2+、Mg2+和Co2+)和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 oryzae、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中提取的真菌诱导子,与黄芩毛状根共培养;HPLC法测黄芩苷的量。结果 各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合成有不同影响:黑曲霉诱导子和米曲霉诱导子质量浓度为40和20 mg/L时,Co2+浓度为1.53×10-4 mmol/L时,黄芩苷的量从7.64%分别增至9.18%、8.81%和8.62%。结论 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异性,可选择性地促进某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试验证实黑曲霉诱导子、米曲霉诱导子和Co2+是适合黄芩毛状根代谢黄芩苷调控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13.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206-1206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4.
郝俊江  陈向东  兰进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529-2534
目的 以飞船搭载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生长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找出适于灵芝生长的最佳光质,为光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栽培灵芝时进行不同光质处理,在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测其形态变化,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活性。结果 不同光质处理的弹孢前期灵芝菌盖厚度与菌盖表面环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处理对灵芝子实体产量和灵芝孢子粉产量均有影响。红色、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量,并且使丙二醛(MDA)在生长末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从而延缓了灵芝子实体衰老。绿色、黄色光质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导致灵芝子实体可溶性蛋白量下降及MDA量上升,加速了灵芝子实体的衰老过程。结论 蓝色光质可以使灵芝子实体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水平,促进可溶性蛋白合成,从而增强灵芝代谢,延缓灵芝衰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木香中降血糖活性部位及主要成分。方法 制备木香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提取部位;用HepG2细胞消耗葡萄糖模型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各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降血糖活性强的醋酸乙酯部位用柱色谱法继续分离、精制,得2个化合物,经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 木香醋酸乙酯部位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从木香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且两者均可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显示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结论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可能是木香的降血糖活性成分,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降血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寄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刘寄奴Artemisia anoma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刘寄奴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aS, 7S, 7aR)-7-羟基-7-甲基-1, 4a, 5, 6, 7, 7a-六氢环戊二烯 [c] 吡喃-4-羧酸甲酯(1)、rehmaglutin D(2)、(E)-6-羟基-2, 6-二甲基辛-2, 7-二烯酸(3)、金圣草酚(4)、木犀草素(5)、芹菜素(6)、对羟基苯丙烯酸(7)。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命名为刘寄奴醚萜;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Al2O3、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和单晶X衍射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13R,15S,19S)-13,15,19-三羟基-海替生(1),附子灵(2),尼奥灵(3),和北乌亭(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