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干燥宿萼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6, 11-三甲基-3-羟基-1, 6(E), 10-十二碳三烯-8-O-β-D-葡萄糖苷(1)、3′, 5-二羟基-3, 7, 4′-三甲氧基黄酮(2)、山柰酚-3-O-β-D-槐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银杏内酯A(7)、银杏内酯B(8)、3, 7, 4′-三甲氧基杨梅黄酮(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酸浆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柞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柞树Que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柞树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3-酮(1)、木栓酮(2)、β-谷甾醇(3)、28-羟基木栓酮(4)、山柰酚(5)、黑麦草素(6)、山柰酚-7-O-(4″, 6″-二反式肉桂酰基-2″, 3″-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2″, 6″-二反式-肉桂酰基-3″, 4″-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D-芹糖 (1→2) 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7S, 8R)-9, 3′, 9′-三羟基-3-甲氧基-7, 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 4-O-α-L-鼠李糖苷(16)、(7S, 8R)-4, 9′-二羟基-3, 3′-二甲氧基-7, 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17)、槲皮素- 3-O-β-D-吡喃葡萄糖苷(18)、β-谷甾醇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结论 化合物 1467914161720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 4R)-4, 7-二羟基-3, 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 5, 7, 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瓦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瓦松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木栓酮(Ⅱ)、2,2-二甲基-色满环-6-羧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Ⅴ)、没食子酸(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Ⅶ)、山柰酚(Ⅷ)、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Ⅸ)、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Ⅹ)、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ⅩⅡ)、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苷(ⅩⅢ)、槲皮素(Ⅹ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Ⅹ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ⅩⅥ)、2,7-脱水-β-D-阿卓庚酮吡喃糖(ⅩⅦ)。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Ⅺ,ⅩⅡ,Ⅹ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 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 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 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11)、roseoside(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云贵腺药珍珠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云贵腺药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var. flav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柱、聚酰胺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云贵腺药珍珠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鼠李柠檬素(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2)-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木糖苷-(1→2)-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苷-6-O-β-D-木糖苷)-β-D-葡萄糖苷(9)、β-谷甾醇(10)、原报春花素A(11)、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珍珠菜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雪松松针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雪松松针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3′, 4′-二甲氧基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E-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6″-O-E-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金丝桃苷(7)、雪松素(8)、山柰酚(9)、莽草酸(10)、莽草酸丁酯(11)、原儿茶酸(12)。结论 除化合物1012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董旭俊  罗仕德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111-2115
目的 研究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匙叶八角枝叶的甲醇提取物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经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用波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3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式-(1, 2-二羟基丙基)-3, 5-二甲氧基苯-4-O-β-D-葡萄糖苷(1)、5, 7, 3′, 4′- tetrahydroxy-2-methoxy-3-flavanone-3-hydrate(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erylalcohol(3)、2, 3- dihydroxy-1-(4-hydroxy-3, 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儿茶素(9)、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 4-二羟基苯甲酸(12)、羟基酪醇(13),同时还分离到大量的莽草酸(14)。结论 化合物1是一个新苯丙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匙叶八角苷。化合物2是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物质氧化的水合物,可能是一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匙叶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以铋硅酸盐玻璃(SiO2-Bi2O3-BaF2-AlPO4)为基质,通过掺杂Ho3+、Tm3+、Yb3+稀土离子,制备激光波长为2 μm的光纤激光器。对玻璃的声子能量、物理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基质配方为50SiO2-40Bi2O3-5BaF2-5AlPO4(SBBA,其中化学式前的系数为对应物质的摩尔分数,下同)。在玻璃基质中分别掺杂0.5Ho2O3-2.0Yb2O3(HY)、0.5Ho2O3-0.5Tm2O3-2.0Yb2O3(0.5HTY)及0.75Ho2O3-0.75Tm2O3-3.0Yb2O3(0.75HTY),研究了980 nm激发波长下样品的吸收、发射光谱和Judd-Oflet理论光谱参数。研究发现SBBA-0.75HTY中Ho3+的吸收截面、发射截面(σem)、FWHM(半峰宽)×σem数值最大,分别为7.38×10-21、10.54×10-21 cm2和19.71×10-26 cm3。掺入Tm2O3改善了玻璃激光器性能,且当Yb3+/Tm3+/Ho3+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增加稀土离子含量,可加强红外发光及增益效果。  相似文献   

12.
【】 本文对三所院校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生源状况以及培养目标、培养能力与研究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心脏超声造影技术对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判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7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别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来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位置,并以床旁胸片为标准来进一步分析此两种超声造影技术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判断的准确性。 结果: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仅用时分别为6.2mins(95%CI,5.8-6.7mins)和5.3mins(95%CI,4.9-5.7mins),均明显低于胸片判断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所需耗时76.2mins(95%CI,69.2-83.2mins)。以床旁胸片作为判断导管位置的金标准,应用心脏超声微泡造影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这两种诊断方法来的判断结果一致,其敏感性均高达100%。(95%CI,95.2%-100%),特异性均为81.2%(95%CI,47.8%-96.8%)。 结论:相比床旁胸片而言,心脏超声微泡造影技术和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均可更加快速的判断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从而有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心脏超声快速灌注湍流造影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人群中D16S539、D7S820、D13S317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获得群体遗传数据.方法对230份无血缘关系个体的抗凝血样提取DNA,应用多位点复合PCR扩增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调查D16S539、D7S820、D13S317基因座在河南地区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D16S539基因座在河南地区人群中存在9个等位基因,28种基因型;D7S820基因座存在9个等位基因,29种基因型;D13S317存在8个等位基因,31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D16S539、D7S820、D13S317基因座是进行人类群体遗传学和法医遗传学研究十分有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醇还原 VOPO4 · 2 H2 O制备的 VOHPO4 · 0 .5H2 O,在正丁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活化后 ,醇对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由伯醇制备的 VOHPO4 · 0 .5H2 O活化后 ,产物中( VO) 2 P2 O7相的结晶度和含量较高 ;随着伯醇碳原子数的增加 ,活化后产物 ( VO) 2 P2 O7的无序度增加 ;仲醇制备的 VOHPO4 · 0 .5H2 O活化后 ,最终产物中 ( VO) 2 P2 O7的含量和结晶度较低 ,且有较多的无定型和 VOPO4 相生成。研究表明 ,正戊醇 (正辛醇 )制备的 VOHPO4 · 0 .5H2 O活化后 ,正丁烷的转化率和顺酐的选择性均优于仲戊醇 (仲辛醇 )和常规方法制备的 VOHPO4 · 0 .5H2 O  相似文献   

16.
董丽英  张捷  付必莽 《医学综述》2012,18(14):2165-2167
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缺乏炎性细胞因子作为炎性递质,抗原呈递时不引起T细胞向产生干扰素γ的效应性T细胞(Th1)极化,而是激活CD4+CD25+Tr细胞,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同时其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CD80和CD86等分子,利于抗原呈递和激活Tr细胞诱导免疫耐受。CD4+CD25+Tr细胞通过表面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协同刺激分子,抑制细胞表面分子和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以氟化钇(YF3)为基质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YF3:Yb3+/Er3+/Tm3+上转换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DTA)和荧光光谱分析对材料的物相结构、烧结温度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稀土离子没有改变YF3晶体结构,在980 nm近红外波长激发下,出现了多个波段的发光现象,Yb3+、Er3+、Tm3+不同的掺杂量分别对应于材料不同的发光规律。本文还探讨了上转换发光机制,确定了该体系荧光粉的最佳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3/UV和O3/H2O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独臭氧氧化相比,O3/UV以及O3/H2O2联用技术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且O3/H2O2氧化法对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程度更大。O3/UV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 W,氧化时间为30 min,可生化性(B/C)提高至0.092;O3/H2O2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为0.3,氧化时间为30 min,B/C提高至0.175。氧化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分型在浸润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011年St.Gallen乳腺癌分型标准,复检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型四个亚型,并分析各亚型与TNM分期、病理组织分级的关系。结果 共213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入组,其中Luminal A型53例(24.9%),Luminal B型112例(52.6%),HER-2阳性型22例(10.3%),三阴型26例(12.2%)。Luminal A型病人中病理组织学分级I级39例,占同型病人73.6% (39/53),III级病人0例;Luminal B型病人中I级24例,占同型病人21.4%(24/112),III级25例,占同型病人22.3%(25/112);三阴型病人中I级2例,占同型病人7.7%(2/26),III级17例,占同型病人65.4%(17/26);HER-2阳性型病人I级仅1例,占同型病人4.5%(1/22),III级11例,占同型病人50.0%(11/22)。各亚型间病理组织分级存在差异(P﹤0.001)。分析各亚型TNM分期发现,Luminal A型病人I期比例最高,占同型病人54.7%(29/53)。HER-2阳性型III期病例比例最高,占同型病例27.3%(6/22)。不同亚型TNM分期分布具有差异性(P﹤0.001)。结论 不同亚型乳腺癌其病理组织分级及TNM分期具有差异性, 在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基础上联合临床病理分型分析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单的快速加热回流本体氮化碳制备了缺陷较少的g-C3N4纳米棒;然后采用缓慢水解法在g-C3N4纳米棒表面负载掺杂镍的TiO2前驱体,经热处理制得g-C3N4纳米棒/TiO2/Ni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以TiO2中的Ni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CNTs,制备g-C3N4纳米棒/TiO2/Ni/CNT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TG、TEM、FT-IR、UV-Vi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g-C3N4纳米棒/TiO2/Ni/CNT纳米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68%,光催化活性较g-C3N4/TiO2/NiO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