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与神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引发脊髓损害的临界值,建立脊柱多节段病变中确定责任节段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取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因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行手术治疗者43例;对照组取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CT检查发现胸椎黄韧带骨化,而就诊前无明确神经损害者22例。在CT片上测量椎管矢状径、椎管发育性矢状径、椎管面积、椎管发育性面积,计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病例组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用JOA评分确定。结果影像学上椎管面积残余率与JOA评分相关性最大(r=0.449,P=0.003)。椎管面积残余率临界值取80%时诊断总符合率最高,其诊断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5.5%。结论(1)胸椎黄韧带骨化椎管侵占程度与神经损害程度相关,椎管面积残余率可以反映神经损害程度。(2)CT椎管面积残余率小于80%可作为胸椎黄韧带骨化引发脊髓损害的影像学标准。  相似文献   

2.
全椎板薄化层揭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全椎板薄化层揭法治疗由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和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mental ligament,OPLL)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121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70例;年龄45~71岁,平均54.8岁;单纯胸椎OLF 72例,单纯胸椎OPLL 21例,合并胸椎OLF和OPLL 28例.对胸椎OLF和胸椎OPLL均采用全椎板薄化层揭法进行治疗.统计病变的节段与平面,测量椎体矢状位夹角,计算椎管面积残余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 胸椎OLF的发病,下胸椎占77.0%(137/178);胸椎OPLL,上胸椎占81.1%(43/53).121例患者平均上胸椎后凸角31.5°±6.8°,下胸椎后凸角9.4°±3.5°.椎管面积残余率>80%时,JOA评分从术前的(7.7±1.4)分提高到术后的(9.5±1.6)分;椎管面积残余率在80%~50%时,JOA评分从(5.2±1.8)分改善到(8.6±2.1)分;椎管面积残余率<50%时,JOA评分从(4.8±1.4)分改善到(5.6±1.3)分.结论 胸椎OLF好发于下胸椎,胸椎OPLL好发于上胸椎.术前椎管面积残余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只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对应,应尽早手术,手术应尽量切除骨化物.胸椎管狭窄症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更应注意减压范围和减压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灶性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致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1例胸椎OLF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均采用后路椎板(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采用改良胸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Epstein标准评估最终随访临床效果。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椎管面积残余率和术前胸椎JOA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4.3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7.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0.2分,改善率为75.8%。Epstein标准:优13例,良5例,可3例。患者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胸椎JOA评分与手术疗效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P〈0.05)、0.53(P〈0.05)。结论局灶性OLF临床表现较复杂,必须根据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局灶性胸椎OLF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患者椎管狭窄程度、术前胸椎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68-1172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0月经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的51例胸椎OL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术前是否存在二便功能障碍、术后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等因素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为优良组(JOA改善率≥25%,38例)和不良组(JOA改善率<25%,13例),术后恢复优良率74.51%。两组间年龄、术前JOA评分及病程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P=0.004)、椎管面积残余率(P=0.009)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P=0.002)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OR=6.202)、椎管面积残余率(OR=13.286)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OR=25.905)与预后影响关系密切。[结论]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OLF效果良好,患者术前存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80%、二便功能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薄化层揭法治疗由胸椎黄韧带骨化(OLF)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OLF均采用薄化层揭法进行治疗.结果 40例在半年随访时,13例椎管面积残余率>80%者,JOA评分从术前的(7.6±2.2)分提高到术后的(9.2±1.6)分;24例椎管面积残余率在50%~80%者,JOA评分从(5.2±1.5)分改善到(8.7±1.8)分;3例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JOA评分从(4.3±0.3)分改善到(5.0±0.6)分.结论 胸椎OLF好发于下胸椎,术前椎管面积残余率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只要有临床症状和相应影像学表现,应尽早手术并尽量切除骨化物,并注意减压范围和减压技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自2013-09-2016-09,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53例胸椎OLF患者,术后随访13-27个月。依据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将之分为预后较好组(改善率≥25%)和预后不良组(25%)。统计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手术预后的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53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5.13±1.06)分,截止末次随访时,已恢复至平均(8.75±1.31)分。其中JOA改善率≥25%者共计42例,均预后较好(79.25%);改善率25%者共计11例,均预后不良。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椎管面积残余率、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这3项因素的数据,在预后较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椎管面积残余率80%、存在T2WI髓内高信号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这3项,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OLF,可取得较好疗效。但术前椎管面积残余率80%、存在T2WI髓内高信号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T0)、术后6个月(T1)、术后12个月(T2)、术后24个月(T3)的下腰痛评分及改善率。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成优、良组(A组)和可、差组(B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术前JOA评分、影像学分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6例经24个月随访,疗效评估结果显示:74例为A组,优44例(45.8%)、良30例(31.3%);22例为B组,可17例(17.7%)、差5例(5.2%)。所有受试者T3时JOA评分较T0时显著提高(P0.05)。2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影像学分型、合并其他脊柱病变症状及术前MRI T2相脊髓内高信号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60岁者52例(70.3%),病程24个月者53例(71.6%),中上胸节段者50例(67.6%),椎管面积残余率≥50%者48(64.9%),术前JOA评分为(7.0±1.5)分,各项依次高于B组的9例(40.9%)、8例(36.4%)、9例(40.9%)、8例(36.4%)、(5.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椎管面积残余率50%及术前JOA评分6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术前JOA评分均为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脑脊液漏(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L)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8月—2021年8月诊断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脊液漏分为CSFL组和无CSFL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及二元多因素逻辑分析CSFL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0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8例并发CSFL,发生率为25.9%。单项因素比较表明:与无CSFL组相比,CSFL组术前双下肢瘫痪比率显著高(P<0.05);影像上椎管面积残余率、正中线前后径残余率、矢状位前后径残余率均显著小(P<0.05);此外,术中采用传统骨凿比率显著高(P<0.05),手术节段数显著多(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长(P<0.05)。但是,两组年龄、性别、BMI、病程、二便功能障碍、术前mJOA、饮酒史、吸烟史、术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Sato分型、MRI分型、侧界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前后径残余率及手术部位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47-1753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因确诊胸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6~73岁,平均53.6岁。术前JOA脊髓损害评分(11分法)平均(6.26±1.92)分。按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分级,并计算疗效优良率及有效率。在术前MRI矢状位T2相观察脊髓受压节段数、脊髓内有无高信号,MRI轴位T2相上观察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央型,侧方型),在受压最重节段测量并计算正中矢状径残余率、硬膜囊横截面积残余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中央/侧方突出、软性/硬性突出、手术节段、T2髓内高信号、手术方式、是否合并其他脊柱疾患、正中矢状径残余率、硬膜囊横截面积残余率对JOA改善率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13~109个月,平均48个月。至随访结束时,疗效优良率为81.25%(39/48),改善率平均为62.56%(-20%~1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与MRI轴位中矢状径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中央/侧方突出、软性/硬性突出、手术节段、T2髓内高信号、脑脊液漏、手术入路、合并其他脊柱疾患、MRI轴位硬膜囊横截面积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疗效相对满意,MRI轴位正中矢状径残余率与术前JOA评分是胸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理单元及分层八边手术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描述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病理单元并介绍分层八边法手术,探讨OLF病理单元的意义和分层八边法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胸椎OLF合并脊髓病患者95例,男61例,女34例;年龄31~78岁,平均53.9岁.上胸段32例,中胸段24例,下胸段39例.单节段骨化53例,双节段骨化38例,三节段骨化4例,共141个OLF节段.用CT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脊柱OLF脊柱结构.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 CT多平面重建观察骨化黄韧带病理单元共141个.每个病理单元规定为:与OLF所附着的关节突相邻上、下椎弓根下缘延长线之间包含的脊柱所有生理和OLF病理结构.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8.3个月.术前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86例,术后完全恢复67例、部分恢复19例;术前束带感69例,均完全恢复.术前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262±0.561)分,术后为(2.651±0.334)分;术前运动功能JOA评分为(1.539±0.873)分,术后为(3.694±0.429)分;恢复率平均为87.57%.疗效评价:优71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为94.74%.结论 OLF病理单元更完全、准确地概括OLF的病理结构,分层八边法手术减压充分、安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受压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颈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0例,女45例,年龄24~85岁,平均56岁。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29个月。在术前MRI矢状位T2像上观察脊髓受压节段数,并在受压最重节段测量并计算硬膜囊中矢径/椎体中矢径(中矢径比值);在相同节段MRI轴位T2像上测量并计算脊髓矢状径/硬膜囊矢状径×100%(矢状径占有率)、脊髓水平径/硬膜囊水平径×100%(水平径占有率)、脊髓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100%(硬膜囊占有率)。应用改良JOA(mJOA)评分评价患者脊髓功能,应用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效果。将患者脊髓受压节段数、中矢径比值、矢状径占有率、水平径占有率、硬膜囊占有率及术前mJOA评分与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术后24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为因变量,以上述各MRI测量指标及术前mJOA评分为自变量,向后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实际mJOA评分改善率与拟合m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脊髓受压1个节段37例,2个节段17例,3个节段15例,4个节段25例,5个节段21例。MRI中矢径比值为0.426±0.097,矢状径占有率为(79.1±8.4)%,水平径占有率为(76.2±7.3)%,硬膜囊占有率为(54.6±16.2)%。mJOA评分由术前的12.1±2.9分增加至术后的14.7±2.0分(P<0.001);mJOA评分改善率为(43.0±55.7)%(-200%~100%)。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与术前mJOA评分、中矢径比值、矢状径占有率均显著相关(P<0.05),与受压节段数、水平径占有率及硬膜囊占有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术后24个月mJOA评分向后线性回归得到方程:术后24个月mJOA评分=4.202+0.346×术前mJOA评分+4.973×中矢径比值+0.053×矢状径占有率(%)。对mJOA评分改善率向后线性回归得到方程:mJOA评分改善率(%)=-30.348+115.875×中矢径比值+1.226×矢状径占有率(%)-5.993×术前mJOA评分,依据上述回归方程计算的拟合mJOA评分改善率与实际mJOA评分改善率显著相关(R2=0.138,P<0.001)。结论:术前应用MRI测量的脊髓在矢状径方向的受压程度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T、MRI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改变部位、范围所制定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新的综合分型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5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9例,其中男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1.8±8.7岁(36~71岁),平均病程15.2±21.9个月(1~120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矢状位和轴位影像将TOPLL分为四型:Ⅰ型为上胸椎(T1~T4)局灶压迫型(1~2节段);Ⅱ型为中下胸椎(T5~T12)局灶压迫(1~2节段),ⅡA型为不合并同节段黄韧带骨化(OLF)者,ⅡB型为合并OLF者;Ⅲ型为连续腹侧压迫(≥3个节段);Ⅳ型为跳跃型TOPLL,ⅣA型为间隔≥3个节段者,ⅣB型为间隔<3个节段者。将此分型应用于临床实践,记录患者的分型、手术相关数据、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记录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Ⅰ型6例,手术方案为经后路的环形减压(360°涵洞塌陷法);ⅡA型2例,采用侧前方经胸/腹膜外入路减压,ⅡB型3例,采用经后路的环形减压;Ⅲ型30例,13例后纵韧带为平坦型,行单纯后壁切除术,余17例行广泛后壁切除联合局部环形减压;ⅣA型7例,采用经后路的环形减压术,ⅣB型1例,采用单纯后壁切除术。1例术后26个月死于脑干出血,余48例获得大于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47±24个月。48例术前JOA评分4.6±1.8分(0~9分),术后JOA评分为8.8±2.1分(4~11分),平均改善率为(69±28)%(14%~100%)。依据Hirabayashi法对改善率进行分级,优23例、良9例、中16例。术前1例Frankel 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改善为B级,22例Frankel B级患者中17例改善为C级,26例Frankel C级中2例改善为D级,余无变化。术后共11(22%)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单纯后壁切除1例,环形减压10例;均等引流液清亮后拔管,深缝伤口后沙袋加压包扎,俯卧位卧床2d,末次随访仅1例(T8~T12后壁切除、T8/9环形减压者)MRI提示T8/9水平筋膜外脑脊液囊肿存在(无症状),余10例MRI提示脑脊液已吸收。49例中无脊髓损伤及感染发生。结论:根据CT、MRI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及病变所处位置、范围制定的胸椎OPLL临床实用分型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其对制定合理、安全的手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8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8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导致的脊髓背侧压迫出现胸脊髓病变患者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4例OLF患者(男,6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岁)手术前后JOA评分、Nurick分级的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6—56个月),病程短、MRI没有脊髓高信号的患者经过胸椎椎板切除减压后运动无力和步态异常明显改善,全部病例的步态和痉挛状态均有改善。JOA评分:优28例,良32例,可15例,差9例。优良率为71.4%,有效率为89.3%。结论OLF导致的脊髓损害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病程短、脊髓髓内没有高信号改变的患者手术效果通常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椎管横截面积及椎管矢状径的改善情况。方法 2017年5月—2017年8月,本院采用ACAF治疗颈椎OPLL患者13例,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椎管矢状径,在横断面CT上测量骨化物横截面积和椎管横截面积,并计算椎管狭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JOA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均较术前增加,椎管狭窄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AF治疗颈椎OPLL安全有效,可扩大椎管矢状径,增大椎管横截面积,降低椎管狭窄率,使患者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JOA标准评分判断术后改善率。[结果]DSS组53例,NDSS组23例;NDSS组骨化灶最大厚度比DSS组大,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两组椎管矢状径残存率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有差别,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程的重要病理基础,创伤是诱发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路减压术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前路根治性减压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前路后纵韧带根治性切除治疗椎管占位率>50%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7月至2006年2月,采用前路切除骨化韧带减压术治疗椎管占位率>50%的严重OPLL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3~73岁,平均59岁;骨化物形态均为基底开放型.术前骨化率50%~85%,平均(65±20)%;脊髓矢状径相对值(25±7)%;JOA评分(8.7±2.8)分.采用前路减压直接切除骨化物,行钛网或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固定.26例患者中,行一个椎体次全切除+单节段椎间隙减压10例,2个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13例.所有患者均行脑诱发电位(ECP)监护,CT横断面测量骨化率,MRI T2 加权测量脊髓矢状径相对值;记录患者并发症、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前路手术,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2年8个月).术后骨化率平均(10±5)%,脊髓矢状径相对值(75±15)%,JOA评分(14.2±2.5)分,改善率(61±24)%.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短暂神经症状恶化,其中1例行二次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症状均在8周内恢复;2例出现脑脊液漏(包括1例合并糖尿病者),经保守治疗2周后痊愈;无内固定失败.结论 前路手术直接减压治疗严重OPLL,神经功能恢复更彻底,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加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6-08-2008-06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的患者21例,将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椎管矢状径值、骨性椎管扩大率、脊髓后移距离、术前JOA评分诸影响因素与JOA改善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JOA改善率与上述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JOA评分、病程与JOA改善率明确相关,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病程与JOA改善率呈明显负相关,术前JOA评分与JOA改善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术前JOA评分和病程是决定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两者相比,术前JOA评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治疗的38例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1例)行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对照组(17例)行高速电动磨钻辅助下椎管后壁切除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JOA评分,观察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918(13.6±3.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未发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观察组3例及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情况。术后复查CT确认手术节段脊髓均获得充分减压。结论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OLF与高速电动磨钻辅助下椎管后壁切除术疗效相当,且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研究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1991至2005年手术治疗胸椎OPLL55例,男19例,女36例;年龄35~73岁,平均51.9岁。均伴有脊髓损害。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椎管后壁切除术34例、前方OPLL切除减压术15例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结果55例中36例(65.5%)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LF),18例(32.7%)合并颈椎OPLL。单纯发生于上胸椎的OPLL13例(23.6%),中胸椎12例(21.8%),下胸椎及胸腰段17例(30.9%),广泛分布者13例(23.6%)。4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1个月(6~168个月)。37例神经功能有改善,改善率为76.6%,无改善2例,加重4例。前方入路获随访者13例,其中3例症状加重,余改善率平均为82.9%(42.9%~100%)。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获随访者25例,1例无改善,1例加重,余改善率平均为72.6%(22.2%~100%)。前后路联合手术获随访5例,1例无改善,余改善率平均为83.9%。结论胸椎OPLL常合并胸椎OLF及颈椎OPLL。上胸椎OPLL合并颈椎管狭窄可一期行颈后路单开门及上胸椎椎管后壁切除术。两个节段以内的OPLL且不合并有造成脊髓压迫的胸椎OLF可行前路OPLL切除减压术,否则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单节段的OPLL合并胸椎OLF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一种以胸椎黄韧带异位骨化为特征的胸椎慢性退行性疾病,是胸椎产生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的常见原因之一[1],在东亚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中国(37.6%)和日本(12.0%)[2-4],在高加索人群中也时有发生[5-6].胸椎OLF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胸段、上胸段和中胸段,最高发的部位为T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