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综合性医院及基层医疗工作中都会遇到大量的抑郁障碍患者,应该引起全科医生的重视并提高对抑郁障碍的认识,改变“只重疾病,不重心理”的传统医学模式,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对抑郁障碍的识别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使综合性医院及基层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1 什么是危重病人 病情严重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就急诊急救而言:直接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即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恶化,进而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未得到及时纠正和改善,随后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立即抢救:cpR.如:开放气道,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和呼吸兴奋药及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常规持续以上30分钟,宣布患者进入临床死亡.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致死疾病。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依此计算,我国每年有195万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4.
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经纳入全科医师的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管理,这些躯体疾病常伴发或继发精神障碍,而精神障碍对躯体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识别和处理常见的躯体疾病伴发或继发精神障碍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抑郁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自杀。自杀既是精神卫生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心理冲击和负担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尽早识别自杀企图、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自杀风险、挽救患者生命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抑郁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疾病,他所造成的损害比其他慢性病更为严重,不仅影响个人,且影响婚姻家庭和工作环境,笔在临床中对抑郁病人心理特点及需求进行了观察,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维多利亚消息:哈利法克斯的一项研究发现,应考虑到脊髓损伤病人有发生抑郁证和自杀的危险性。虽然药物治疗对该疾病有效,但脊髓损伤病人中至少有20%的人发生严重抑郁。这些病人的自杀率几乎是对照组的5倍。在加拿大精神病协会会议上哈利法克斯Dalhousie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Theresa  相似文献   

8.
洪班信 《中国医刊》2006,41(9):63-64
儿童突发心脏肺呼吸停止的情况极少发生。它通常是未识别的渐进性休克或未识别的呼吸衰竭的最终结果。休克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随儿童的年龄和基本健康状态而有差异。虽然引起休克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各类休克起源的共同途径均是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和满足组织内细胞代谢需要的供氧不足。组织灌注不足可导致厌氧代谢、乳酸蓄积和代谢性酸中毒。如果未经治疗或未能识别,代谢性酸中毒就会加重,导致细胞死亡、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多器官系统衰竭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症状的识别与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统计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专家门诊接诊各类神经系统疾患3 600人,对有疑似焦虑、抑郁的患者先后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筛查,HAD≥8分者为有心理障碍,然后对这部分患者进一步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分,HAMA≥14分者诊断为焦虑障碍,HAMD≥8分者诊断抑郁障碍。结果共计676人占同期就诊患者的18.78%符合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根据症状轻重及患病时间长短给予选择性治疗,预后大多良好,治愈好转率达86.83%。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高,容易误诊、漏诊,神经科医生要善于识别并且重视这些症状,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8例。均符合脑梗死及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尼莫地平组、帕罗西汀/尼莫地平组,每组各36例。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帕罗西汀/尼莫地平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尼莫地平组在服药后8周疗效优于帕罗西汀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抑郁优于两药单独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PS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6月后抑郁改善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43、4.30,P<0.05)。结论积极地自我管理教育对PS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缓解PSD病人的抑郁症状,增强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老年患者中精神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的共患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的特点,使得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影响,晦床正确决策。众所周知,老年心血管患者一旦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后,生活质量将会严重受损,临床预后不断恶化,病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焦虑症状和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198例血液透析病人,使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其情绪状况,同时测定其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合并症情况等。结果 本组血液透析病人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36.4%,抑郁发生率为45.5%。其中男性,透析时间长,年龄较高者,抑郁评分较高;透析时间较短,年龄较轻,焦虑评分较高;焦虑和抑郁评分较高的病人,其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合并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与性别、年龄、透析时长、合并症相关,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患者定期在透析门诊得到一定的医疗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我发现腹膜透析病人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对85例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同时进行心理学量表测评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惊恐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χ2=47.08,P<0.01).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与肝郁痰阻型相比自责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F=4.34,P<0.05),肝郁气滞型更明显.在幻想评分上肝郁气滞型较心脾两虚型分数更高(F=2.62,P<0.05).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其心理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趋同性.结论 焦虑和惊恐病人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尤其惊恐病人,其次为肝郁气滞型;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韩利霞 《大家健康》2012,(22):110-11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比重日渐加大,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以及由其诱发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精神护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必要的精神护理策略。护理方法1.做好离退休计划和心理准备离退休前可做好妥善计  相似文献   

17.
18.
<正> 猝死是原发性心脏骤停未经复苏或复苏失败的结局,其发生机制与心肌电不稳定所造成的心室纤颤(室颤)有关。引起室颤的危险因素很多,如能及时识别予以纠正,有可能防止心脏骤停的发生。本文简述常见的危险因素。一、异位室性心律通过Holter心电监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医院就诊病人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各科躯体疾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综合性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医院焦虑抑郁评定量表(HAD)>7分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2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0分,临床疗效总体量表(CGI)≥3分。服用赛乐特,每日10~20mg,共观察6周。疗效评定分为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无效4级。结果(1)入组者共计200例,195例完成治疗,5例中止;(2)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顺位:肿瘤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抑郁症、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3)赛乐特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显著进步及进步达616%,稍进步303%,无效82%;对焦虑症状的改善:显著进步615%,进步297%,无效87%。结论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在不同疾病间有相对不同的特征:SSRI代表药物赛乐特对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病人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芯华 《现代医学》2011,39(1):89-90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脑卒中病人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首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予黛力新抗抑郁治疗,并于早期进行个性化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及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除不用抗抑郁治疗外其它治疗同治疗组,治疗6周.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