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Bx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肝癌的最主要原因.作为乙肝病毒X基因的表达产物HBx蛋白具有广泛的反式激活功能,其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参与感染肝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鉴于HBx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在感染肝细胞中的重要作用,HBx蛋白在肝癌发生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一直是HBV和肝癌研究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复习有关p53突变研究的所有文献,并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做一总结分析,综述了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肝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了一系列基因和细胞因子。同时表明肝癌的发病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HBV和AFB1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致癌因子,他们可通过激活癌基因或使抑癌基因失活而发挥作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为p53,p53 249编码子的突变在肝癌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53 249编码子的突变可使p53功能丧失,同时也可使与p53相关的信号传导路径发生改变,并与其他因子共同作用,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是否通过p14ARF途径影响肝癌细胞生长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HBx及p14ARF单转染及共转染含野生型p53但不表达p14ARF脚的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分为pcDNA3、pcDNA3HBx、pcDNA3p14ARF、pcDNA3HBx+pcDNA3p14ARF4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比较各转染组HepG2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用含p53结合位点p21WAF1胴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各转染组细胞p14ARF、MDM2、p53、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HBx及p14ARF脚单转染及共转染含野生型p53但无p14\ARF表达的HepG2细胞,单转染HBx及p14ARF组其细胞凋亡率(14.11%、13.72%)、G0/G1期阻滞细胞数(63.62%、61.75%)、p21WAF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1.25±0.05、1.09±o.06)及p53、p21 WAF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10.66%、57.42%、0.77±0.03)明显升高,而共转染组与单转染p14ARF组相比其p14ARF蛋白表达及上述各项指标(18.61%、66.74%、3.53±0.43)又进一步升高.结论 HBx通过依赖及非依赖p14ARF途径诱导p53表达从而导致激活p21WAF1,进而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为实验对象,检测其p53基因的突变。转染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检测其表达和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 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存在p53基因的突变,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可有效转染入HepG2细胞中。转染后的HepG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可能在肝癌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突变与口腔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飞  陈瑞扬 《医学综述》2008,14(14):2113-2115
野生型p53作为抗肿瘤基因可以通过停止细胞生长和启动细胞凋亡机制而发挥抑癌作用。但是,p53基因突变率高导致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下降,有利于肿瘤的发生。本文将对p53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突变、对口腔肿瘤发生及预后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Liu XH  Lin J  Cao XZ  Zheng JM  Chen Y  Zhu M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2):825-83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羧基端缺失了40个氨基酸的突变体(HBx3′-40)和野生型HBx对Huh7和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和磷酸钙法介导pcDNA3HBx3′-40和pcDNA3HBx重组体转染HBV(-)的人肝癌细胞Huh7和SMMC-7721。Neo基因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质粒DNA片断插入和HBx蛋白质的表达。借助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凋亡和裸鼠成瘤实验以及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ELISA法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结果pcDNA3HBx3′-40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pcDNA3HBx和pcDNA3组;pcDNA3HBx3′-40组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pcDNA3HBx和pcDNA3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cDNA3HBx3′-40表达能加速Huh7细胞由G0/G1期→S期的进程;但细胞凋亡检测显示无血清诱导的SMMC-7721细胞HBx3′-40组能部分取消HBx的促凋亡效应,并且该组几乎丧失了HBx的反式激活作用;裸鼠成瘤实验显示,pcDNA3HBx3′-40组成瘤体积明显大于pcDNA3HBx组和pcDNA3组,瘤体重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Bx3′-40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结论HBx碳端缺失了40个氨基酸的突变体转染细胞对比野生型HBx显示促增殖能力明显增强,推测HBx通过缺失突变修饰其生物学功能,取消了野生型HBx的反式激活功能和抗增殖效应。另一方面,HBx114~154个氨基酸位点的缺失可能导致p53无法发挥其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x基因为HBV基因组上的一个开放读框,可编码具有转录反式激活作用的蛋白(HBxAg).已证实在体外HBxAg可使哺乳细胞株发生恶性转化[1].为了探索在体内HBxAg转化细胞的作用,国外数个实验室已相继建立了HBx转基因鼠模型[2,3].为研究HBx基因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我们初步建立了携带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转基因小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詹远京 《医学综述》2010,16(14):2146-2149
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抑癌基因通过信号途径发挥作用,其中包括:p53、Wnt、mTOR、RAS、Hedgehog等途径。30%~60%的肝癌中发现有p53突变,p53与p21、p27、p16等抑癌基因相互交叉,共同发挥抑癌作用。Wnt途径中,APC、Axin1及E-cadherin的编码基因在HCC中分别因高甲基化、突变、启动子超甲基化而失活。多数肝癌中都发现有mTOR的过度表达,mTOR途径受几个抑癌基因产物调控。RASSF1基因转录产物RASFF1A能与癌蛋白Ras相结合而影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肝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和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探讨HBx影响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利用瞬时转染HBx基因的方法建立细胞模型,分别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和VEGF的表达情况;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诱导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了解HBx转染后细胞耐药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伍刚 《四川医学》2018,39(5):477-480
摘要:目的乙肝病毒X蛋白(HBx)通过调控宿主细胞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而促进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将HBx的多能调控作用从蛋白编码基因拓展到非编码RNA领域,探讨HBx能否调控肝癌细胞内miRNA表达谱改变。方法构建HBx及质粒空载体稳定转染的Hep G2子代细胞系;利用miRNA芯片及qRT-PCR方法检测HBx在Hep G2细胞中引起的miRNAs表达变化。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HBx的Hep G2-hbx/Hep G2-2.1细胞系以及空载体对照细胞系Hep G2-vc。miRNAs芯片和qRT-PCR证实外源表达的HBx可在Hep G2肝癌细胞中诱发大量miRNA异常表达,大量miRNAs低表达,少数促癌miRNA如miR-21升高。结论 HBx可在体外导致Hep G2细胞内非编码的miRNAs表达谱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HBx基因的克隆、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以及pe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用Oliga6.0结合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血清中(血清型Adrq^+)分离得到的病毒株构建的HBxAg质粒中扩增HBx基因。用DNA star5.01和Vector NTI Suite8.0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经双酶切将HBx基因定向插入到pcDNA3.1(+)质粒中。结果;成功克隆了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并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新基因被GeneBank接受,在GeneBank上登录号为AY839630。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克隆的基因与野生基因型C型有高度的同源性(97.80A),2.2%的变异。结论: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病毒株(血清型Adrq^+)中发现了新的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mutantgenotypeC)。pe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树鼩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p5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连接的碱性磷酸酶及底物色素混合液(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肝细胞癌组织(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Bx、AR及p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和癌旁组织中HBx、AR及p53的表达率分别为63.8%(37/58)、58.6%(34/58)及62.0%(36/58)和20.9%(12/58)、27.6%(16/58)及8.6%(5/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x阳性和HBx阴性的HCC组织中AR及p53的表达率分别为72.3%(27/37)、83.8(31/37)和33.3%(7/21)、23.8%(5/21),在HCC组织中HBx表达与AR及p53表达正相关(r=0.4532及r=0.4754,P〈0.05)。HBx染色的阳性率与AFP水平和分化程度相关;AR染色的阳性率与性别及肿瘤直径相关;p53染色的阳性率与TNM分期相关。结论在HCC组织中HBx蛋白可上调AR及p53的表达,HBx-AR信号传导途径及p53基因突变可能促进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钢 《医学综述》2012,18(11):1666-166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它也是诱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约有4亿人受到HBV的慢性感染,而约有1亿人死于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是由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编码的一个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反式激活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和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HBx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和DNA双链直接测序方法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6、7、8序列分析,共检测33例胃癌、17例胃粘膜非典型增生、31例胃癌术后并转移性腹水标本。结果:发现9例胃癌和7例胃癌术后并发腹水标本存在p53基因碱基突变,突变率分别为27.27%和22.58%,且在7例腹水标本中发生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原病理切片组织中发现了相应的突变。17例胃粘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亦发现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胃癌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是胃癌较早期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侯振江  张宗英 《医学综述》2006,12(7):439-440
细胞凋亡是细胞参与自身死亡的单一细胞缺失过程,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凋亡的内源调控因素主要是凋亡相关基因及其产物。本文综述凋亡相关基因nm23、p27、p53、bcl-2、bax、C-erbB-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与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CyclinD1、P-gP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预后关系。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P^53、CyclinD1、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53、Cyc-linD1、P-gP可作为卵巢癌预后和复发的重要指标。结论:P^53、CyclinD1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53、Cyclin D1、P-gP可能是卵巢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变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的表达及p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方法 通过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应用免疫组化、MDT-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分别研究mP53表达和53基因第6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mP53阳性细胞仅见于癌前个别肝细胞增生结节中,8/18例(44.44%)肝细胞癌呈mP53阳性;8例mP53阳性肝癌中仅有1例(12.50%)被检出p53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点突变,即第208位密码子第1碱基G→G填换。结论 在DEN诱发的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中p53基因突变可发生于大鼠肝癌变之癌前及肝癌形成阶段,且第6外显子突变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大肠癌组织中ASPP1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30例大肠癌和15例相应癌旁组织中ASPP1及p53的表达情况,比较ASPP1在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阴性时,大肠癌旁组织中ASP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癌组织的16.7%(P〈0.05);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ASP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p53阴性时,大肠癌组织中ASPP1表达明显降低,这提示ASPP1蛋白表达降低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p53是乳腺癌中研究得最为广泛的基因,它的功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53与很多因子,如雌激素受体、p53凋亡刺激蛋白2、Noxa蛋白、ras基因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共同作用,研究这些因子与乳腺癌和p53的关系,消除这些因子对p53的抑制作用或者增强它们对p53的刺激作用,对乳腺癌治疗有巨大作用,为研究通过联合用药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生存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5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HCC患者中HBx、Survivin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HBx的表达率为46.6%(27/58)。HBx蛋白阳性的HCC组织和HBx蛋白阴性的HCC组织中Survivin、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19/27)、74.1%(20/27)和35.5%(11/31)、38.7%(12/3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x与Survivin、P53表达呈正相关(r=0.413 6、0.432 2,P〈0.05)。HBx染色的阳性率与AFP水平和分化程度相关;Survivin染色的阳性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53染色的阳性率与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直径相关。结论在HCC的发生过程中HBx蛋白可上调Survivin及P53蛋白的表达,促进H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