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AF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HCC),分别应用PCR-RFLP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化或/和慢活肝病变,且HBsAg表达率96.3%。32例HCC中检出8例P53蛋白阳性(25%),这种改变与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HCC发生年龄有关;32例HCC组织中有2例p53基因第249号编码子突变(6.25%),明显低于AFB1高含量区HCC,而与台湾、日本等AFB1低含量区报道一致,提示:成都地区HCC与HBV感染确有密切关系;p53改变在HCC发生上有一定作用,但是多数HCC并无p53基因突变又提示HCC发生尚涉及其它复杂机制;HBV在HCCp53基因改变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p5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连接的碱性磷酸酶及底物色素混合液(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肝细胞癌组织(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Bx、AR及p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和癌旁组织中HBx、AR及p53的表达率分别为63.8%(37/58)、58.6%(34/58)及62.0%(36/58)和20.9%(12/58)、27.6%(16/58)及8.6%(5/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x阳性和HBx阴性的HCC组织中AR及p53的表达率分别为72.3%(27/37)、83.8(31/37)和33.3%(7/21)、23.8%(5/21),在HCC组织中HBx表达与AR及p53表达正相关(r=0.4532及r=0.4754,P〈0.05)。HBx染色的阳性率与AFP水平和分化程度相关;AR染色的阳性率与性别及肿瘤直径相关;p53染色的阳性率与TNM分期相关。结论在HCC组织中HBx蛋白可上调AR及p53的表达,HBx-AR信号传导途径及p53基因突变可能促进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ms.HCV)核心抗原(HCVAg)和p53赁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肝硬化,7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HBsAg、HCVAg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硬化,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HCVAg、HBsAg并HCVAg和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5.0%、40.0%、25.0%、20.0%;9.07%、6.4%、2.6%、87.2%;80.8%、44.9%、29.5%、21.8%,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HCC与癌旁肝组织之间HBsAg、HCVAg、HBsAg并HCVAg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甜显著性差异(P〈0.01)。在肝硬化和HCC无肝艇化组,p53蛋白表达与HBsAg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HCC合并肝硬化组p53蛋白表达与HBsAg、HCVAg、HBsAg并HCVAg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结论HCC的发生与HBV和HCV的感染密切相关,肝细胞癌变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索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p53基因的突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35例乙型肝炎免疫指标全阴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肝活检标本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肝活检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29%、60.00%、68.57%。提示:乙型肝炎病毒DNA在乙型肝炎免疫指标全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体内仍有相当高的分布;乙型肝炎病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AFB1)摄入有关。主要涉及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在许多HCC中都可以检测到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异常,说明p53基因突变与HCC关系十分密切。自199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CC与p53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道,笔者对p53基因的改变特点及与HCC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1人类野生型及表达产物人类p53基因位于染色体17p13上,长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p53基自除了外显子1的…  相似文献   

6.
李钢 《医学综述》2012,18(11):1666-166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它也是诱发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约有4亿人受到HBV的慢性感染,而约有1亿人死于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是由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编码的一个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反式激活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和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HBx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沈凯  刘彤 《浙江医学》2023,45(2):121-124,14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8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两种组织ASPP2表达水平;分析肝细胞癌组织ASPP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与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p5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ASPP2 mRNA表达水平、蛋白高表达率和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肝细胞癌组织ASPP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临床分期、脉管浸润等有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HBV感染、肝硬化、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量、包膜侵犯等均无关(均P>0.05)。ASPP2蛋白高表达患者累积无病生存率和累积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ASPP2蛋白低表达患者(均P<0.05)。ASPP2蛋白高表达的肝细胞癌组织XI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SPP2蛋白低表达的肝细胞癌组织,而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SPP2蛋白低表达的肝细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HBx基因缺失突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华 《医学争鸣》1993,14(2):116-119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EGF,p53和p21r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HCC病理分级,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HCC的癌组织中的VEGF,p21ras和p53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VEGF,p21ras和p53三者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VEGF的表达与p21ras和p53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三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9,(3):161-165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诱发HCC的重要因素,HBV诱发的HCC与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密切相关,其核心机制为HBV感染肝细胞时将HBx整合入宿主细胞核所导致的肝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并诱导肝细胞癌变。该综述从HCC发生及发展等过程来探讨HBx在HBV相关性HCC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胡文秀  郝静云  韩志强 《医学综述》2011,17(19):3007-3009
目的检测人肝细胞肝癌中是否存在干细胞,以及p53在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17例肝癌组织的HepParl、OV-6、p53的表达。结果肝内干细胞散在分布于癌组织中或在肿瘤结节边缘成单排或双排索状分布。肝内干细胞呈HepParl、OV-6阳性,肿瘤细胞呈HepParl阳性,OV-6阴性。在117例肝癌患者中,p53分别在38例的肿瘤细胞、36例的干细胞中高表达,表达有一致性(Kappa=0.526,P=0.000)。结论肝细胞肝癌可能是在肝内干细胞长期突变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HCC组织、21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VEGF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49例HCC中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3.2%和53.1%;VEGF和p5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5)。21例癌旁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19.0%和9.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和p53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10例正常肝组织无VEGF和p53蛋白表达。HCC组织中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明显相关(P<0.05)。结论HCC组织中VEGF、p53蛋白过表达,通过促进HCC肿瘤血管的生成而促进HCC的生长和浸润转移,p53和VEGF可作为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玲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3-3674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蛋白在60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中p53阳性率为53.3%,p53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胃癌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阳性率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53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也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数目的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将自身DNA整合至人基因组,进而合成的多功能蛋白。HBX基因的表达受肝细胞免疫、微环境和机体免疫的监视和调控,其表达的蛋白也可通过激活肝星状细胞、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和诱导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参与肝细胞癌(HCC)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HBx与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HBx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探索促进HBV-HCC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的机制,有助于开发新型抗HCC药物,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HBx与HBV-HCC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人p53腺病毒(Ad-p53)在不同感染滴度、不同感染时间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p53作用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瘤内注射的方法观察Ad-p53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Ad-p5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效靶比(MOI)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当rAd-p53在125MOI效靶比时,细胞生长基本达到完全抑制;p53转导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的凋亡率;瘤内注射Ad-p53后,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Ad-p53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Ad-p53转导野生型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肝和肝癌组织中的P53蛋白表达,结果:肝癌的P53蛋白阳性率达63.6%,正常肝组织为0;并发现P53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肝癌的转移、病理分级、预后呈正相关。说明P53蛋白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P53基因突变、细胞倍性、细胞凋亡三者的关系,探讨突变型P53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PCR-SSCP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肿瘤、45例恶性卵巢癌(其中肿瘤未转移组20例,肿瘤转移组25例)患者的P53基因突变,流式细胞仪Facscan检测卵巢癌细胞染色体倍性,凋亡率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卵巢癌转移组的P53基因突变率为60%,未转移组为40%(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