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经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100名正常人对照,用χ2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经地奥心血康及丹参治疗后二者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表明二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灌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结缔组织病48例治疗前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50名正常组比较,其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经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P>0.05).血液流变学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凝聚状态,微循环改变主要为管袢模糊、动、静脉粗细不匀,RBC聚集、血流缓慢及微血栓形成.血粘度越高,微循环障碍越明显,二者的异常改变与病情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络糖泰对DPN患者甲皱微循环及足背静脉血气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通络糖泰,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64例(TG)甲皱微循环及足背静脉血气分析的影响,并与达美康加肌醇治疗的65例(RG)对照。结果表明TG对甲皱微循环血管轮廓不清、袢周出血的疗效优于RG(P〈0.05),袢顶辨2血成于RG(P〈0.001),对降低足背静脉氧分压氧饱和度TG优于RG(P〈0.001),同二氧化碳分压得者均有效(TGP〈0.001,RGP〈0.05)。提示改善微循环及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58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血压病人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2)高血压病人的畸形管袢数明显增多,血液流速明显咸慢,以慢粒流为多见。两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相比,高血压病组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的积分值及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因此,在高血压病的诊疗中,正确使用降压、扩管药物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积极改善微循环功能,对良好地控制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55例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明显异常;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甲营养不良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甲皱微循环障碍,经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愈好转率100%,提示: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甲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甲皱微循环异常是该病发病的病理学基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肺心病、糖尿病及甲状腺机能低下等共967例患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查的同时,观察其甲皱微循环,并以年龄可比的健康人125例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上述各疾病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P<0.001),血液均处于高粘滞状态;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显著减慢(P<0.01~0.001)、血管袢排列紊乱、异常血管袢增多且异常程度严重(P<0.01~0.001)。本结果提示:(1)上述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均处于高粘滞状态;(2)高粘滞综合征时微循环出现明显障碍。此外,本结果也为血液流变学疗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针刺前后甲皱微循环进行记录。结果:突聋患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针刺后患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突聋甲皱微循环状态,提示针刺治疗突聋的机制可能与患外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经地奥心录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前后差甲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100名正常人对照,用χ^2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患者甲臂微循环16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系统的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观察了245例各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同时观察其甲皱微循环和血脂的变化,并与11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显著的血液高粘滞状态,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升高(P<0.001)。这种改变在高血压Ⅰ期即已存在,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同时伴有HCT、EER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明显异常(P<0.01)各期高血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甲皱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袢的严重畸型及其内血流速度缓慢。本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这种改变与病情发展有关。提示其对高血压病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19例妊高征,31例正常妊娠和9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液流变学方面检测,并随机抽查48例同时做了甲皱微循环检查,认为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间四项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有增高(P〈0.01),甲皱微循环亦出现异常表现,说明定期检测妊高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对本病的病情监测,予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50例不同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蛇毒抗栓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蛇毒抗栓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主要表现为管袢较前清晰,袢顶渗出、扩张显著减轻、输入动脉与输出静脉之比恢复正常,血流加速,流态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凝血象变化与微循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唇、甲壁微循环,结果表明均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P<0.01)。甲壁微循环多见管拌短细、稀少,唇微循环则以管拌扩张、充盈为主。两者均见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瘀血、流态异常,甲襞微循环异常率高于唇粘膜微循(P<0.01)。同时检测多项高凝指标发现TAO患者TXB_2升高,6-Keto-pGF_1α下降,伴VWF、Fn、FDP升高,AT-Ⅲ下降,提示TAO血小板功能亢进,聚集性升高,凝血亢进,抗凝能力下降,是造成或加剧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各型肝炎患者135例与正常人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观察。结果:AVH、CPH和CAH的甲皱微循环表现为管袢缩短,袢顶增宽,管径扩张,血流缓慢;SH表现为管缩短,袢顶变窄,管径缩短,血流缓慢或停滞。各型肝炎的血液流变学大体相似,主要表现为η_6、η_p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清IgG、IgM、IgA升高,且多数病人上述指标改变程度与病情轻重或病程长短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的甲皱微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附6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8例健康老年人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形态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增高(P<0.01);随高血压病情加重,甲皱微循环各观察指标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时,对微循环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及扩血管药物。于服药前3 d及服药4周后查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襞微循环与治疗前相比,除管袢交叉、管袢畸形及平均管袢数3项指标改善不明显外,余多项指标均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其中以血流流态、红细胞聚集、管袢渗出及出血等项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有确切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循环测定仪血液粘度计,血栓形成等仪器观察血管袢数管径,管袢的形态,血液流变学等近20项指标。结果;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血比粘度等四项指标也明显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寒冷性荨麻疹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甲皱微循环改变明显重于非梗塞冠心病人和健康人(P〈0.01)。AMI甲皱微循环改变以管襻周围及血液流态改变为重,与病情、梗塞面积、左室射血分数、ECG急性期ST段抬高水平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密切相关(r=0.9483、-0.9040、0.9083、0.9562,P均〈0.01)。AMI出现并发症,甲皱微循环改变加重,并发症越多,甲皱微循环改变越重。AMI甲皱微循环检测、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18.
对6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其中15例作了治疗前后指标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糖尿病并血管病变者血液粘度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者,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糖尿病治疗后血液粘度亦可改善(P<0,05),血脂增高对血液粘度有一定影响(P<0.05),而并发大中血管病变与并发微血管病变血液粘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检测法对94例高血压病患者,38例正常人和28例高粘血症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高粘血症患者心泵功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高,高血压病患者有同样改变;而高血压病伴血粘度升高,尤以纤维蛋白原(Fb)升高时显著,心泵功能显著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尤以Fb升高时显著,造成血管外周阻力升高,心泵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刘英  杨支松 《医学科技》1999,(1):20-20,38
目的 观察脑干听觉诱导电位(BAEP)在突聋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突聋组患者结合正常对照,进行了BAEP分析。结果 突聋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I-V^-峰间期Ⅲ-V^-/I-Ⅲ比值明显长于正常人(P〈0.001)。结论 对突聋患者,应常规检查BAEP,若峰间期异常应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