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 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1 头痛并尿失禁 印某,男,13岁,1986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尿失禁 1月。近1月来头两侧太阳穴疼痛,痛时小便正常,无头痛时 则小便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正常。证乃 足太阳经经气不利,表里同病。治宜解表化气行水,方以五苓 散。处方:泽泻15g,猪苓、茯苓、白术各10g,桂枝6g。每 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服2剂药后头痛消失,小便 正常。方药对证,守方继服6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利群 《新中医》2003,35(3):67-67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等药物组成。本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功能。原方主治外有表证,内有蓄水,头痛发热,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泄泻,或水肿,或痰饮、眩晕等病症。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其他病症,多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主治蓄水证。我们在多年临床中,应用五苓散治疗突发性耳聋、眩晕、肺心病心衰,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膀胱蓄水证之方 ,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多年来笔者用本方治疗头面部多种顽固性疾病 ,收到良好效果 ,兹举治验 4则于下。1 脱发赵某 ,男 ,32岁。 1 987年 5月诊。患者出现散在性脱发年余 ,近 3月加重 ,每次梳洗脱发甚多 ,头顶前部已显稀疏 ,伴头发油腻。曾外擦、内服补肾养血生发之药数月未见效果。舌苔白腻 ,脉缓。脉舌症合参 ,乃水湿上泛 ,浸渍发根所致。非滋补之剂所宜 ,拟投五苓散 :茯苓 60 g,猪苓 1 5g,白术 30 g,泽泻 1 5g,桂枝1 5g。水煎服 ,每日 1剂。服药 1 0剂后脱发减少 ;二诊守方…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伤寒太阳膀胱蓄水,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喘之症。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美尼尔综合症,急性腰扭伤,输卵管积水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新用     
郜中平  甘露 《江苏中医》2001,22(8):35-36
  相似文献   

7.
五苓散新用     
王豪 《家庭中医药》2005,12(11):50-50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及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择几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笔者临证将其用于流泪症、恶阻、小儿泄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玲 《新中医》2002,34(7):68-68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之功。原主治水湿停聚,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笔者临证以此方加减治疗其他病症,收效颇好,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新用     
将张仲景《伤寒论》中五苓散用于临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结石并肾积水,效果满意。可见,认真分析病情,精细辨识病机,才能灵活运用古方。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研为散,以白饮和服,日三次,有疏风散寒、利湿消肿之功.笔者据其治疗原则,治疗咳喘、水肿等症,收到明显效果.1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女,75岁,2012年11月5日初诊.患者咳嗽气喘三年,伴畏寒,肢冷,头痛身痛,咳嗽痰稀,喘促时作,动则加剧,小便短少,大便溏薄等.二周前因受寒致使上症又作,曾在某院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予中西药物治疗十天,诸证仍见,乃来求诊.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此乃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症,当以疏风散寒,宣肺平喘为治,方用五苓散化裁,药取猪苓10g,泽泻20g,白术10g,茯苓10g,桂枝15g,半夏10g,麻黄、细辛、陈皮、甘草各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校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韩杰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25-426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由猪苓三分、泽泻一两三分、白术三分、茯苓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五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解表之功。方中桂枝甘辛而温,入膀胱及肺经,辛甘可通阳化气,气行水亦行。《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茯苓、猪苓甘淡,淡渗利尿,为利水除湿要药;泽泻甘寒,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4.
<正>一、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病位皆在脾胃,均与湿邪有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五苓散功擅利湿,湿邪祛除则脾运自健,泄泻自止。此即"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黄某某,1岁,腹泻3日,每日大便十余次。稀水样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无黏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  相似文献   

15.
周克超 《中医研究》1993,6(4):35-36
五苓散五见于《伤寒杂病论》,纵观此五条,未超出五苓散的基本病机:即汗出后表证来解微热烦渴,小便不利。笔者在临症中,尊仲景之法,将本散活用治疗杂病,往往取得理想疗效,今选择以下五例,以请教于同道: 头痛李某,女,26岁。患者发作性头疼,伴右上肢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两年。此间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均无异常发现。3天前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他医治疗无效而求治于我院,88年5月15日初诊:头疼欲裂,入夜益甚,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遂于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效。细询之,知其虽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1].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志明 《光明中医》2011,26(11):2313-2314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组成。本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能。原方主治外有表证,内有蓄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泄泻,或水肿,或痰饮,或眩晕等病证。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水疝,癃闭,阴汗,带下病等数十例,  相似文献   

19.
仲景用五苓散治“少腹满,小便不利”。其病机是“寒凝膀胱,气化不利”,故以五苓散化气利水。临床上本着“气化不利”这一病机,将五苓散用治其他疾病,同样收效甚捷,兹举例如下: 例1:治小儿遗尿吴姓,女,13岁,学生。患孩经年尿床,每晚必尿1~2次,且量多。用各种方法唤其起床小解,从下午即控制饮水,依然无效。查体:小儿发育良好,体形偏胖,智力发育正常,偏于内向,少言寡语。除有尿床疾苦,其他。体征无据可查。小便常规正常,尿比重正常。脉缓而有  相似文献   

20.
1 肾结石张某某,男,40岁,农民,已婚,1998年9月26日初诊。主诉:右侧腰腹部剧痛2d。病者平素体质健康,2d前在劳动时突然右腰部剧烈疼痛,并放射至右大腿内侧,即到当地卫生院诊疗,经治疗疼痛稍缓解,第3天疼痛复作,伴尿中带血,少腹胀痛,微热口渴,遂前来本院就诊。查体:T37.4℃,P82次/min,R21次/min,BP14/10kPa,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侧肾区有明显叩击痛,肠鸣音稍亢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B超提示:右肾结石,见0.9cm×0.8cm的强光团。X线腹部平片示:右肾见0.9cm×0.7cm的桑椹状致密影。中医辨证属石淋,此因寒瘀水湿互结。治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