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CT三维表面遮盖与容积重建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自 2 0 0 1年以来 ,我院对 17例髋臼骨折行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5~ 5 4岁。左侧 7例 ,右侧 10例。损伤原因 :车祸伤 15例 ,高处坠落伤 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和多维CT重建检查 (见图 1) ,其中CT三维重建对髋臼进行旋转观察 ,关节解体 ,直接观察髋臼情况。按Letournel Judet分类 :双柱骨折 5例 ,T形骨折 4例 ,后柱加后壁骨折 5例 ,横形骨折 3例 ,其中合并髋关节脱位 4例 ,股骨头骨折 2例。1.2 CT三维重建方法 使用GE高档螺旋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常见复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0例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分析 ,并常规X线片及CT二维成像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其中 2 5例行手术 ,比较以上 3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结果 :3种方法间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二维CT与三维重建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T三维重建清晰立体 ,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情况 ,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3月~2003年8月,对骨盆骨折且有完整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资料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9例X线片漏诊或可疑,经三维CT检查后修正诊断。对于骶髂关节部分及前后分离、骶髂关节内碎骨、骶髂关节髂骨唇或骶骨唇骨折、骶骨骨折及复杂粉碎性的骨盆后环骨折,三维CT较X线片有明显的优势,能多层次清晰显示骨盆后环的骨折形态。结论三维CT检查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髂部肿瘤切除重建钢板重建骨盆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髂部肿瘤切除自体髂骨翻转植骨重建钢板重建骨盆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髂骨肿瘤应用此法治疗效果,其中男8例,女4例,骨盆肿瘤Enneking分区全部为1区肿瘤,骨巨细胞瘤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软骨肉瘤2例,骨转移瘤2例,骨肉瘤1例。肿瘤全部行瘤段切除。结果:本组12例病人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月-3,平均12个月。植骨全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8月局部复发,术后1年死于肺转移。全部病例均可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肿瘤切除自体髂骨翻转植骨+重建钢板重建骨盆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髂骨肿瘤的保肢方法,但对于2B期髂骨肿瘤应慎用。 相似文献
7.
8.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EBCT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2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骨盆平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其中 7例行手术 ,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 ,以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骨盆平片只能显示髋臼骨折 ,不能确定骨折类型。②EBCT平扫可以明确骨折类型 ,但需要阅片者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并熟悉髋臼周围的解剖结构。③EBCT三维重建可以得到髋臼骨折最直观、最全面的图象。结论 骨盆平片诊断髋臼骨折是粗浅的 ,对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有限 ;EBCT平扫能显示骨折的详细情况 ,并由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但要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 ,需要临床医生有丰富的阅片经验 ;EBCT三维重建对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 ,是目前最理想的诊断髋臼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EBCT(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2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骨盆平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其中7例行手术,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以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①骨盆平片只能显示髋臼骨折,不能确定骨折类型。②EBCT平扫可以明确骨折类型,但需要阅片者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并熟悉髋臼周围的解剖结构。③EBCT三维重建可以得到髋臼骨折最直观、最全面的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肝门部胆管癌病人10例,每例病人均收集详细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CT、MRI+MRCP以及CT三维重建结果分别行Bismuth-Corlette分型,比较其差异性,按照术前分型不同,分别拟定手术方案。肿瘤分型以实际手术中探查为准,手术方式与术前拟定方式相比较。所有患者均取肿瘤及周围肿大淋巴结作病理检测,与术前判断结果比较。结果术前CT判断的符合率为7/10,MRI+MRCP为7/10,CT三维重建为9/10,三维重建判断肿瘤分型准确率更高,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更高。手术结果为左半肝切除术4例,局部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2例,剖腹探查肝内胆管引流2例,与术前符合为9/10术前经CT三维重建发现肿大淋巴结者3例,其手术后病例均提示肿瘤转移,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者7例,淋巴结检出转移者2例,术前重建结果发现肿大淋巴结者应高度怀疑转移可能。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CT、MRI+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髋臼恶性肿瘤切除与骨盆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究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模拟骨盆、确定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假体个体化设计等方面的意义及实际应用效果。材料及方法: 女性髋臼软骨肉瘤1例, 病灶侵蚀髋臼底、髂骨、坐骨, 盆腔内软组织浸润约10cm。作病灶及骨盆的CT扫描, 计算机三维重建, 运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制出实物骨盆模型。根据模型确定截骨范围及截骨标志点, 模拟病灶切除。继续通过计算机, 制作与切除病灶相匹配的髋臼假体, 附带与周围骨盆组织完全服贴的固定柄。通过假体与患者肿瘤骨盆模型模拟手术与假体装备。取Smith Peterson及Radley联合入路, 显露髋关节、耻骨支、坐骨支, 按三维重建模型标志点切除肿瘤、植入预制假体; 假体分别以髂骨翼、耻骨、坐骨残余部分牢固固定。骨水泥固定髋臼内衬, 置换股骨头。结果: 手术时间约7h, 出血约2 000ml, 摄片示肿瘤缺损消失, 人工假体与骨盆和谐匹配, 髋关节活动良好。未出现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感染、脱位等现象, 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髋臼肿瘤的恰当切除、匹配髋臼假体的个体化制作及骨盆的良好重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骨盆肿瘤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在确定骨盆肿瘤切除边界、重建骨盆和髋关节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5例骨盆肿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4岁。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血管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2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Ⅰ+Ⅱ区、Ⅲ区、Ⅳ区、Ⅰ+Ⅳ区各1例。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CT、MRI扫描获取患者骨盆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盆解剖模型,将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精确界定肿瘤切除范围,并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以及模拟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骨盆肿瘤组织,采用外形匹配的同种异体髂骨加内固定或同种异体髂骨加个性化假体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骨盆。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9 h,术中出血量平均3 125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内积血,1例出现脑脊液漏,均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34.5个月。患者均于术后4~6周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3~6个月恢复行走功能。2例于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局部肿瘤再切除术、1例行局部放疗,无再复发。术后24个月采用国际保肢学会(ISOLS)推荐的骨肿瘤保肢术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获优2例,良3例。结论采用CAD设计的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保证了骨盆肿瘤切除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骨盆肿瘤的切除和功能重建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以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技术要点,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5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上移重建骨盆环连续性、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髋关节,男3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0.6岁。软骨肉瘤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3例肿瘤累及骨盆Ⅰ+Ⅱ区,2例累及Ⅱ+Ⅲ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评价肿瘤学预后。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其余3例无瘤生存。主要并发症包括肿瘤局部复发、假体松动、植骨不愈合、浅表感染、坐骨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发生植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可扶拐行走。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术后26个月行翻修手术。1例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改行截肢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未进一步处理带瘤生存。MSTS评分为11~25分,平均19.2分。结论 同侧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重建骨盆连续性的方法,既适用于骨盆Ⅱ+Ⅲ区缺损,也适用于骨盆Ⅰ+Ⅱ区缺损。但此术式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近期效果与骨盆假体类似,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ǻ��Ĥ��������������Ѫ���г����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时,髂血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方法总结1994年7月至1999年6手术切除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14例,合并髂动静脉切除及重建的经验。其中合并右侧髂动静脉发除与重建6例。合并左侧血管切除与重建8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2年。3例肿瘤复发再切除,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Microsurgical fibular flap for pelvic ring reconstruction after periacetabular tumor rese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 G Zhang F Zhou J Chang S Cheng L Jia Y Li H Lineaweaver WC 《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07,23(3):137-142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umor about the acetabulum represent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i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Between 1999 and 2003, three patients with periacetabular tumors underwent tumor resections (Ennecking type B) and pelvic ring reconstruction with microsurgical fibular flaps. Histological diagnosis showed osteosarcoma, giant cell tumor, and aneurysmoid bone cyst. All patients survived surgery without complications. The follow-up for patients ranged from 14 to 42 months. The average time for bone healing and full weight bearing was 13.6 weeks after surgery. In evaluations of the functional outcome using Enneking scoring system, two reached the score of excellent (>or= 23 points), and one reached the score of good (15 to 22 points). This report shows our experience in use of microsurgical fibular flaps for arthrodesis of the hip after periacetabular tumor resection, which restores the continuity of the pelvic ring with minimal shortening of the limb.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接受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5~62岁,中位年龄31岁.肿瘤类型以软骨肉瘤(6例)和尤因肉瘤(3例)为主.手术切除大块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的20%高渗盐水灭活30 min;原位植入灭活骨,使用螺钉、钢板固定,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必要时填充骨水泥提高骨强度.根据原发肿瘤类型和外科边界决定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术后3、6个月、1年评估灭活骨愈合情况及下肢功能,分别应用国际保肢学会(ISOLS)移植骨评分和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STS)评分.结果 1例患者术后2 d死于围手术期大出血,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 96个月,平均40.4个月,5例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内固定相关机械并发症包括折断2例,关节脱位l例.深部感染3例,浅表感染4例.ISOLS评分显示移植骨愈合良好,为30.0%~95.0%,中位值81.0%;MSTS-93评分显示下肢功能中等,为23.0% ~ 93.0%,中位值60.0%.结论 对于低级别软骨肉瘤和化疗敏感的高度恶性肿瘤来说,肿瘤骨灭活再植是一种可行的重建技术.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中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下颌角切除术前、后颅面骨骼和咬肌CT影像的三维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前、后颅面骨性结构和咬肌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下颌角肥大者18例,于术前、后分别做三维CT检查,并对颅面结构进行三维测量,采用自身对照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下颌角角度增加(15.96±4.39) °、下颌骨角区最大宽度减少(7.72±1.83) mm、升支长度减少(8.01±2.92) mm、下颌角间距减少(4.35±1.94) mm、下颌角外翻角减少(8.76±8.02)°、下颌骨扩展角度减少(3.91±1.86)°、咬肌厚度减少(2.99±1.07) mm、咬肌宽度减少(2.65±1.73) mm、咬肌长度减少(6.23±2.29) mm、角区面宽度减少(5.29±2.01) mm,上述测量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颅面骨骼三维测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肌有萎缩现象,因此术中一般不需切除咬肌. 相似文献
19.
Okada T Sasaki F Onodera Y Oonishi S Ichikawa N Itoh T Todo S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6,41(4):868-871
A very rare case of mesenteric teratoma is reported.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is the main prognostic factor for survival in such case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successful surgery is the exact preoperative visualization of the extent of the tumor, including visualization of the abdominal arteries.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use of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extent of multiple mesenteric teratomas.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诊断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技术在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术前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道三维重建、X线尿道造影,观察狭窄或闭锁部位、长度以及尿道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改变,并与开放性手术中发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尿道造影检测狭窄或闭锁段长度为1.0~7.0 cm,平均4.0 cm,狭窄或闭锁长度相关系数为0.92,定位准确率为70%(21/30);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检测狭窄或闭锁段长度为1.2~7.6 cm,平均4.3 cm,狭窄或闭锁长度相关系数为0.96,定位准确率为93%(28/30);术中发现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为1.5~7.5 cm,平均4.2 cm.5例合并尿道直肠瘘者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瘘管位置、长度及大小;X线尿道造影则无法清楚显示.结论 螺旋CT尿道三维重建对了解伤后尿道的解剖结构改变、测量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和长度、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有较高价值,尤其对合并尿道直肠瘘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