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6例高血压患者TCD的检测分析兰承怡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TCD室3100041资料和方法1.1本组166例观察的对象为1993年3月至1995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病人。男101例,女6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0岁。全...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眩晕患者相关疾病与TCD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性或假性眩晕为神经科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作时常伴或不伴运动幻觉的出现 ,如身体旋转、移动或摇晃、头昏、头胀等 ,并有强烈的自主神经反应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缓慢等。引起眩晕发作的病因较多 ,既可以由中枢或周围前庭神经病变 ,也可以由感染、供血不足、缺氧、中毒等导致。近年研究表明 ,在眩晕发作过程中 ,常伴有血液循环改变和神经电生理改变。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来说 ,眩晕发作时脑血流异常率可达 87 5 %。本文拟对患有相关疾病的中老年眩晕患者的脑血流异常变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ED)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并与之对比分析。方法对272例眩晕患者进行TED和EEG进行检测。结果TED异常率为85%,主要表现180例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减慢,43例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速度增快。EEG异常率为51.8%,主要表现为散在或短一中程阵发低至高波幅θ及δ活动。结论将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较,异常率TED高于EEG,对眩晕的诊断价值TCD明显优于EE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后循环血流变化的检测,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DWL TCD超声仪,对随机抽取的208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测,观察其收缩峰的平均速度(Vm)的变化,分析其年龄差异与前、后循环中各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异常以后循环异常为主,高年龄组血流速度异常尤为明显。结论 TCD具有简便、安全、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为眩晕患者颅内血流情况提供动态观察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对眩晕患者的筛查有重要价值,可成为眩晕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变化的观察,以期发现其主要相关联的供血系,寻找可能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中枢性眩晕患者420例,全部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前循环探测大脑前(TCA)及大脑中动脉(MCA),后循环探测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观察血流速度。分别以前后循环、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为讨论对象。结果 发现中枢性眩晕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循环;45岁以下组血流速度异常以流速增高为主,其前后循环流速异常发生率无差异;性别在前后循环流速异常发生率上无差异。结论 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异常以后循环为主,年轻患者此种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病人 ,多见于老年人。可引起眩晕的疾病如 :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颈椎病、耳源性疾病 ,而以脑血管病引起者居多。本文收集 1999~ 2 0 0 0年 10 0例眩晕患者的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结果 ,目的在于通过对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速、频谱形态、脉动指数及频声的检测分析 ,提高临床诊断率。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者均系 1999~ 2 0 0 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5 4例 ,女 46例 ,年龄 10~ 78岁 ,平均 5 2 .2岁 ,男性平均年龄 5 3.6岁 ,女性平均年龄 47.5岁 ,主要…  相似文献   

8.
赵玮琳  唐德萍 《广西医学》1995,17(2):110-111
本组116例TCD检查结果表明,中青年眩晕症主要表现为血管张力增主同,以椎-基底动脉为,女性中青年多见,分析其原因与支配血管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血管缩舒功能异常有关,个别患为血管狭窄,与脉管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彩色二维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2D-TCD)对直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二维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2D—TCD).经左右颞寓及枕寓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CM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末端、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颅内段的不同段的血流速度。结果:53例中.49例为异常的TCD,结论:真牲眩晕大多以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而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的高度痉挛甚至狭窄是引起重症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TCD对中老年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老年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利用法国探索者(EXPLORER)CVS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8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中TCD检测均以低流速为主,Vp<38cm/s,为主要探讨对象.结论: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强等特点,TCD仪器频谱图像清晰而实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因素,致残率高。本文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技术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索TCD对其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椎 -基底动脉 (VB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型眩晕是常见的神经科症状 ,其发作突然 ,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短 ,恢复快 ,不留后遗症 ,可反复发作。近年来经颅多普勒 (TCD)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意义已被临床证实。现将我院 98例临床确诊为VBA性TIA眩晕患者TCD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患者 98例 ,男 5 2例 ,女 46例 ,年龄 3 5~ 75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2d~ 2 4年。诊断标准[1 ] :①眩晕发作时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②行走不稳 ,面部和四肢麻木感或无力。③视力模糊 ,短暂失明和复视等。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颅多普勒(TCD)已广泛用来研究颅内血管功能障碍,我们1996~1998年间选择100例眩晕患者,采用TCD进行颅内血管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68例。年龄28~75岁,平均51.5岁。病程1d~20年。眩晕发作期60例,缓解期40例;20例有高血压病史,35例有颈椎病史,28例有高血脂,其它17例。本组患者均按文献报道标准诊断(游国雄.中风与神经病杂志,1985)。1.2 方法 采用EME公司DOP诊断仪,探头频率2MHz。置探头于颞窗、枕窗,分别得到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检测比较分析,为眩晕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30例眩晕患者分别进行TCD和EEG检测.结果 130例眩晕患者TCD检测有99例异常(76%),表现为血流增快或减慢,减慢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电图检测有51例异常(39%),表现为不规则θ和δ慢活动增多.结论 TCD检测和EEG检测为临床对眩晕患者的诊断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伴有眩晕症状者并不少见 ,但病因复杂 ,确诊常有困难。我院自 1998~ 2 0 0 0年三年间对 166例颈椎病伴眩晕症状的病人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颅底血流频谱和射血速度的检测 ,并对 10 0例相近年龄组无相关症状的正常人进行了TCD检测作为对照组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并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6例中男 98例 ,女 68例 ,年龄在3 2~ 79岁 ,平均 60 7岁。本组病人在临床上均排除了耳源性、感染、中毒、外伤或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眩晕。病程在 10h至 7年半。临床症状除主诉眩晕外 …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发作间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行TCD、BAEP、CDFI检测,并与51位正常受试者相应检测结果对照.结果:PCIV患者TCD异常率为80%,BAEP异常率7...  相似文献   

19.
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对70例非典型眩晕病人进行了检查,有51人(72.86%)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VBS)血流速度异常,其中19例为血流速度增高,24例为血流速度减慢,8例患者血流速度既有增高表现又有降低表现。经直线回归分析,所测的基底动脉(BA)、椎动脉颅内段(VA)及小脑下后动脉(PICA)平均血流速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因此,TCD可作为血管性眩晕临床诊断的一个非损伤性的客观指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眩晕患者的颈动脉形态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梗死后眩晕患者(观察组,42例)的颈动脉形态、斑块、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与脑梗死后无眩晕患者(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颈动脉Ⅰ级狭窄者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Ⅱ、Ⅲ级狭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Vm下降速度,PI和RI增高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斑块内无回声及弱回声区面积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9.6±13.6)%及(22.1±7.5)%。结论:TCD可了解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安全元创伤。有助于脑梗死后眩晕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