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阐述了藏象学说的科学性,指出了藏象学说的欠缺之处,认为确立和发展“脑主神明”说是正本清源,也是藏象学说发展的必然,阐明了在脑主神明基础上的脏腑关系,并提出脑主神明说应该完善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术会议于1991年8月13~17日在北戴河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医界规模较大的一次学术会议,有日本、美国、香港的知名中医学者参加,共出席约110位代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医藏象,会上交流的论文共102篇,学者们分别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四方面对藏象进行新的研讨,是近年来对中医藏象研究成果的汇粹。现择其要而述之。  相似文献   

4.
以方法为纲,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近3年来肾藏象学说的有关研究,揭示其进展,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藏象学说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现代藏象研究,阐述其内涵的三层涵义:脏器、功能及其微观研究的相关内容。其中脏器与功能是藏象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不可否定任何一方。并以“肾”为例,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的角度对藏象内涵的三层涵义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6.
类比思维与中医藏象学说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类比思维的概念、推理形式、特点,论述了类比思维在建构藏象、经络理论,推论经脉气血运行与多少,阐述脏腑功能及阳气生理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结在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素质的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中医学注重象的思维特点,采用《黄帝内经》概括性原文进行开篇引导,通过文学典故、文化现象、生活常识、脏腑字形及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刻、形象生动的讲授,通过多元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中医素质。  相似文献   

8.
藏象学说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自古至今,历代医家著书立说,行之临床,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一些资深的中医前辈专著立论,深入剖析,将藏象学说理论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此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引入,通过与实验相结合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尤为世人所关注.本文着重就近10年来藏象学说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9.
藏象之"象"含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字义演进轨迹入手,探析“象”之含义、藏象之“象”的概念与分类。指出藏象之“象”有多重含义,既指脏腑的具体形态,又指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之表现,同时具有取象思维之特点。认为藏象之“象”,可分为“形质之象”、“生理之象”、“病理之象”、“自然之象”四大类。  相似文献   

10.
11.
王治英  孟长海 《中医学报》2020,35(5):945-948
中医在形态学方面认识丰富,但随着西医在中国的普及以及中医词汇被翻译引用,导致中医在形态学方面的话语权基本丧失。在中医内部,对形态学认知又因藏象学说等影响而走向了哲学化,造成了中医在现代语言环境下交流被动,并处于模棱两可的境地,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环境下构建中医形态学的思路有:①正确处理好中医经典形态学与现代解剖学的关系;②中医核心维护与中医发展空间阵地的拓展。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中医理论内核与时代如何适应,是局限于中医内部还是有新的理论阐释;二是中医既往形态学基础该如何改造和利用,是废弃不用单用现代解剖学成果,还是有序改造继承发扬;三是中国能不能产生自己的中医解剖学,进而支持有特色的中国医学架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国兰德公司创造的特尔斐(Delphi)预测技术,对未来20年(1990~2010)内中医药在基础理论、临床、中药、针灸、气功推拿及情报、文献、医史方面可能出现的重大进展及突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五行学说的方法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方法论意义。五行模型是对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一种表达,反映了机体调节和防卫反应的“自组织原则”、“自主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调整阴阳是典型的矛盾调节,五行调节是典型的反馈调节,五行学说是对阴阳学说必然的补充,有不同于阴阳调节的特点,主要是:多体关系、多种作用、反馈控制、不可逆性、整体稳定等。五行学说不仅符合人体实际,而且符合数学的一些严格规则,取了奇素数中的“5”,五行学说面临的不是存废问题,而是如何发展,一方面要使传统五行学说更加完备,另方面应发展“七行”、“十一行”、“十三行”等新模型,可概称为“N行”。  相似文献   

14.
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耳尖部皮肤测定清醒家兔内脏或皮肤痛阈,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内脏镇痛和皮肤镇痛中的作用。结果:PAG内微量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5μg/μl),皮肤痛阈明显升高,并增强和延长电针镇皮肤痛,但内脏痛阈无明显变化。微量注射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5μg/μl),内脏痛阈和皮肤痛阈均无变化。PAG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依托啡(1 μg/μl)后,内脏痛阈及皮肤痛阈明显上升,且可被纳洛酮(0.4mg/kg)iv所翻转。提示PAG内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参与皮肤痛的调制,而阿片肽参与皮肤痛和内脏痛的调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与阐释中医文化基础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理论研究与科学假说。结果:以CAS理论和可拓学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代生态文化范式的科学内涵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结论:提出了阐释中医文化基础及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内涵的新假说。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脏腑理论、经络理论为从内脏、经络、气血调理、治疗腰痛(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但和经络循行、经筋解利有更直接的关系。在腰痛病的诊断中,经络理论接近局部的定位,脏腑理论是总体的定性。因此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在脏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经络辨证,或以经络经筋为辨证基础,参考脏腑辨证,使之更接近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7.
平衡现象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仅有量的相等意义上的平衡和量的一定比例的保持上的平衡,而且还有结构平衡,指结构内部各种因素、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相适应、协调和补充。结构平衡又有局部和整体的不同。作为平衡的两种表现: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相互制约、相互规定。两种平衡都受内外环境的影响,经常被破坏,因而,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论证中医之脾与肾何者为“至阴”之脏。[方法]从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临床实践,对脾与肾的生理特性、生理位置、脏腑阴阳、五行属性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脾为水液运化之枢纽,水谷运化之使,与至阴之水关系密切;居五脏正中,极阴寒之处;因自身的至阴之性,对应阳明燥腑;五行属土,具有稳定敦厚的特性;临床亦多见“寒湿困脾”“脾阳虚”等证,少见脾阴虚证。而肾主水液之所出,泻多而藏少,肾主水强调肾阳的温煦气化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结论]《内经》之“脾为阴中之至阴”是言脾具有“极阴之性”,肾当为少阴之脏,内蕴“少火”,阴中有阳,因此肾之阴不及脾之阴,脾乃“至阴之脏”。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腹诊的起源与发展,并从脏象、经络、气血津液三个方面分析了胸腹的生理、病理意义。胁腹与脏象、经络的关系,对诊腹以判断病位尤为重要,而气血津液理论可以说明证候的虚实,鉴别某些病邪性质。认为作为局部诊法的腹诊,能够反映整体功能状況及其病理变化,体现了整体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