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房注气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波  董庆华 《眼科》1996,5(4):212-213
观察前房注气以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疗效。53例(67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只表示我眼术毕时前讣注气以形成勤中深前房;B组3只眼不用前房注气,令其术后前房自然形成。两组病例术后有房发生率,A组为3.1%,B组为2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前房注气对预防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是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青光眼手术中的虹膜嵌置术、巩膜灼瘘术及巩膜瓣下小梁咬切术,均存在术后前房迟缓形成的问题。如措施不当,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作者自79年以来,对54例闭角型青光眼做了巩膜下小梁咬切术,其中有28例于术毕行前房注气,其余26例不注气作为对照组。两者相比前房注气的病例,其前房迟缓形成的发生率大为降低,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8例前房注气组的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3岁。对照组26例中男性7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0岁。术后住院天数最短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终时前房重建,前房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可能防止术后浅或无前房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可列入手术的步骤之一,其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无并发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取17例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有7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5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前房成形术.有9只眼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行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3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联合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生脉络膜脱离及脉络膜上腔出血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放液,2只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术后前房仍浅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后囊膜切开及房角分离术,1例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前房成形术.结果 术后前房恢复时间脉络膜脱离组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前房成形术平均为5.6d,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组前房恢复时间最短,平均为1.1d.结论 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治疗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5.
术中前房形成的复合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刘明  马秀萍 《眼科新进展》2004,24(6):428-428
我们选择7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闭角型青光眼6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术中前房形成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术,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注气对预防前房延迟形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房延迟形成是抗青光眼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部分是由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瞳孔阻滞造成的。其保守治疗方法为散瞳、口服醋唑磺胺、静脉点滴脱水剂以及口服中草药等。无效时行手术治疗。但手术不一定成功,有少数例需做数次手术。所以,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我们采用抗青光术终前房注气的方法处理50例。使前房提早得以恢复。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自1988年12月—1990年12月2年当中用该法处理50例。其中男20人、女30人。年龄最大65岁,最小63岁,平均64岁。其中慢性闭角青光眼34例。开角青光眼16例。术后24小时换药,前房就形成。无一例前房形成而后又消失者。前房恢复到术前深浅水平。最少5天,最多7天,平均6天。术式均为巩膜下咬切。  相似文献   

7.
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恢复情况是眼科医生所关心的问题,术后前房浅或不形成,如不及时发现给予适当外理,将导致不良后果。为引起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部份病例分析于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1例42眼,男11例,女20例,双眼11例,年龄21~80岁。有闭角青光眼25眼,开角青光眼13眼,继发性4眼,计42眼。所施行的手术有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17眼,巩膜灼滤术6眼、虹膜嵌顿术4眼,周边虹膜切除术4眼,巩膜咬切术3眼,巩膜咬切加睫状体剥离术1眼,及7眼在其它医院施术,术式不详。术后早期前房浅眼  相似文献   

8.
高眼压是造成视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实验结果表明高于6.67kPa的眼压持续超过24h,即可引起视神经节细胞及其突起的变性坏死。在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急性或慢性青光眼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眼压却难以控制在6.67kPa水平以下。为了保护患者的视功能,我们尝试了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抗青光眼手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7例19只眼。其中男7例8只眼、女10例11只眼。平均年龄66.5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2只眼。经药物治疗2d后眼压均在6.25kPa以上。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及前房消失是抗青光眼术后较为常见的严重合井症之一,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视功能,是临床医师颇感棘手的井发症。我们将自1991年1月以来术后各种原因引起前房延缓形成病例的治疗、处理及预后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自1991年1月至1992年IO月治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15例18眼。女10例12眼,男5例6眼;年龄45岁以上14例17眼,45岁以下1例1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开角型青光眼1例;双眼浅前房3例,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浅前房发生原因分类:伤口愈合不良4例4眼,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157例(177眼)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54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及无前房,发生率30.51%。其中房水引流过畅38眼,结膜瓣渗漏6眼,睫状环阻滞6眼,脉络膜脱离4眼。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小梁切除+MMC(丝裂霉素C)85眼,浅前房20眼,发生率23.5%;青光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浅前房2眼,发生率10.53%。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1~5d,其中滤过过强42眼,占42.4%,脉络膜睫状体脱离29眼,占29.3%;结膜瓣渗漏20眼,占20.2%,恶性青光眼6眼,占6.1%,恶性青光眼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占2.0%。79眼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20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浅前房的发生主要与术前高眼压、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术后滤过强、结膜瓣渗透、脉络膜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3.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淑英 《眼科》1999,8(3):183
前房延缓形成是抗青光眼术后常见并发症,历来受到眼科医师关注。因为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笔者自1984~1997年共行各种抗青光眼手术96只眼,有11只眼发生了前房延缓形成。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本组抗青光眼手术病例共75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5—1991)因青光眼手术而住院的病例共564眼,其中前房形成时间在术后一周以上者128眼(119例),并对其中31眼(29例)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术后前房形成时间一周以上计119例128眼,其中男68人,女51人,平均年龄56.9岁,全部病例中闭角型青光眼112眼,开角型青光眼8眼,先天  相似文献   

15.
16.
透明质酸钠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治疗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4例(163眼)各类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有51例(58眼)发生浅前房,其中21例(23眼)前房注入空气,23例(26眼)注入透明质酸钠使前房形成,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6.5月。结果在21例(23眼)前房注气者中,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2.61%,发生前房积血26.08%,炎症反应82.61%;在23例行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者,其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0%,发生前房积血3.85%,炎症反应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梁切除术后前房为浅Ⅰ~Ⅱ级,经药物治疗5~7天效果不佳者,或前房为浅Ⅱ级以上者,应及早手术,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式较多,其目的是保证术后降压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笔者自1988年起采用板层小梁瓣嵌入前房术治疗青光眼经临床观察不但术后降压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与其它术式相比尤其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手术方法为结膜瓣与板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加前房注气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43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组,第1组18例22眼,采用小梁切除加前房注气术,第2组18例21眼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压等情况。结果第1组能维持平稳的前房深度,低眼压发生率降低,且有功能的滤过泡生成率与第2组基本接近。结论前房注气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术后晚期无前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前房或无前房是眼科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都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失明。浅前房或无前房可以发生于各种内眼手术后,也可以发生于非手术眼,前者主要见于抗青光眼和白内障摘出术后。本文报告3例是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晚期无前房。一般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常见于手术后2~3周之内,少数文献报导有浅前房长达3年  相似文献   

20.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分析与术后结膜伤121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236例(278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49眼(17.63%)。术前眼压≤21mmHg者183眼中发生浅前房17眼(9.29%),术前眼压22—35mmHg者57眼发生浅前房15眼(26.32%),术前眼压≥35mmHg者38眼巾发生浅前房17眼(44.74%)。小梁切除术185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26眼(14.54%),巩膜咬切术93眼中浅前房23眼(24.73%)。术后结膜渗漏9眼(18.37%),滤过过强20眼(36.73%),脉络膜脱离5眼(10.20%),另有原因不明者15眼。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1)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2)小梁切除较巩膜咬切术发生率低;(3)以滤过过强性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