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患者,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动脉狭窄程度改变情况。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96.2%。术后动脉残留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25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临床随访2~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术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治疗后好转;术后1例发生缺血性事件,经治疗后无神经系统后遗症。2~12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颈动脉粥样硬化现象日益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本文作者就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血管内支架术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现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例1男,50岁。反复右侧肢体无力1年,1年中发作2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法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F动脉鞘置入颈总动脉,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行预扩张,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支架定位准确,3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0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8例减少70%.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重度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Wingspan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重度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Wingspan支架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最初终止事件(卒中或者死亡)发生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7%;术后1a再狭窄发生率10%;术后1a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Wingspan支架技术应用于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的重症患者中能够降低终止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降低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6.
李志强 《中医药研究》2012,(11):1341-1343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病人共放置支架42枚,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结合部4枚,基底动脉37枚,未见颅内出血发生;winspan支架24枚,APPOLO等球扩支架13枚;发生不良血管事件3例,其中手术距发病时间〈2周1例,〉2周2例,wINSPAN治疗1例,APPOLO治疗2例,发生时间于术后48h内2例,〉48h1例。结论基底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分清患者的发病机制,掌握合适的治疗时机,根据病变血管的部位、长度、分支状况及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方法:将2006-2008年本院收治的3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31根狭窄的动脉上放置31枚支架.术前、术后1-3 d、术后(14&#177;3) d和术后(30&#177;3) d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填写〈中医证候临床信息采集表〉,对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多表现为风证、痰证、血瘀证,较少表现为阴虚阳亢证、火热证;术后3 d、(14&#177;3) d时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阴虚阳亢证、火热证的积分仍然较低,风证积分明显下降,血瘀证积分逐渐下降,痰证积分下降幅度较小,气虚证积分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证候规律为风证、血瘀证、痰证、气虚证兼而为患,其中痰证、气虚证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积分下降不明显,提示为支架术前后持续存在的中医病理因素,可能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自2003-06~2005-07应用经验方平肝益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5例,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1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l段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3a,观察患者手术后缺血性卒中改善程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血管狭窄程度,术后手术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l倒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共放置36枚球扩式支架,15枚自膨式支架。19例行预扩张。手术成功率98%。9例患者伴有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并同时置入9枚球扩式支架,7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其中4例同时置入4枚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术前狭窄率为(86.3±11.6)%,术后剩余狭窄率(9.7±4.4)%。与术前相比,症状消失与改善47例,症状改善率94%。无严重神经功能恶化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症状的安全、有效方法,短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6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7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低到(13±8)%.结论: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宽心合剂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脑卒中影响研究。方法:10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按CAS术后常规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抗血小板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宽心合剂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的1、3、6、12月,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颈动脉TIA和新发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治疗后的6月和12月,对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Hcy)进行对照比较;于治疗后的12月,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处颈动脉彩超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3、6、12月NIHSS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TIA和新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6月和12月Hcy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2月颈动脉狭窄处多普勒相关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宽心合剂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预防患者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16-118
目的 :探讨穴位针刺对颈动脉支架术(CAS)后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66例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刺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预后。结果:两组术后1 h、术后10 d 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术后10 d、6个月CRP、IL-6水平、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降低颈动脉支架术后CRP、IL-6水平,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25例神经内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单号63例(参附组)给予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双号62例(丹参组)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后参附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丹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参附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丹参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8,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血管痉挛和促进椎动脉血液循环等机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提高脑组织内细胞的抗缺氧和缺血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早期证候表现及虚实演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符合冠心病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以及48 h 4个时间点进行临床调查,并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进行证候及证候要素诊断,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证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①547例患者证候要素检出为:术前气虚474例、热蕴292例、血瘀264例、阴虚263例、阳虚251例、气滞186例、寒凝164例及痰浊157例;术后8 h气虚450例、阴虚291例、热蕴241例、血瘀194例、痰浊138例、阳虚112例、寒凝79例、气滞65例;术后24 h气虚434例、热蕴284例、阴虚258例、血瘀128例、痰浊113例、阳虚97例、气滞75例、寒凝70例;术后48 h气虚394例、热蕴294例、阴虚251例、血瘀115例、痰浊93例、阳虚93例、气滞75例、寒凝65例。②各证候要素术后变化为:术后8 h较术前气滞下降65%、阳虚下降55%、寒凝下降52%、血瘀下降27%、热蕴下降17%、痰浊下降12%、气虚下降5%,而阴虚上升11%;术后24小时较8小时血瘀下降34%、痰浊下降18%、气滞上升15%、阳虚下降13%、寒凝下降11%、气虚下降4%,热蕴上升18%、阴虚下降11%;术后48 h较24 h痰浊下降18%、血瘀下降10%、气虚下降9%、寒凝下降7%、阳虚下降4%、热蕴上升4%,阴虚下降3%,气滞未改变。③2013年与2017年两次调查的证候要素检出率不同,2017年组术前、术后8 h和术后24 h痰浊和热蕴,术前寒凝、气滞和阳虚均高于2013年组(P < 0.05);术后3个时点血瘀和气滞,术后48 h寒凝和阳虚,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48 h阴虚以及4个时点气虚均低于2013年组(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证候表现,呈一定的规律性,实性证候要素检出减少,对虚性证候要素的改变呈多样性,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在本科室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试验组1),另随机选出10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作为对照组1。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得出结论,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然后把100例有斑块的病例再次分为试验组2和对照组2各50例,试验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另服用本科室经验方—软脉化斑汤,对照组仅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两组病人均低脂饮食及适当锻炼。观察12周,重新测定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并重新进行体质辨识,通过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经过12周的治疗,试验组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变化优于对照组,经缩小及稳定斑块治疗,患者的原体质评价得分已有明显降低。结论: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软脉化斑汤与瑞舒伐他汀协同使用,有助于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其稳定性。缩小及稳定斑块有助于体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李建民 《北京中医药》2005,24(3):170-171
目的观察手法和方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患者随机分成手法加中药组、手法组、中药组,每周复诊2次,进行手法治疗及中药处方调整,连续2周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总结.结果手法加中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组和单纯中药组.结论中医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颈部的生理解剖、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及正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手法加方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民 《北京中医》2005,24(3):170-171
目的观察手法和方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患者随机分成手法加中药组、手法组、中药组,每周复诊2次,进行手法治疗及中药处方调整,连续2周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总结。结果手法加中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组和单纯中药组。结论中医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颈部的生理解剖、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及正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颈总动脉套管法与颈外动脉结扎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试验研究,比较2种方法在制模时间,模型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n=6);套管组(n=8);结扎组(n=8);高脂组(n=8).所有试验兔在高脂喂养前、后分别检测血脂水平,于第8周处死动物,取套管近心端与结扎近心端血管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组饲养8周形成明显的高脂血症;与高脂组相比,单纯套管法颈动脉内膜脂质沉积较轻,但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中膜、外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结扎法病变比套管法轻,但仍严重于正常组.结论:与单纯高脂饲养法相比,单纯套管法试验兔8周也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性血管病变,套管近心端可形成局部低切应力模型,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化浊法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1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6例与对照组198例,治疗组予益气活血、解毒化浊中药,每日1剂,永煎分两次口服;对照组予辛伐他汀分散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血脂康胶囊,每次0.9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P<0.05);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TG水平显著下降(P<0.05),TC、LDL-C、HDL-C水平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益气活血、解毒化浊法治疗颈动脉斑块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