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病人阴毛毛囊和皮损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率及亚型分布,了解HPV亚型与临床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尖锐湿疣病人皮损和阴毛毛囊中的HPV进行亚型检测。结果尖锐湿疣病人皮损处HPV阳性率为96.15%(100/104),其中75例为HPV6亚型,32例为HPV11亚型,两者混合感染11例,4例为其他亚型。尖锐湿疣病人阴毛毛囊中HPV阳性率为32.56%,其中19例为HPV6亚型,9例为HPV11亚型,两者混合感染2例,2例为其他亚型。尖锐湿疣病人皮损组织中HPV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毛毛囊HPV阳性率(2χ=82.15,P<0.01)。尖锐湿疣病人阴毛毛囊中的HPV亚型分布与皮损中HPV亚型分布一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男性尖锐湿疣的HPV亚型以HPV6、11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尖锐湿疣皮损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外生殖器及子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1种基因型别的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取子宫颈及生殖器尖锐湿疣疣体脱落细胞或尖锐湿疣组织,经PCR扩增后其产物与11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导流快速反斑点印迹杂交.结果 132例尖锐湿疣患者标本中,经PCR扩增并通过通用探针杂交分析后,有123例标本HPV DNA阳性93%.PCR阳性标本中,112例成功分型.高危型HPV16、18、31、33、52、58和66分别检出42例(31.8%)、22例(16.7%)、9 例(6.8%)、6例(4.5%)、18例(13.6%)、17例(12.9%)和5例(3.8%).低危型HPV6、11、53型分别检出55例(41.7%)、75例(56.8%)和7例(5.3%).危险度待定HPV亚型CP8304检出率为4.5%(6/132).有63.9%患者存在2~5型、高危/低危型HPV交叉感染,二重、三重、四重和五重型别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1.8%(42/132)、26.5%(35/132)、4.5%(6/132)和1.5%(2/132).结论 HPV感染趋于多重化;HPV 11、6、16型感染仍然是尖锐湿疣发病的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发现HPV的基因型有100余型,可感染生殖器上皮的有35型以上,其中以HPV 6、11、16、18型较为常见,且少数病例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4.
性传播性疾病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尖锐湿疣(CA)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说明了HPV感染既可能是宫颈癌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尖锐湿疣的致病因素。提示: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方培炫  王群 《广东医学》2012,33(15):2257-2259
目的探讨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6、HPV11)所致尖锐湿疣皮损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30例尖锐湿疣标本中筛选出低危型HPV6、HPV11感染的标本,正常包皮内板组织10例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D88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分选出低危型HPV6、HPV11标本24例,其感染率为80.00%。内参基因β-actin在尖锐湿疣组和正常对照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yD88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 MyD88高表达可能在低危型HPV6、HPV11致尖锐湿疣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范拉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57-1457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HPV有几十种类型。不同的HPV引发的疣体好发部位特征不同,如HPV16、HPV18、HPV58。与宫颈尖锐湿疣和子宫癌的发病有关。HPV易在人类温热潮湿的部位生长繁殖,呈乳头状、鸡冠状或融合成菜花状、鹅卵石状外观,绿豆或蚕豆大小,边缘清楚。数目1~15个不等。呈红色触之易出血。局部有瘙痒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 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疾病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参考。方法 选取初诊于民航总医院皮肤性病科的167例男性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NA芯片技术对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设计编制患者调查表,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疾病特征和生活习惯特征纳入研究,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男性CA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67例男性CA患者HPV感染率居前5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6(62.28%)、HPV11(39.52%)、HPV16(17.37%)、HPV42(14.37%)、HPV43(11.38%);其中单一型感染占42.51%,混合型感染占57.49%。单一型感染中,低危型HPV感染占97.18%;混合型感染中,高-低危混合型占93.75%。长病程(OR=6.447)、高危型HPV感染(OR=4.868)、5个及以上的皮损数目(OR=5.780)、熬夜(OR=4.149)和...  相似文献   

8.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疣状赘生物,常发生于皮肤和粘膜交界处,为尖头瘤状良性病变.女性以外阴、阴道粘膜、宫颈等处多见.少数阴道或肛周部位的生殖器疣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本报道较大外阴尖锐湿疣6例(直径为4~6厘米)经其他治疗数次未愈,后施以CO_2激光切割+汽化治疗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近年呈上升趋势,并与生殖器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大多患者为16-35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皮损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也有少数发生在生殖器外。笔者于2002年4月~2004年3月诊治11例足趾间尖锐湿疣,均伴有趾间程度不同的真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是生殖器疣或性病疣,主要通过性接触途径而传染,是目前最广泛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病因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DNA病毒,HPV型别主要通过克隆基因DNA杂交试验及酶谱分析来确定。生殖道的皮损至少发现有80多种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最常见的有HPV6、11、16、18型,但最易复发的是6型、11型。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发现100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其中高危型HPV与妇女宫颈癌有密切关系,低危型HPV引起尖锐湿疣。在性传播性疾病(STD)中,尖锐湿疣位居第一位或第二位,其危害性大,传染性强,潜伏感染多见,治疗后易复发。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用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尖锐湿疣(CA)及宫颈癌组织中HPV DNA,表明PCR方法高度敏感,证实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49-57多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Cs)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32例复发3次以上的尖锐湿疣患者,治疗组11例(HPV16 、HLA-A2 )给予HPV16E7多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予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病理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后,部分尖锐湿疣皮损变小或消退,局部空泡细胞减少,真皮内有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变化.复发率由常规治疗的61.9%降至18.2%.结论 运用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状细胞对复发性尖锐湿疣进行治疗,可以改善病变局部的免疫状态,并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70例尖锐湿疣,乳头瘤石蜡包理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DNA,结果表明:HPV-DNA的检出率为70.0%(49/70),多重感染占阳性例数的53.1%。HPV6和(或)HPV11为本地区尖锐湿疣、乳头瘤组织中HPV感染的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14.
徐军青 《浙江实用医学》2004,9(2):137-137,140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少数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而传染.为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1].在尖锐湿疣众多的治疗方法中,本院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尖锐湿疣中乳头瘤病毒感染与P53和ki-67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中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 P5 3和 ki- 6 7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82例尖锐湿疣的 HPV感染、P5 3和 ki- 6 7的表达进行观察。 结果  HPV阳性者 2 4例 (2 9.3% ) ,P5 3阳性表达 2 0例 (2 4 .4 % ) ,ki- 6 7阳性表达 2 1例 (2 5 .6 % )。2 4例 HPV阳性者中 ,P5 3阳性表达 10例 (41.7% ) ,ki- 6 7阳性表达 11例 (45 .8% ) ,经关联分析 ,皮损中 HPV感染与 P5 3(χ2 =4 .2 4 7,P<0 .0 5 )和 ki- 6 7(χ2 =5 .6 8,P<0 .0 5 )阳性表达均有显著关联 ;而 P5 3与 ki- 6 7两者均阳性者仅有 6例 (χ2 =0 .98,P>0 .0 5 ) ,无明显关联。 结论 在尖锐湿疣中 HPV感染伴随 P5 3和 ki- 6 7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杨飞 《中原医刊》2003,30(18):31-32
尖锐湿疣 (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改变。HPV属环状双链DNA病毒 ,目前发现有 10 0多个型别 ,其中 3 0多个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生殖道尖锐湿疣主要与低危型HPV6、11有关 ,少数由HPV 16、18、3 1、3 3引起。HPV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促使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过早性交、多个性伴侣、免疫力低下、高性腺激素水平、吸烟等。尖锐湿疣往往与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滴虫、梅毒、衣原体感染等并存。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但复发率高。本人自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对 3 2例尖锐湿疣用激光治疗后 ,配…  相似文献   

17.
一位83岁日本男性于阴囊前部出现一斑块,其上有群集的多发性疣状丘疹。组织学表现为与尖锐湿疣、Bowen病和乳房外Paget病(EM PD)相一致的3种不同上皮改变。经原位杂交发现尖锐湿疣区H PV6表达阳性,并与H PV31阳性Bowen病有明显分界。EM PD的H PV6/11/16/18/31/33探针标记均为阴性。免疫组化显示表达细胞角蛋白7的Paget细胞主要在H PV6/31阳性上皮下部呈单个散在或群集分布。据作者所知,这是尖锐湿疣、Bowen病和EM PD在同一皮损并发的首例报道。临床表现为尖锐湿疣的部位同时发生人乳头瘤病毒6(HPV6)阳性尖锐湿疣、HPV31阳性B…  相似文献   

18.
罗蓉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74-275
<正>尖锐湿疣是以形成乳头状突起为特征的良性肿瘤。乳头有纤维血管中轴,并被覆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证据的挖空细胞的复层鳞状上皮[1]。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因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较多,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尚不能很好解决复发问题。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控制复发、彻底根除HPV感染的方法是治疗的关键。我院应用奥平(α-干扰素)栓配合激光治疗湿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例尖锐湿疣均来自本院妇科门诊,均符合卫生部防疫司颁布的诊断标准,年龄19~58岁,皮损见于阴道口、大小阴唇、阴蒂、肛周、阴道及宫颈,多为鸡冠状或菜花样团块。就诊前1个月未接受过尖锐湿疣治疗,未使用干扰素或其他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典型尖锐湿疣(15例)、假性湿疣(15例)、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表现及HPV分型,以探讨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特征。 结果 典型湿疣皮损表现为疣状粗糙、易破溃的淡红色小丘疹;假性湿疣皮损多为发于两侧小阴唇内侧的1~2 mm大小群集丘疹;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临床表现酷似假性湿疣。典型尖锐湿疣醋酸白实验阳性,假性湿疣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弱阳性。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4种低危HPV(6、11、43、55)、10种高危HPV(16、18、33、39、51、52、53、58、59、66)],1种HPV亚型4例,2种HPV亚型6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假性湿疣HPV检测全部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3种低危HPV(6、11、81)、7种高危型HPV(16、18、33、35、51、53、58)],1种HPV亚型8例,2种HPV亚型12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 结论 临床表现为假性湿疣的患者中可能包含高危HPV感染的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