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脑CT与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00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对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听觉认知电位检查发现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CT测量外侧裂宽度和额角指数明显升高,反映了以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诱发电位和脑CT检查结果均与患者的痴呆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利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00,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可从形态、功能和神经心理学角度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作出确切评价,是早期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认知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智能评分进行动态观察,探索TCD各参数的改变及智能损害的演变规律,从而探索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预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洛迪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4例给予普洛迪(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注射液,对照组26例,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智力量表(H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HDS评分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明星降低。结论:普洛迪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确有一定功效。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忆障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记忆障碍特点,提高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46例ICVD患者和46例老年志愿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Fuld物体记忆测验(Fuld object-memory Evaluation,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apid Verbal Retrieve,RVR)评定认知及记忆功能.结果 ①ICVD组与对照组比较:ICVD组的各项记忆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ICVD各亚组与对照组记忆功能比较:各亚组指向记忆和联想学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多发性脑梗死组及血管性痴呆组记忆商数(memory quotient,MQ)、图形自由回忆及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血管性痴呆组RV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③ICVD各亚组组间记忆功能比较:多发性脑梗死组MQ、图形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和FOM评分分别低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P<0.05,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及脑梗死组(P<0.05).结论 表明ICVD患者存在记忆损害,早期以短时记忆,特别是听觉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可出现视觉记忆及长时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和疾病阶段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非痴呆PD患者按年龄分为年轻组(<60岁,65例)和老年组(≥60岁,55例),再按照病程分为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33例)、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32例)、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27例)和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神经心理学功能.结果:①按照年龄分组,年轻正常对照组与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及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间各神经心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正常对照组与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及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间MMSE、FOM、RVR、BD及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972、5.015、5.078、4.891和4.943,P均<0.05).按照疾病阶段分组,年轻早期非痴呆PD组与老年早期非痴呆PD组间各神经心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轻晚期非痴呆PD组与老年晚期非痴呆PD组间MMSE、FOM、RVR、BD及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34、2.926、2.972、2.773和2.741,P均<0.05).②检出51例(42.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非痴呆PD(PD-MCI)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痴呆PD-MCI患者与认知正常的非痴呆PD患者相比年龄更大,起病更晚,运动损害更为严重.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在非痴呆PD患者中筛查出PD-MCI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PD-MCI的发生与非痴呆PD患者年龄和疾病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多发性脑梗塞(MCI)和正常对照组(NC)。结果: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痴呆者P300波幅正常,重者P300波幅明显降低(P<0.05)。MCI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结论:P300检查更利于MCID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fief Screening Scalefor Dementia,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血管性痴呆组MMSE、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分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MMSE、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LOXl评分的差异尤其明显.血管性痴呆组物体命名和言语复述评分与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物体命名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MMSE各项粗分均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言语复述、注意、计算和短时记忆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MMSE各项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性痴呆组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峰潜伏时显著延长(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痴呆是认知障碍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执行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和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三音序列听觉P300对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探讨P300对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早期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病例组60例为无典型临床表现而头颅MRI检查显示有LA患者;对照组60例为正常健康人.对120例患者给予MMSE量表进行评分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三音序列听觉为诱发事件,进行P300检测.结果 病例组P3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组P3波幅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MMSE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音序列听觉P300可对LA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有效评价,是临床早期诊断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达拉奉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方法.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加兰他敏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兰他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通过治疗前后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的评分变化,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HDS评分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依达拉奉联合加兰他敏治疗后MMSE、HDS、ADL评分明显优于单用加兰他敏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认知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智能评分进行动态观察,探索TCD各参数的改变及智能损害的演变规律,从而探索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预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损害与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对1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13例认知正常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依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的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定性评分,并分析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 认知正常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分别为(28.2±1.7)分、(17.6±3.6)分,MoCA得分分别为(22.4±5.1)分、(12.3±3.7)分,两者密切相关(P<0.01),但MoCA总体得分明显低于MMSE.随着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脑白质病变的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其脑白质病变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MoCA量表对血管性痴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疾病阶段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的P300改变.方法将1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PD组(60例)和晚期PD组(60例);其中早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早期PD组(33例)和老年早期PD组(27例),晚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晚期PD组(32例)和老年晚期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认知功能,记录分析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PL.结果年轻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年轻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早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300PL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轻早期PD组较年轻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PD组较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MSE、FOM、RVR、BD、DS评分和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呈负相关.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其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发病年龄及疾病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R疗法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奈哌齐常规治疗和3R疗法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多奈哌齐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4周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指标评定并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MSE、ADL、ADAS-Cog量表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DL、ADAS-Cog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P300潜伏期均缩短(P<0.05),波幅均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ADAS-Cog评分、P300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R疗法联合多奈哌齐可以有效延缓AD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0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40例无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用自制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6周末和12周末进行评定,患者出院时评定疗效;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来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两组比较对照.结果:观察组平均病程、复发次数和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或<0.01).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重,认知功能损害较重,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17.
P300在早期诊断与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血管性痴呆早期阶段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能价值.方法检测20例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得分10.5~21.5、临床判断为可疑痴呆的脑梗死病人的P 300,经治疗后行复查.受试者检测前和治疗后行HDS测试、评分.选取2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病人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波幅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治疗后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波幅稍增高但不明显(P>0.05),HDS得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检测P300的潜伏期对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病人可能有一定价值,潜伏期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和不伴缺血性脑损害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 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CT检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单纯DM组)38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害组(DM并脑缺血组)34例,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1例比较.结果 MMSE评分单纯DM组27.5±1.9与正常对照组28.5±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并脑缺血组26.4±2.2,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2型糖尿病两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N2潜伏期(Lat)分别为(264.7±33.2)ms和(285.1±40.7)ms,P3潜伏期(Lat)分别为(370±38.0)ms和(408.5±48.1)ms,比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2±33.2)ms,(333.6±40.4)ms]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3波幅(Amp)分别为(6.6±3.1)mV和(5.0±3.0)mV,较对照组(9.4±3.7)m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并脑缺血组N2、P3潜伏期较单纯DM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引起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合并缺血性脑损害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可作为老年糖尿病认知损害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视神经炎和早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损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IDON)和早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形式、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诊治IDON连续病例57例,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视神经炎伴脑白质病灶组(IDON with abnormal MRI,IDON-A)和视神经炎不伴脑白质病灶组(IDON with normal MRI,IDON-N);另收集病程≤5年且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scale,EDSS)评分≤4.0分的MS病例20例组成早期MS组。所有入组患者和健康对照接受神经心理学测验系统评价注意力及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记忆、定向、计算、语言、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功能。结果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IDON-A组及MS组的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言语和空间记忆力较IDON-N组及正常对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3,0.018,0.036);IDON-A组及MS组的执行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损害明显(P=0.000,0.001,0.036,0.020),与IDON-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ON-A组与早期MS组所有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N-N组大部分测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ON和早期MS患者的认知损害与病程长短、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弱相关性。结论IDON患者和早期MS患者已有明确认知损害,主要包括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执行功能、言语和空间记忆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画钟试验(CDT)测定认知功能.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健康对照组50名,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组53名,血管性痴呆(VaD)组52名.结果 VaD组患者的血浆HCY浓度[(27.64±6.42)μmol/L]浓度高于VCIND组,VCIND组患者HCY浓度[(18.01±5.23)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HCY浓度[(7.24 3.20)μmol/L],均差异具有显著性.VCI患者MMSE评分与血浆HCY浓度无明显相关(r=-0.23;P>0.05),但在HCY>14.1μmol/L时其与MMSE的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06),且高HCY与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HCY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