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专科护理教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能力培养、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发与护理职业需求缺乏有机联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建议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原则、三接轨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学科型护理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整体优化实践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从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以突出专科层次、专业特点为核心,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实施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等几方面介绍护理专业改革思想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方法.方法 将2017级50名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2年学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传统教学模式;将2018级50名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设为干预组,构建含学徒岗位核心课(岗位能力相关课程)的"双元育人"课程体系,实施"1.5年学校学习+1.5年医院学习和实习"的两阶段模块化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结果 干预组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能力相关课程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课程体系教学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双元两阶段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获得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老年护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的构建与阶段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护理学杂志》2013,28(13):68-70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教学中构建老年护理方向课程体系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岗位任务导向、能力本位、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护理学专业课程平台,按照模块化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增加老年护理方向,并在实验班中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包括普通护理专业课程(M1)和老年护理专业课程(M2)两大模块,各5个小模块.实验班学生对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满意率达100%,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专业特色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结论 老年护理课程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不断完善教学实践条件和教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改革护理专业学校与医院"定岗双元"合作培养护理人才的课程构建,向社会输送优秀护士,为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打下基础。方法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专业论证、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构建、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合作,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5大模块。并对2008~2011级护理专业"定岗双元"的学生实施院校合作培养。结果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结合临床与大纲、拓展前沿知识的评分为(7.92±1.45)~(8.97±1.69)分,为较好水平;2008级学生均通过2011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后全部被医院录用。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留院临床工作的综合评价良好。结论院校"定岗双元"合作培养的课程构建使学生、学院和医院多方受益。"定岗双元"教学课程改革能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将教学质量的测评与国家、行业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核心能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包括核心能力的界定、核心能力本位课程的研制、核心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培养类型及培养目标、师资体系建设等,以完善和发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7.
巩小军  乔琦 《护理学杂志》2022,27(19):68-70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为完善其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数据库2000~2021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聚类分析。 结果 共获得文献1 519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当前研究热点为护理教育、培养模式、临床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核心能力、质性研究、专科护理等方面;研究前沿为课程设置、质性研究、胜任力等方面。 结论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有待加强,应完善其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推动中医专科护理发展,以促进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护理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霞  李秀云 《护理学杂志》2020,35(18):87-89
目的 了解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现状,为实施针对性培训、提高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1 199名临床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55.57±20.47)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发现问题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和科研设计能力。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医院级别,是否参与专科护理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和主持教学查房的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临床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需重视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培养,尤其需针对性进行科研设计和资料处理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专科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院担负着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卫校的专科护理课堂教学任务。由于高级护理人才的缺乏,医院护理部无教学编制等实际问题,护理专业的专科课堂教学一直是由医生或卫校的专职教师担任,基本上是按照“学院型”的模式进行授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突出护理专业“实用型”的特点。为了真正培养出护理专业的实用型人才,我院自1993年5月开始,对专科护理课堂教学的护士师资进行培养。我们的做法如下。1更新观念,培养护理师资队伍课堂教学是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学方式和教师是关键。传统观念认为:讲专科疾病是医生的事,专…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基础护理实践性教学初探第一军医大学佟薇芝,屠燕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中专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材。为此,我在基护教学中,注意把教学的重心向实践性和应用性方向转移;在教学方法上,对护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方法 将2007级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19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5人.在外科护理学总论部分教学中,对照组沿用原有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多元化教学,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机结合.课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和学生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15项评价条目中13项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拟参加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项目的学员对该项目课程设置的期望,为合理地设置课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原则、相关文献及ICU护理实践状况,形成课程设置访谈框架,对拟参加ICU临床护理专家培训项目的 12名ICU护士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培养ICU临床护理专家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培养内容应包括临床护理、教育、科研、管理领导和咨询等多方面内容,并体现护理最新理念;教学方法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案例讲授法、研讨法、情景模拟教学和自学等多种方法;评价方式以综合评价为主。结论 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应全面加强基础理论,强调发展学员的综合能力,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分析现行护理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困境,提出护理本科生创业教育需进行观念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及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护理创业实践平台、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和学生志愿社区服务三者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创业投入能力、创业实施能力、创业实现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四方面的创业能力,有利于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复合型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四年制中专涉外护理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万琪 《护理学杂志》2002,17(6):459-462
目的: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涉外护理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学科发展的涉外护理人才,方法:以涉外护理四年制中专学生为对象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结果:涉外护理班英语,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基础课程及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均优于普通护理班(P<0.05或P<0.01),结论:涉外护理教育模式有利于护生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学科定位不清、培养目标单一、角色功能模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题和研究经费困难、师资缺乏、毕业生定位不准以及社会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将护理学划为一级学科,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临床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教育、管理能力,设置个性化课程,并加强国际合作、申请重大课题,成立导师组及加快临床护理专家队伍建设,以完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阶段专科层次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把好教师关、备课关、课堂教学关和临床见习关4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增强教师教学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培养高质量的社区护理人才。方法 对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 形成了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结论 社区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程序为指导.体现社区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体系,系统训练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ICU基本操作技能.方法 查阅我院开展危重症监护技能教学及危重症监护实验室(ICL)建设的相关资料,采用半结构式专题访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的12名教师,专题讨论目前重症监护课程体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课程的可行性、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学时学分分配、开设时间等.结果 现有的危重症监护技能教学存在课程门类多、开课时间跨度长、实验教学项目少等问题;整合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类型为实验(训)课程,34学时,2学分,第3学年第2学期开课.结论 在我院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分析应急救援中我国护理人员的素质现状,认为应急救援中存在着急救专科护士缺乏,护理装备落后,护士接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灾害医学教育背景,急救应变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心理救援知识和技能等问题。提出扩大应急救援护理队伍,培养急救专科护士,加强应急救护继续教育,增加灾害护理学及心理救援知识的培训,强化演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等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应急救援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并实施综合护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开设综合护理实践课程,采用自编案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实验室资源,开展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并通过学生学业成绩、问卷调查、学习日志反思等评价课程的效果。结果学生学业成绩(91.30±5.52)分,优秀率82.82%;学习后学生对临床工作流程熟悉程度自评分均有提高,与学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团队合作、运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均有较大提高。结论基于小组体验式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护理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