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损伤是一种多发病。据Depalm a等人[1]通过尸体解剖发现,50~60岁死亡人群中30%的人有肩袖损伤,70岁以上死亡者中有90%~100%有肩袖损伤。说明肩袖损伤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中。外伤性肩袖破裂临床常见于青壮年,尤其岗上肌全层撕裂与肩峰过度外侧伸展时损伤有关[2]。…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因左侧肩关节肿痛5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余年,口服药物规律治疗,否认其他既往史。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左肩部弥散性膨隆、饱满,无异常色素沉着及瘀斑,皮温不高;触之质韧,边界欠清,大结节处压痛(+),无波动感,感觉无明显减退;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外展80°,内收15°,前屈40°,后伸20°,Neer试验(+)、Hawkins试验(+)、Jobe试验(+);余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27×109/L,红细胞沉降率35 mm/1 h,C反应蛋白1.13 mg/d L,类风湿因子430 U/m L。肩关节X线片示左肩关节轻度退行性变,周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22例,包括肩袖全层破裂16例,关节囊侧部分损伤4例,其中2例转化为肩袖全层破裂,按全层破裂处理,另2例浅层部分损伤和2例滑囊侧部分损伤仅行关节镜下清创。肩袖全层破裂在关节镜引导下准确定位,辅助小切口行彻底肩峰下减压,双排锚钉修复全层损伤肩袖。合并SLAP损伤7例。结果本组除1例肩袖损伤合并Ⅱ型SLAP损伤患者行双固定螺钉镜下修复手术时间为120 min外,其余21例手术时间平均62(51~70)min,其中行肩峰成形及肩袖修复时间平均17(12~20)min。辅助小切口平均2.8(2~3.5)cm。未出现神经损伤及肢体明显肿胀、液体渗漏等情况。术后随访平均13.2(10~18)个月。术后10月随访:ASES评分平均(91.0±12.5)分,较术前(57.2±9.6)分显著提高(P<0.05),其中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UCLA评分平均(33.2±3.5)分,较术前(12.9±3.8)分显著提高(P<0.05),其中优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具有诊断全面、准确、微创、康复快的优点,临床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25例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关节腔清理及肩峰成形术,之后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比较术前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及相应肌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99年 5月至 2 0 0 3年 10月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 3 2例。术前 3 2例行肩关节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 ,其中 15例行肩关节造影检查 ,结果均证实为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发现肩袖附着处撕脱伤 5例 ,肩袖损伤2 7例。关节镜下行肩峰成形术 3 0例 ,小切口作肩峰成形术 2例。肩袖全层损伤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肩袖缝合术 2 2例 ,肩袖不完全性损伤在关节镜下作射频清理术 10例。结果  3 2例术后随访 6~ 3 2个月 ,平均 10个月。根据美国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估 ,优 2 2例 ,良 5例 ,可 5例 ,优良率达 84.3 7%。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肩峰成形和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和康复。  相似文献   

6.
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初始,我院对11例肩峰撞击征并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部分行肩袖修复术,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岁,8例无外伤史,3例有外伤史。患者均有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上举困难、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注射试验阳性,Neer征阳性;5例有患侧卧位痛。X线提示肱骨大结节骨赘9例和肩峰骨刺2例,A—H间隙距离变小,小于1.0cm8例、小于0.5cm3例。MRI扫描均示肩袖结构T1为强信号,如关节积液T2相强信号。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30~50mm)4例,中撕裂(10~30mm)5例,小撕裂(小于10mm)2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8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2.5个月(13~34个月)。患者手术前平均ASES评分为62.4分(47~76分),VAS评分平均为5.8分(3~8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7分(42~79分),平均外展35.5°(30°~50°),平均外旋为28.4°(0°~45°);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94.6分(79~100分),其中VAS评分为0.6分(0~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6分(77~100分),肩关节外展160°(80°~180°),平均外旋30.2°(20°~55°)。8例患者冈上、下肌萎缩恢复,ASES评分优良率为81.8%,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9%。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t一12.324;VAS:P〈0.001,t=14.765;外展:P〈0.001,t=15.236;外旋:P〈0.01,t=7.967;Constant—Murley:P〈0.001,t=16.647)。结论a)肩峰撞击征、肩袖损伤是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b)对肩袖单纯修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解决撞击因素;c)不宜将肩峰切除过多,以免发生骨折;d)尽管镜下手术技术难度较大,但镜下视野广、创伤小、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可以得到很好恢复,故镜下进行肩袖损伤、肩峰成形等手术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巨大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且肩袖撕裂后肌腱回缩、粘连及脂肪浸润会进一步加大手术修复难度,所以如何更好地修复巨大肩袖损伤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不断发展,肩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金标准,但其不同术式的适应证、效果及联合应用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对于功能要求较低的老年患者,可行肩关节清理联合肩峰成形术或肱骨大结节成形术,可短期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对于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或固定术效果显著;完全修补术依旧是巨大肩袖撕裂的一线治疗方法,而对于无法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可行部分修补术;对于功能需求较高的年轻患者,补片增强技术可带来良好的效果;对于肩关节内外旋能力受限且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建议选用肌腱转位术;对于无明显盂肱关节炎、三角肌力量较好、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上关节囊重建术更具优势。此外,肩峰下假体植入术因其创伤小、费用低、相对安全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肩袖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的包裹肱骨头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构造,在肩关节病变中肩袖损伤约占肩关节病变的17%~41%[1]。我们从1996年3月至今共收治肩袖损伤46例,获得满意的诊断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峰外侧骨赘对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肌腱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肩峰成形术的68例肩袖肌腱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肩关节X线检查将其肩峰下骨赘分为外侧型骨赘和前侧型骨赘两大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12条生存质量量表(12-items 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12)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评分。 结果68例患者中26例为外侧型,42例为前侧型。术前外侧型患者的VAS、Constant、SF-12评分明显劣于前侧型患者(P<0.05)。术后3个月,外侧型患者VAS评分降低(3.64 ± 0.54)分,前侧型患者VAS评分降低(2.61±0.09)分,外侧型患者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其Constant、SF-12评分改善也更为明显(P<0.05)。 结论肩峰下骨赘的形态短期内影响肩袖肌腱病的临床效果。外侧型骨赘的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但手术效果改善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喙肩韧带骨块移位治疗肩锁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27例肩袖损伤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29~66岁,平均43.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27个月。左肩11例,右肩16例。12例有外伤史,15例无明显诱因。患者肩关节主动前屈及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限。摄肩关节正侧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9例。MRI检查均显示肩袖全层断裂。首先行关节镜探查,27例冈上肌均全层断裂,23例有肩峰撞击;无撞击者行肩袖清理,有撞击者行肩袖清理后再行肩峰成形和肩峰下滑囊切除;关节镜辅助定位下作3~4 cm小切口,直视下缝合修复肩袖。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9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0±1.8)分改善至术后2周(1.6±0.7)分及末次随访时(0.8±0.7)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18.8±6.6)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32.2±3.3)分及末次随访时(33.6±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满意,但因随访时间有限,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重建喙锁韧带并修复肩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肩袖损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肩袖损伤的治疗伴随关节镜外科的进步及临床上对肩袖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入,已成为骨科学、运动医学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12采用关节镜肩峰下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的28例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术后3例出现关节僵硬,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镜下肩峰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简单有效,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17.
闵小军  潘昭勋  孙超  杨晓明  杜德凯 《骨科》2017,8(5):360-364,37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喙锁韧带并修复肩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26例;左肩36例,右肩24例.年龄为23~48岁,平均年龄为(29.3±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2 d,平均为(6.1±2.5)d.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修复组30例,使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采用5#爱惜帮聚酯纤维缝线修复肩锁韧带;对照组30例,使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不修复肩锁韧带.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年的肩锁关节前后位X线片的喙锁间隙数值以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为14~24个月,平均为(16±2.7)个月.所有病人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4~18 d,平均为(13±3.8)d,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1年,修复组的喙锁间隙数值为(12.9±0.6)mm,优于对照组的(13.6±1.1)mm;修复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91.1±2.4)分,优于对照组的(86.3±3.5)分;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同时修复肩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有利于肩锁关节稳定性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的17例(20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例资料,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肩袖部分撕裂6例(7肩),完全撕裂11例(13肩)。收集并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肩关节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1年的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7例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本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UCLA评分分别为(27.15±2.85)分、(30.55±2.11)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0±4.07)分、(83.35±3.84)分,与术前相比逐步提升,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95±2.37)分、(7.35±2.13)分改善至术后的(2.20±1.23)分和(2.40±1.43)分,术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由术前的77.30°±18.20°、37.25°±10.03°、35.25°±12.74°改善至术后的131.80°±20.22°、47.85°±7.66°和59.40°±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是肩袖完全撕裂还是部分撕裂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通过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动、静态疼痛及内旋活动度恢复良好;但在肩袖完全撕裂的病人中,术后外展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均未见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能较好地缓解病人疼痛,对于肩袖部分撕裂的病人也能较好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浮肩损伤(FSI)是指肩胛颈部骨折合并肩胛上悬吊复合体(SSSC)一处或一处以上的损伤,它的基础病变是肩胛颈部骨折.由于肩胛骨周围有肌肉和胸廓保护以及肩胛骨可以自由活动等原因,FSI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创伤,发生率仅为所有骨折的0.1%.在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和肩部直接暴力伤等损伤机制下,它往往被合并的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及肩部血管神经损伤所掩盖.  相似文献   

20.
肩袖部分撕裂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肩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15侧),术前MRI提示肩袖损伤,术中关节镜均证实肩袖部分撕裂超过6 mm,其中关节侧9例(右肩6例,左肩3例),滑囊侧6例(右肩4例,左肩2例),全部滑囊侧及6例关节侧肩袖撕裂合并肩峰撞击征。全部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清创、带线锚钉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撞击征阳性病例同时行肩峰成形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20~44个月),应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61.3分,术后94.5分(P0.01)。JOA评价体系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肩关节提升部分明显优于术前,而外展力量、外旋及内旋部分评分则改善不明显。随访期末按JOA评价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术前存在肩峰撞击征的12例,末次随访评价撞击试验阴性。结论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