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开展功能训练对术后近期的康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111例124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临床资料,43例48膝在术前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68例76膝仅在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将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的康复功能训练,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增加术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程序对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2009年03月至2012年02月,我科共收治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的46例52膝患者,其中男21例,女25例,均行单髁置换手术,选用Oxford Ⅲ假体植入。所有行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包括术后早期无痛训练,活动度(ROM)、肌肉力量以及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本组病例经随访结果表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至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膝关节K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KSS(单)膝临床评分优良率达91%;KSS功能评分优良率87%)。结论该训练程序具有使患者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化康复指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30例,按照康复程序由专人每天监督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项目进行训练。结果:所选5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出院时膝关节屈曲度均大于90。。结论:程序化康复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促进病人平日康复.方法:对4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管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结果:本组49理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无1例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风险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BTKA)不同手术方案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的TKA患者39例,依据是否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A、B两组,A组为双膝置换组,B组为单膝置换组。通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膝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膝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心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发热及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两组病人经过12个月的随访,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BTKA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危险性加大,对于ASA分级三级以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组研究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8例(60膝),其中男18例(20膝),女40例(40膝);年龄75~82岁,平均77.6岁。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5.0年,平均3.5年。患者HSS平均评分由术前(38.00±8.12)分升高至术后最终随访时(90.00±7.94)分,术后优良率达92.9%。6例出现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5膝)切口愈合障碍。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膝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 执行正确的术前指导与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内活动范围均达90°,术后2~3周去拐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后进行早期全面康复锻炼,是保持手术效果,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92例重症膝关节疾病(106膝)使用后稳定型TKA。其中9例(10膝)为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3膝)为创伤性关节炎,80例(93膝)为晚期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5膝)合并外翻畸形,50例(60膝)合并内翻畸形。所有患者进行10个月.5年(平均30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34%,患者术后在膝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适应证的选择、正确进行TKA的手术操作、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和积极术后康复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僵硬膝与正常膝关节的临床疗效,探讨僵硬膝与正常膝关节置换术相比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的要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僵硬膝组11例16膝,非僵硬组11例16膝.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HS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术前HSS评分、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僵硬组术前平均膝关节活动度(6±5)°、术后活动度(78±16)°及HSS评分(66±18)分、平均手术时间(143±21) min、总失血量(740±130) ml,非僵硬组术前平均膝关节活动度(72±18)°、术后活动度(109±16)°及HSS评分(84±19)分、平均手术时间(88±15) min、总失血量(576±107) 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相比存在显著差异(73±19)°vs (36 ±22)°(P<0.05).[结论]术中注意关节暴露、软组织松解、术后积极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硬膝的患者虽然不能达到正常膝关节置换的评分和活动度,但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0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前支持治疗;术后做好病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和康复训练。包括:肺部并发症的预防,皮肤护理,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饮食的指导;肌肉功能锻炼,肌力增强训练,疼痛的护理,肿胀的护理等。结果:本组10例患者,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某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常可危及生命。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伴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长期随访结果,探讨其关键的手术技术和康复措施。方法 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18例RA伴重度屈曲畸形患者32膝行TKA,平均年龄38.8岁。RA病程14.2年,畸形时间6.5年;术前畸形67.5°,活动度20.3°,合并内翻畸形3例,外翻11例;术前股四头肌肌力3级7例,4级11例;HSS评分21.1分。术前锻炼股四头肌肌力,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增加截骨,术后伸直支具及伸膝锻炼。术后1、2、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评价关节活动度、生存率、HSS评分等。结果 16例患者获得随访,5~10年随访10例18膝,10年以上6例11膝。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屈曲畸形3.7°,活动度103.2°,HSS评分为81.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翻修,假体生存率93.1%。无感染及侧副韧带损伤。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术后股四头肌功能训练,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增加股骨远端截骨,膝关节RA伴重度屈曲畸形患者TKA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关节置换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晚期膝关节疾病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56例,213膝,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本组病例平均年龄60.2岁(44~81岁),女92例136膝,男64例77膝。膝骨性关节炎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52.6°(33.5°~94.1°)。本组病例轻度屈曲畸形:83例117膝,中度屈曲畸形:58例76膝,重度屈曲畸形:15例20膝。平均屈曲畸形程度:45.8°。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0.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52.6°提高到术后平均92.7°。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除了在术中注意准确截骨外,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调整力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8年6月,对85例重症膝关节疾病(102膝)使用后稳定型TKA。其中9例(10膝)为类风湿性关节炎,76例(92膝)为晚期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5膝)合并外翻畸形,60例(67膝)并内翻畸形。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5年(平均39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4.12%,患者术后红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适应证的选择和正确进行TKA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杂膝关节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12行TKA的20例(26膝)复杂膝关节畸形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针对不同畸形特点采用不同的截骨矫形方式,并进行相应挛缩软组织松解。内翻畸形以调整胫骨截骨矫正为主,外翻以调整股骨截骨矫正为主,屈曲行调整股骨远端及胫骨后倾截骨,术后加以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术后获得1~5年随访,平均矫正内翻畸形15°,外翻畸形10°,屈曲畸形35°。末次随访HSS评分平均(86.5±8.6)分,较术前平均(36.2±15.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2,P〈0.05)。结论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行TKA需重视术前评估,并依据膝关节骨质畸形、软组织形成等病理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及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最终可获得一个畸形矫正、稳定无痛、功能良好的膝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髌骨钻孔减压术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前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3例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54例为减压组,TKA术中联合髌骨钻孔减压术;59例为非减压组,仅施行TKA不联合髌骨钻孔减压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相关并发症、KSS评分及膝前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3例均获满12个月的完整随访。KSS评分:减压组术后明显高于非减压组;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减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KSS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个体化软组织平衡技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夹角(FTA角),根据膝外翻畸形Keblish分级(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分为轻、中、重三级并认真评估患者软组织状况。软组织平衡术分为三步,第一步切开关节囊前行髂胫束苹果派样延长,第二步自胫骨结节骨膜下松解骼胫束止点和外侧副韧带,第三步自股骨侧松解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不同分级个体化的应用上述3步软组织平衡方法行TKA手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008年1月~2011年12月,20例(23膝)膝外翻患者,Keblish分级轻度8例8膝,中度7例10膝,重度5例5膝;轻、中、重三级患者应用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实施TKA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术前术后FTA角及KSS评分、功能评分结果经SPSS14.0统计学软件做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膝外翻畸形TKA术中选择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案,可以有效地矫正软组织失衡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又可以避免矫枉过正导致术后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本组行单髁置换的62例患者(85膝),单侧39膝,双侧23例(46膝);其中男8例10膝,女54例75膝。男:女为1:7.5;年龄44~78岁,平均63岁;内侧单髁置换79膝,外单髁置换6膝,所有患者均使用LINK单髁假体(WMdemar Link GmbH&Co),将术前及最后一次复查KSS评分分值及关节活动度对比,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未置换间室退变情况。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62例85膝,平均随访时间65.8个月(48~99个月)。膝关节KSS评分:术前(58.22±20.07)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81.24±17.96)分(P〈0.01)。关节活动度:术前(126.73°±7.5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124.65°±8.65°)(P〉0.05)。术后首次与最后一次随访X线平片检查,未置换间室退变进展不明显。5例患者6膝分别在术后11—42个月出现胫骨部分假体松动,3膝做全膝翻修术。另2例(3膝)患者服用镇痛药,可行走及坚持日常活动,目前在随访中。结论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膝关节退变进展速度,但胫骨假体松动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共有28例患者02膝)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晚期骨性关节炎1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2膝,骨肿瘤2膝,创伤性关节炎2膝。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2度,HSS评分平均为4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个月。结果:28例32膝中有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满意,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改善为85度,HSS评分平均为79.5分。结论: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膝部肿瘤等保守治疗无效的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