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 ,若治疗不当 ,易引起肘内翻畸形和 Volkm ann缺血性肌挛缩。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87例 ,经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87例中男 5 6例 ,女 31例 ,年龄 3~ 16岁 ,平均 8.89岁。左侧 5 1例 ,右侧 36例。伸直型 70例 ,屈曲型 12例 ,粉碎型 5例。开放性 5例 ,闭合性 82例。合并伤 :尺神经损伤 2例 ,桡神经损伤 1例 ,正中神经损伤 2例 ,无血管损伤病例。手法整复石膏后托固定 5 4例 ,手法整复超肘关节小夹板外固定 4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 2 9例。伤后至就…  相似文献   

2.
张力带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内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金兰 《中国骨伤》2000,13(12):728-728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治疗上目前国内外学者均推崇首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法[1] ,但对开放性及陈旧性的骨折仍主张手术治疗[2 ] 。常用手术入路有四种 :肘外侧、内侧、前侧及后侧[2 ,3 ] 。自 1990年以来 ,我院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8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2~ 13岁 ,平均 8 5岁。新鲜骨折 33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8例 ,陈旧性骨折 5例 ,除 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外 ,其他均无神经损伤症状。2 治疗方法  除陈旧性骨折外 ,新鲜骨折全部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69-2273
肱骨髁上骨折常发生于4~7岁儿童,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70%,多因摔倒引起的传递暴力引起。目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无法完全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肘内翻作为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30%~60%,因此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也成为近年来骨科临床的难点和焦点。随着该疾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并且近年来肘内翻矫形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有望逐渐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减轻疾病并发症对患者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和肘内翻的预防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肘内翻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7年7月~2007年7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0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就如何预防并发肘内翻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取肘关节外侧切口,经外上和外下穿针交叉内固定,皮外针尾张力相挂,使外侧持续加压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结果 对23例病人经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治愈18例,好转4例,未愈1例,治愈好转率95.6%。固定模式经力学测试:直径2 mm、弹性模量0.15 Gpa的克氏针,在距骨皮质外3 cm处折弯,间距0.7 cm时张力相挂,对折端外侧有65 N的挤压力,内侧有10 N的牵开力。结论 外侧切口、皮外张力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并可预防肘内翻畸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既可靠而肘内翻发生率又低的外固定方法。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98例采用长板式夹板将肘关节部固定成外翻15°并塑为"L"形,内外侧夹板超肘关节的前后长板式四夹板固定治疗。乙组52例采用传统的超肘关节四夹板固定治疗。结果:两组病例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骨折端对位的保持上甲组明显优于乙组,从第8d起就出现显著的差异(P〈0.01)。肘关节功能恢复甲组优于乙组(P〈0.05)。结论:前后长板式四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端固定可靠,能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的发生,疗效优于传统的超肘四夹板外固定法。  相似文献   

8.
陈玉晋  李贵兰 《中国骨伤》2004,17(6):371-371
自1991年1月-2001年1月,应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或配合桡侧张力带钢丝加压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8例,其中78例得到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较常见,平均发生率为30%。各种类型的髁上骨折均可发生肘内翻,特别是临床最常见的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率最高。为此作者设计了一套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从1981~1995年经238例病人治疗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继承 《中国骨伤》1992,5(4):21-21
笔者自1984年至1990年运用矫枉过正复位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9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肘内翻发生率明显降低。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双张力带结合双钩状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2008年2月使用双张力带结合双钩状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42例。结果:随访时间6月~18月,所有骨折均连接,愈合时间为3.5月~6月。利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76.2%(32/42)。结论:采用双张力带结合双钩状克氏针的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交叉克氏针加桡侧“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6例。结果 全组经6个月以上随访,无骨不连发生,肘关节活动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 张力带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对儿童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儿童陈旧肱骨髁骨折,按Jakob分型,其中JakobII型37例,JakobIII型61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带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与分型有无相关。结果:随访3—5年,平均4.2年,术后6.8周骨折临床愈合。根据Hardacre标准判断疗效,II、III型骨折优良率分别为95%(35/37)、85%(52/61),总优良率为89%(87/98)。并发症发生率为24.5%(24/98),II型为10.8%(4/37),III型为32.8%(20/61),II、III型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能有效重建肘关节外观和功能,对JakobII、JakobIII型骨折治疗均能取得满意效果。III型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II型骨折。  相似文献   

14.
榫式截骨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报告一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新方法,探讨其术后关节僵硬并肘内翻难题,方法:在复习肘关节相关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后路榫式截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骨髁上骨折的术式,并报告46例临床应用情况,同时与交叉克氏针法进行比较,结果:榫式裁骨张力带固定法治疗肱骨 骨折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法且比较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随访12-36个月,效果满意,按Home标准评价:优3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近96%,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允许肘关节早期 功能锻炼的优点,适合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7例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4例;年龄为2~14岁,平均7.31岁。按照骨折移位程度分型,完全移位断端接触17例,完全移位断端无接触10例。合并尺神经损伤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病人在手法复位失败后均采用术中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4~6周拔出克氏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为15~50 min,平均30 min。病人术中均覆盖防辐射铅衣保护,术中透视5~8次,平均7.5次。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病人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5周,术后3个月尺神经损伤均恢复。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8%(26/27)。所有病人均未发生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 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儿童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后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三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为临床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8具尸体上肢标本 ,制成骨折损伤模型 ,随机分组分别适用交叉克氏针加 8字钢丝 ,交叉克氏针、平行克氏针等三种方法固定后 ,模拟肘关节伸、屈和扭转三种情况下进行加载。结果 采用交叉克氏针加 8字钢丝无论在强度还是刚度方面均优于单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更比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的效果好 ,前者比后者强度平均高出 12 %和 30 %。刚度平均高出 15 %和 33% (P <0 0 1)。结论 交叉克氏针加钢丝固定 ,它操作简单、牢固、稳定性好 ,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少平  赵建  李刚  林波  刘阳 《中国骨伤》2015,28(8):743-746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自1992年5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伸直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无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19例,男253例,女66例;年龄1岁3个月~13岁,平均6.7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84例,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35例。左侧167例,右侧152例。受伤至治疗时间1 h~7 d,平均1.8 d.不包括神经血管损伤病例及手术病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14年,平均37.3个月。所有患儿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9周。无严重肘内翻畸形、血管神经损伤或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发生。183例提携角与自身健侧一致,在5°~15°范围内,105例提携角较自身健侧有不同程度的减小,26例在复位时即有尺偏者提携角在-5°~0°,5例在复位时即有桡偏者提携角在15°~18°,基本不影响外观。所有病例肘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肘关节伸直位石膏夹板固定对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的肘内翻畸形具有一定价值,希望有更多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Sixty-one children with posteriorly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were treated by manipulation with the elbow flexed 40°-60°. This method proved to be safe, easy to apply and was followed by a high rate of success. The elbow was immobilized using a collar-and-cuff or a broad sling and binding of the arm to the forearm with zinc oxide adhesive plaster. In difficult children, the limb was put under the child's clothing to avoid its being used. Redisplacement occurred in only 8.2 per cent of the patients and in none of these was it severe enough to justify remani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