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D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 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采集,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行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观察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狭窄显示情况.结果52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肾动脉显示满意.其中肾动脉正常89条,肾动脉狭窄24条,共113条.结论3D DCE-MRA合理的成像技术和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的狭窄部位和程度作出可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的剖析,进一步提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诊断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84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4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52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4.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 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 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 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 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 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DCE-MRA)是利用顺磁性造影剂由静脉注入血管,使血流的T1时间较周围组织的T1时间明显缩短,再利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迅速采集血管影像的技术。成像数据经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将靶血管清晰地显示出来,由于其成像时间  相似文献   

6.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 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 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志华 《实用医技》2007,14(35):4829-4830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诊断腹部血管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新技术。收集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3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3D DCE MRA检查资料,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评估3D DCE MRA在肾上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志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29-4830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诊断腹部血管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23例用低场MR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诊断肾动脉病变的病例,并于手术及DSA相对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建浩  顾明  柯振武  龚光辉  蒋锐  何次 《四川医学》2007,28(12):1336-1337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A在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倒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动态增强MRA检查资料。结果 5例为单发肾动脉狭窄,2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狭窄。包括肾动脉狭窄。结论 动态增强MRA在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甚至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磁场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在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快速小角度、多容积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对100例临床疑有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行3DCE-MRA检查,3例同时采用亮血(bright blood)、黑血(black blood)技术,并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良好地显示出颈部血管起始段至入颅段,发现血管异常42例,表现为动脉狭窄、闭塞和硬化。3例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CE-MRA清晰显示血管壁及动脉硬化斑块。结论①3DCE-MRA能快速、无创、完整、全程显示颈部血管,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②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CE-MRA有助于显示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对比增强肾动脉成像(CE—MRA)比较,探讨B-TFE序列肾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肾动脉狭窄的能力。方法对26侈4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B—TFE序列肾动脉成像和对比增强肾动脉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并比较两组两种方法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肾动脉的最大显示长度,并对两种方法对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B—TFE序列显示了47条肾动脉和9条副肾动脉。CE—MRA显示了51条肾动脉和9条副肾动脉。B—TFE序列的SNR低于CE-MRA,分别为50±13,和69±10(P〈0.03):B—TFE序列的CNR也低于CE—MRA,分别为46±7和98±11(P〈0.01)。在B-TFE序列两侧肾动脉的最大显示长度均低于CE—MRA的显示长度(右肾动脉:59mm和67mm,P〈0.05;左肾动脉:51mm和56mm,P〈0.05)。CE-MRA显示了10条肾动脉狭窄,B—TFE显示了11条肾动脉狭窄,B-TFE序列与CE-MRA对于狭窄情况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值为0.757(P〈0.01)。结论B-TFE序列图像质量低于CE—MRA,但B-TFE序列能够较准确地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肝部肿瘤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后处理软件可通过对肝部肿瘤的局部增强,分别进行体绘制和表面绘制,并进行特殊效果显示,使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三维重建图中能清晰显示肿瘤和血管的位置关系.该方法在人工交互模式下可有效地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周璐  于薇  张兆琪  刘一 《疑难病杂志》2013,12(7):493-496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MR)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EMBASE(1974—2012)、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CBM(1978—20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2)等,全面收集增强MR与颈动脉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研究。按诊断精确性研究质量评估(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Meta-disc 1.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4项研究纳入本系统评价,QVADAS评分平均为64.7%,增强MR与颈动脉造影相比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95%CI 92%~96%)、92%(95%CI 90%~94%)、12.15(95%CI 7.64~19.32)、0.07(95%C1 0.05~0.10)、178.49(95%CI 108.23~294.37)和0.98。结论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颈动脉狭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评估25例(39个病灶)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平扫和动态3D CE-MRA扫描。结果 肝细胞癌15例25个病灶,3D CE-MRA于动脉期病灶检出率较高,为92%(23/25)。肝内转移癌4例6个病灶和海绵状血管瘤4例6个病灶,则门静脉期检出率较高,均为100%,1例门静脉蔓状血管瘤于门静脉期显示清楚。结论 3D CE-MRA结合三期动态增强图像观察,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其它MR序列,并能显示部分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各类肿瘤的增强模式,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成为肝脏内肿瘤病变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所获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重建成类似血管造影的3D CE MRA图,用于诊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情况。3D CE MRA的诊断结果同术中超声X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D CEMRA。所有病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均显示良好。手术或门脉造影发现受累血管门静脉23例,肝静脉15例,下腔静脉12例。3D CE MRA检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总体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3D CE MRA对肝癌侵犯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直观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30例中125例检查满意(96.2%),1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MR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相符11例(91.7%),多普勒检查与DSA检查相符7例(58.3%)。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病变诊断是准确、可靠的,比较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目前用于早期评价抗血管新生和血管干扰治疗效果的方法.文中综述了T1加权DCE-MRI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以及DCE-MRI在评价肿瘤血管新生以及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总结乳腺癌的DCE.MRI表现。病例在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1个病灶有毛刺征象;16个病灶呈边缘强化,6个病灶表现为整体不均匀强化。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像上17个病灶周边可见粗大扭曲的或细小密集的血管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15个病灶呈Ⅲ型曲线,7个表现为Ⅱ型曲线。结论乳腺癌的DCE-MRI特征性表现有毛刺征、边缘强化及Ⅲ型曲线,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