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EI-MS、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牛耳朵中分离得到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3-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inoside)(1)、3,4-二羟基苯乙醇-6-O-葡萄糖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chiritoside C)(2)、3,4-二羟基苯乙醇-2-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ninoside B)(3)、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1→3)-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majoside)(4)、3,4-二羟基苯乙醇-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desrh-amnosylverbascoside)(5)。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07.23、180.34μmol/L。  相似文献   

2.
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Reichb是毛茛科金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在俄罗斯东部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该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有16种[1],其中金莲花和亚洲金莲花被《中药大辞典》收录,可供药用,对风湿、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等症状有效[1]。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又从短瓣金莲花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6-O-葡萄糖荭草苷(1),6-O-葡萄糖牡荆苷(2),7-甲氧基-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3)....  相似文献   

3.
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藿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田蓟苷(1),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尿嘧啶(4),大豆脑苷Ⅰ和Ⅱ(5),藿香苷(6),7-O-(3″,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芹菜素苷(7),5-羟基-3,3′,4′,7-四甲氧基黄酮(8),4′,5-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9),金合欢素(10),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1,2,4~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制备HPLC、NMR、HR-MS等方法分离、鉴定麻叶荨麻根中的木脂素成分,体外方法评价其抑制5α-还原酶作用。结果从麻叶荨麻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0个木脂素:(2R,4S)-2,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3-丁氧基丙醇(1)、3,4-反-3-羟甲基-4-[二(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2)、3,4-反-3-羟甲基-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3,4-反-3-羟甲基-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内酯(反式荨麻醇,4)、3,4-反-3-羟甲基-4-[二(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反-3-羟甲基-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6)、3,4-反-3-羟甲基-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反式荨麻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环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以及1个多酚类成分α-viniferin(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具有良好的抑制5α-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掌叶大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鉴别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掌叶大黄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5-二甲基-6,8-二羟基色原酮(1),1-甲基-2,8-二羟基-3-羧基-9,10-蒽醌(2),ω-羟基大黄素(3),4′-羟基苯基-2-丁酮(4),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基-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5),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桂皮酰基)-葡萄糖苷(7),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8),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C-(2″-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4)、perfoliatuminA(5)、异牡荆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牡荆宁G;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王威  刘小红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中草药》2014,45(17):2440-2446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光叶海桐根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光叶海桐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柱层析方法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从光叶海桐根中分离得到 7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是 6α-羟基-京尼平苷(1), 10-O-咖啡酰基-脱乙酰基-交让木苷(2), (+)-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3), (+)-南烛木树脂酚-3α-O-(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4), (+)-南烛木树脂酚-3α-O-(6″-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5), (-)-4-epi-南烛木树脂酚- 3α-O-β-D-葡萄糖苷(6)和(+)-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 1-6 为该属首次分离, 化合物 7 为该种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旋蒴苣苔全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即5,7,3',4'-四羟基-6-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1),对羟基苯乙醇(2),3,4-二羟基苯乙醇(3),罗布麻宁(4),阿魏酸(5),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咖啡酰基-β-D-芹菜糖(1→3′)-葡萄糖苷(6),龙胆酸(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晶帽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对兰科石斛属植物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晶帽石斛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3′,5-三甲氧基联苄(1)、5′-羟基-3,3′,4-三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即山药素III)(3)、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4)、山柰酚(5)、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牡荆苷(6)、乌苏酸(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尿苷(9)、丁香脂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6″-O-[(E)-p-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3-O-咖啡酰基-4-O-芥子酰基奎宁酸(2),6″-O-反式-芥子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3),绿原酸(4),3-甲氧基-4-羟基苯酚(5),东莨菪内酯(6),滨蒿内酯(7),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β-D-呋喃芹糖氧基-(1→6)-β-D-葡萄糖苷(8),中脂素(9),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天目地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彦飞  史国茹  王欣  张春磊  王艳  陈若芸  于德泉 《中草药》2016,47(11):1830-1833
目的研究天目地黄Rehmannia ching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柱等色谱方法对天目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天目地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甲基-9氢环戊烷并吡喃-1,3,6,8-四醇(1)、3,4-二羟基苯乙醇(2)、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3)、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鼠李糖-(1→3)-葡萄糖苷(5)、(苯乙醇)-木糖-(1→6)-葡萄糖苷(6)、去乙酰地黄苷(7)、毛蕊花糖苷(8)、异毛蕊花糖苷(9)、地黄苷(10)、异地黄苷(11)、焦地黄苯乙醇苷C(12)、焦地黄苯乙醇苷A1(13)、焦地黄苯乙醇苷B1(14)、3,4-dihydroxy-β-phenethyl-O-α-L-rhamnopyranosyl-(1→3)-O-β-D-galacopyranosyl-(1→6)-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15)、肉苁蓉苷F(16)、异肉苁蓉苷F(17)。结论共鉴定17个化合物,包括1个环烯醚萜(1),16个苯乙醇及其苷(2~1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天目地黄素;化合物16、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9、12、14~16有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芥子醇9-O-阿魏酰基-4-O-β-D-葡萄糖苷(1)、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2)、咖啡酸(3)、阿魏酸(4)、对羟基桂皮酸(5)、4-甲氧基苯甲醇(6)、3,4-二羟基苯甲酸(7)、7-羟基香豆素(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命名为新吴茱萸苷。化合物2、3、6、7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杨梅叶蚊母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报彬  王邠  梁鸿  赵玉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331-2333
目的:研究杨梅叶蚊母树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2),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3),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甲酯(5),没食子酸乙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正确归属了化合物1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15.
彭博  黄卫华  赵静  刘华钢 《中药材》2012,(8):1251-1254
目的:研究山绿茶叶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质谱和NMR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山绿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1)、3β,19α-二羟基齐敦果-12-烯-24,28-二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2-咖啡酰氧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芦丁(5)、北美圣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E)-2-甲基-2-丁烯-1,4-二醇-4-O-β-D-(6″-O-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9)、1-O-咖啡酰基-(2E)-2-甲基-2-丁烯-1,4-二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4、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蒙古黄芪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芒柄花苷(2)、毛蕊异黄酮(3)、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4)、(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8)、6″-O-乙酰基芒柄花苷(9)、6″-O-乙酰基-(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10)、6″-O-乙酰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1)、红车轴草素(12)、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13),5,7,4’-三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14)。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9,11,13,14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黄秦艽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秦艽Veratrilla baillon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正、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分离,并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秦艽根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其中10个酮苷:1-羟基-2,3,4-三甲氧基酮-7-O-β-D-葡萄糖苷(1)、台湾肺形草酮苷(2)、1-羟基-2,7-二甲氧基酮-3-O-β-D-葡萄糖苷(3)、1-羟基-3,4-二甲氧基酮-7-O-β-D-葡萄糖苷(4)、蛇胆草酮苷B(5)、四数獐牙菜酮苷A(6)、滇黄芩苷B(7)、2,3,4,5-四甲氧基酮-1-O-龙胆二糖苷(8)、2,3,4,7-四甲氧基酮-1-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9)、2,3,5-三甲氧基酮-1-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10);8个酮:1,3-二羟基-4,7-二甲氧基酮(11)、1,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2)、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13)、1,7-二羟基-3-甲氧基酮(14)、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15)、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16)、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17)、1-羟基-2,3,7-三甲氧基酮(18);6个环烯醚萜苷:獐芽菜苷(19)、龙胆苦苷(20)、獐芽菜苦苷(21)、去乙酰德苦草苦苷(22)、amaronitidin(23)、当药苦酯苷(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2-甲氧基金不换苷;化合物2、3、5、6、8、10~12、14、22~24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短管兔耳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ldaccioside(1)、globularin(2)、10-O-[3,4-二甲氧基-(Z)-肉桂酰基]-梓醇(3)、10-O-[3,4-二甲氧基-(E)-肉桂酰基]-梓醇(4)、globularidin(5)、10-O-对甲氧基-(E)-肉桂酰基-梓醇(6)、兔耳草苷B(7)、6-O-(E)-肉桂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苷(8)、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9)、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10)、6-O-[3,4-二甲氧基-(Z)-肉桂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9、11首次从兔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酸模叶蓼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1)、2',6'-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2)、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3)、3-甲氧基槲皮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2)、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6″-O-反式阿魏酰基)-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RP-C_(18)、Sephadex LH-20凝胶等现代填料柱色谱分离技术从南板蓝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5个苯乙醇苷类、5个苯丙素类、1个羽扇豆烷型三萜、2个生物碱、1个黄酮,分别鉴定为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1)、苏式-2,3-二-(4-羟基-3-甲氧基苯)-3-甲氧基丙醇(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醇-1-O-[3,4-O-二乙酰基-(1→3)-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3)、verbascoside(4)、2″,3″-di-O-acetyl martynoside(5)、(+)-pinoresinol(6)、diospyrosin(7)、daidzein(8)、wiedemanniosides B(9)、buddlenol A(10)、2″-O-acetyl martyonside(11)、lupeol(12)、靛玉红(13)、tryptanthrin(14)。其中化合物3为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除了化合物12、13、14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