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星形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各1例,CT表现为鞍区实性肿块,其中1例误诊。结论CT扫描,尤其是二维图像重建技术(冠状、矢状)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特征、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准确诊断鞍区肿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和放射治疗协诊4例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 1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侵犯垂体和垂体柄,6例肿瘤累及垂体柄增粗;2例肿瘤仅累及下丘脑。CT平扫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CT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3例瘤体呈环状强化。1例沿脑脊液发生种植性播散,右脑外侧裂池内有一结节病灶。结论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6例,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脊索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MRI表现缺乏典型征象,往往难以诊断,其中3例误诊。结论:MRI检查,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结构、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鞍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罗雪松  朱江 《四川医学》2013,34(5):744-746
目的探讨鞍区常见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收治入院的5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鞍区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垂体腺瘤32例,颅咽管瘤10例,鞍区脑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畸胎瘤1例,与病理结果相一致。结论 MRI具备高软组织分辨率、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的优点,结合Gd-DTPA增强扫描,是鞍区肿瘤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弥补CT的不足,对鞍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青少年鞍区肿瘤的CT及MRI表现,其中13例经病理证实,2例经药物治疗随访病灶消失而证实.结果(1)颅咽管瘤8例,CT表现为鞍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部分囊壁蛋白壳样钙化;MRI 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分别表现为高中低信号;(2)生殖细胞瘤5例,CT表现为鞍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大部分均匀强化;MRI T2W像表现为高信号,T1W像表现为等或低信号;(3)垂体微腺瘤2例,CT无异常发现,MRI T1W像表现为垂体内略低信号小结节.结论MRI在青少年鞍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MRI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2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销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上区常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鞍上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是观察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较可靠的方法,并对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6例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女性多见。临床常表现为尿崩症、视力障碍及丘脑下部-垂体功能紊乱。CT检查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反映肿瘤的内部结构,提供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以及确定脑积水的梗阻部位、发现蝶鞍局限性骨质破坏等。鞍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丘脑下部,如漏斗、视交叉、垂体柄等。肿瘤平扫呈高密度,少数可有多发、散在、小的低密度区;增强CT强化显著,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沿脑脊液循环种植性转移及沿邻近室管膜浸润生长等,可视为恶性肿瘤征象,后者对本病具有特征性意义。另外,部分病例鞍区与松果体医生殖细胞瘤并存,检查中要注意寻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RI检查在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颅内鞍区肿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由病理检查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行CT与MRI检查.分析CT与MRI用于颅内鞍区肿瘤诊断检出率,并探析两种方法用于鞍区肿瘤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检出率略高于CT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病理分型不同,鞍区肿瘤经CT以及MRI诊断可呈现不同影像学表现.结论:鞍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通过MRI诊断能够有效反映出鞍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间的关联,但同时辅以CT诊断能够使鞍区肿瘤影像学反映更充分,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或放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中,9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6例位于鞍区。松果体区肿瘤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可以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上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基底节及丘脑肿瘤,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关系,并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孕妇患者行MRI检查误诊为垂体大腺瘤,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鞍区生殖细胞瘤,总结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特点,并与鞍区其它肿瘤(垂体大腺瘤、脑膜瘤)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妊娠合并生殖细胞瘤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本例鞍区生殖细胞瘤发生于孕37周的孕妇,MRI影像于垂体窝内见一等T1稍长T2软组织信号肿块,增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突向鞍上池,双侧海绵窦受压,蝶鞍扩大。患者急诊行剖宫产术,3天后急诊全麻下行内镜经鼻蝶肿瘤切除术,标本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鞍区生殖细胞瘤。结论妊娠合并鞍区生殖细胞瘤非常罕见,其影像表现容易误诊为垂体大腺瘤及脑膜瘤,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而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的诊断率较CT检查发生明显升高(P〈0.05),MRI影像表现存在典型性。结论经MRI检查可对鞍区占位性病变形态、肿瘤大小、范围等进行清晰的显示,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CT诊断.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分析其CT平扫和增强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子宫附件区囊实性肿瘤术前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2例合并子宫体积增大者第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1例囊性肿块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巢囊腺肿瘤易混淆,须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子宫合并症仔细分析其CT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5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鞍区肿瘤后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CT、MRI检查图像,对CT、MRI图像进行分析,总结颅内鞍区肿瘤影像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结果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表现:鞍内或鞍上属于鞍区肿瘤多发区域,CT平扫多为边缘清晰类圆形影,MRI脑膜瘤可见脑膜“尾”征,MRI垂体瘤可见“束腰”征。结论 颅内鞍区肿瘤影像学多样,CT及MRI在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中均有较高使用价值,在临床中两者可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颅内鞍区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CT对颅内肿瘤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的CT影像资料 ,包括星形细胞瘤 2例、神经节胶质瘤 3例、海绵状血管瘤 3例、鞍区肿瘤 2例、转移瘤 1例、松果体细胞瘤 3例、小脑畸胎瘤 1例、听神经瘤 5例。结果 边缘规整 15例 ,不规整 3例。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钙化、新鲜出血、血管组织囊液、液化坏死和脂肪。结论 CT检查在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有明显的优越性 ,可对良、恶性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在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 ,以及与颅内脑组织的关系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普通放射线及脑电图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鞍区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垂体大腺瘤20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4例、胶质瘤4例、Rathke’s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不同病变在生长部位、信号或密度上各有特点,大部分病例影像检查能做出正确定性、定位诊断。结论CT能准确显示鞍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MRI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的CT和MR]检查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右小腿、颈椎、左上纵隔各1例,颅内4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无钙化;颅外病变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颅内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占位像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可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显著强化,肿瘤内无明显血管流空现象.结论 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检查有利于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男5例,女4例。年龄13-54岁。9例肿瘤分别为鞍区畸胎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垂体细胞瘤、鞍区脉络膜囊肿、淋巴上皮瘤样癌、小脑蚓部胶质室管膜囊肿、脑干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各1例,鞍区胆脂瘤2例。结论: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殊性,多为良性肿瘤,手术原则应予以全切,以取得良好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恒昀  曾亚琴  唐立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406-2408
目的分析女性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抗炎复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60个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囊肿17例,囊腺瘤10例,巧克力囊肿7例,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各1例,浆膜外子宫肌瘤液化1例,卵巢癌5例,转移瘤1例。经抗炎复查证实子宫附件区脓肿2例。结论 CT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病变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在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