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静脉癌栓是肝癌肝内广泛转移的根源,也是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本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于B超引导下进行门脉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2例门脉癌栓大小为0.8×1.0~4.6×1.6cm,分别注入无水乙醇1.0~5.0ml。治疗后1周~1个月复查B超.门脉癌栓完全消失(治愈)3例(25%);缩小>1/2(显效)1例(8.3%);缩小<1/2(有效)4例(33.3%);无变化(无效)1例(8.3%);未复查3例(25%).总有效率66.7%(8/12).该法安全简便,疗效满意,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癌栓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保木  罗明  吴孟超 《肝脏》2009,14(1):56-58
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生物学行为,肝细胞癌(肝癌)易侵犯肝内结构,尤其是门静脉,比率为62.2%~90.2%。即使是肝癌早期,仍然在12.5%~39.7%之间。肝癌门静脉癌栓是导致肝癌患者肝内转移、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其发展往往较快,多因肝功能衰竭或门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3.
1992年 1月始 ,我院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在传统手术基础上 ,再将切缘周边门静脉进一步局部切除 1~ 2 cm,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注入丝裂霉素冲击化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术前经 B超或 CT证实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5 9例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 2 8例 )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 3~ 6个月。肿瘤位于 段 4例 , 段 8例 , 段 3例 , 段 7例 , 段 6例 ,肿瘤直径 6~ 7cm2例 ,~ 8cm2 0例 ,~ 9cm6例。癌栓位于门静脉左支 1 2例 ,门静脉右支 1 6例。 2观察组 …  相似文献   

4.
1988~1994年我们行肝癌肝叶切除180例,其中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3~61岁)。均经B超和CT确诊断,AFP定量正常者4例,52~260000μg/L者17例。癌肿位于左肝者13例,右肝8例;癌肿直径6~20cm。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3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及左主支10例,左右门静脉主支2例。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形成,癌肿均侵穿肝包膜,合并肝硬化。行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7例,右肝部分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4例。切肝前常规术中B超检测定位及用细橡胶导  相似文献   

5.
周祝谦  程云 《山东医药》1994,34(7):23-24
原发性肝癌(PHC)对血管系统的浸润发生率很高,特别是门静脉癌栓(PCT)多见。我们对门静脉癌栓患者的B超实时显像(B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CT)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100例.男 8 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5 4岁,均经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前,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尚不到10%.HCC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几率高达30.0%~60.2%[1].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形成被认为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2].我科自2008年采用腔内植入125Ⅰ粒子条及支架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但该疗法要求患者的门静脉二级分支血流必须通畅,部分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往往出现广泛性PVTT,因门静脉二级分支血管闭塞,或癌栓超过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无法放置内支架.故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门静脉腔内125Ⅰ粒子条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PVTT.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内皮钙黏附蛋白(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门静脉癌栓中DNA倍体的比例,探讨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在光镜下对33例门静脉癌栓石蜡标本中肝癌细胞染色体倍数按照超5倍体、2倍体和异倍体进行统计.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①E-CD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 2士0.003 6,0.052 7士0.0071和0.100 8±0.006 3.②CD44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 9±0.002 4,0.053 1±0.009 2和0.107 4±0.002 9.③肝癌细胞多倍体检测肝癌原发灶组超5倍体比例为(25士6)%,而门静脉癌栓组是(58±9)%.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表达减少以及DNA超5倍体的增多是肝癌细胞向门静脉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向肝内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B超、CT和血管造影对肝细胞癌侵犯门静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癌侵犯门静脉已属中晚期,盲目的手术会造成肿瘤的加速扩散,术前明确门静脉有否侵犯对制订治疗方案及其对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肝癌侵犯门静脉的各种影象特征,评价B超、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1990/1997在我院住院治疗各种影象检查比较齐全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受侵病例84例,男70例,女14例,年龄26岁~83岁,平均50.5岁,84例均做B超及血管造影检查,72例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剖腹探查发现肿瘤侵犯门静脉无法手术切除而门脉内留置化疗导管,52例合并不同程唐肝硬变,血管造影的84例中,80例采用Seldinger法行腹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3)采用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n=43)采用肝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口服中药肝复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4 d[95%可信区间(95%CI):94~214 d]、70 d(95%CI:39~101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严重程度、肿瘤个数、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8.182、9.150、6.565,P值分别为0.004、0.027、0.038);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严重程度、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是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影响中晚期肝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28、0.013)。结论恩度可延长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但对严重肝硬化、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致门静脉癌栓(PVTT)80例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肝癌致PVTT患者80例,将其作为PVTT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肝癌患者80例,作为无PVTT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常规MRI探查,并行DWI检查,测定两组肝癌病灶的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肝癌致门静脉癌栓的预测价值。测定PVTT组门静脉癌栓病灶的ADC值,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VTT组患者肝癌病灶、癌栓病灶ADC值的相关性。分析PVTT组肝癌病灶、门静脉癌栓病灶的DWI、ADC表现。结果 PVTT组肝癌病灶的ADC值为(1.18±0.21)×10~(-3) mm~2/s,显著低于无PVTT组的(1.42±0.34)×10~(-3) mm~2/s(P0.05)。ADC值预测肝癌致PVTT的曲线下面积为0.648。PVTT组癌栓病灶的ADC值为(1.02±0.14)×10~(-3) mm~2/s,显著低于PVTT组肝癌病灶的(1.18±0.21)×10~(-3) mm~2/s(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PVTT组肝癌病灶与癌栓病灶的ADC值呈正相关(P0.05)。在80例肝癌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经MRI检出肝癌病灶92个,癌栓84支。经DWI提示在肝癌病灶中,高信号89个,低信号3个,经ADC提示高信号21个,低信号71个。经DWI提示在癌栓中,高信号80个,低信号4个,经ADC提示高信号20个,低信号64个。结论与单纯肝癌患者相比,肝癌致PVTT患者的肝癌病灶ADC值明显下降,其ADC值对PVTT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肝癌致PVTT患者的肝癌病灶、癌栓病灶ADC值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