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哌啶醇致麻醉后锥体外系反应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收治的氟哌啶醇致麻醉后锥体外系反应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15岁,急性阑尾炎3例,腹股沟斜疝2例。其中2例拟在氯胺酮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3mg,入室后氯胺酮30mg静脉注射,氟哌啶醇3mg静脉注射完成手术。手术1h后送回病房。2h后患儿完全清醒。第2天,约术后10h以后患儿出现呆滞,双眼球上翻、向前凝视,口角张开,颈后仰。既往患儿无此病史。  相似文献   

2.
例1,男,2.5岁,13kg。患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拟在氯胺酮复合麻醉下行疝高位结扎术。人室后氯胺酮0.1、氟哌啶醇5mg、东莨菪碱0.3mg肌注完成手术。手术1h后于晚8:50送回病房。1.5h后患儿哭闹。次日上午约9时,父母嘻戏患儿时,患儿出现呆滞,双眼球上翻、向前凝视,口唇张开,颈后仰。追问病史,其患儿无类似症状出现。经神经内、外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氟哌啶醇致锥体外系反应,给予安定5mg肌注后入睡。后未出现上述症状,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李雅莉  刘煜 《临床荟萃》2015,30(9):1059
<正>氟哌啶醇是精神科常用药物之一,常用于儿童抽动症的治疗,不良反应并未注明存在视力下降,PubMed数据库检索未见氟哌啶醇致视力下降的文献报道,国内仅2002年有1篇文献报道2例罹患抽动症患儿,经氟哌啶醇治疗后出现视力下降[1]。现对我们收治的1例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症致亚急性视力下降的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初步的病理机制探讨。1病例资料患儿,男,10岁,因双上肢不自主抽动半年就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影响的差异。方法将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利培酮组48例,氟哌啶醇组57例,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血糖、体重及月经周期变化。结果 TESS量表评估显示氟哌啶醇较利培酮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利培酮对血糖、体重、月经周期影响较氟哌啶醇大(P0.05)。结论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内分泌方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躁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利培酮1~6mg/d或氟哌啶醇片2~12mg/d。疗程4周。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躁狂病人32例,其中利培酮组16例,氟哌啶醇组16例。主要疗效指标Young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显著减少(P<0.01)。有效率利培酮组为87.5%,氟哌啶醇为81.2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常见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便秘及心电图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药利培酮与对照药氟哌啶醇具有类似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为治疗躁狂症的安全而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各39例,分别予以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采用临床整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8周末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记录用药量。结果治疗8周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最高平均治疗剂量分别为(1.4±0.34)mg和(7.3±0.52)mg,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2%和82.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2%和76.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第2周为明显,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均具有较好疗效,但利培酮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与单独使用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66例,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T组)和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组(T + H组).采用随机双盲法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每位受试者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和试验用药1 mL(可能是1 mg氟哌啶醇或1 mL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PONV程度.手术结束后记录恶心、干呕、呕吐和两组止吐药物治疗的情况,同时记录有无烦躁、谵妄、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锥体外系反应.结果:术后恶心发生率T组37.6%,T + H组12.0%,T + H组明显低于T组(P < 0.05);术后呕吐或干呕的发生率T组11.3%,T + H组4.5%,T + H组明显低于T组(P < 0.05).T + H组预防PONV的疗效明显高于T组(P < 0.05),只有少数恶心患者需给予止吐药物治疗.两组手术前后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未出现烦躁、谵妄、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锥体外系反应患者.结论:托烷司琼复合氟哌啶醇对于预防PONV的效果和时程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托烷司琼,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谵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有关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谵妄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关于两种药物治疗谵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喹硫平对谵妄患者谵妄评定量表(DRS)评分和临床整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评分(CGI-SI)的改善与氟哌啶醇组无统计学差异。喹硫平和氟哌啶醇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喹硫平治疗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基本与氟哌啶醇相似。由于本Meta分析的存在一定方法学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多的含有良好设计方法、样本量足够、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印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03-03/2004-05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每组30例,进行单盲双模拟对照观察.甲磺酸齐拉西酮组入组后即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mg肌注,氟哌啶醇组给予氟哌定醇注射液5~10 mg肌注,4~6 h后均可重复使用,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为3 d.于治疗前,治疗后2 h、6 h、24 b、48 h及72 h,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中的兴奋因子减分率及总分的变化评定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分4级,减分率≥80%为临床痊愈,≥50%为显效,≥30%为好转,<30%为无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共入组60例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脱落.①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减分率及总分的变化治疗72 h后,甲磺酸齐拉西酮组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减分率为(47.33±26.07)%,临床总有效率为47.33%;氟哌啶醇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总分较治疗前同样明显降低,减分率为(48.53±21.99)%,临床总有效率为4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Fisher检验,甲磺酸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氟哌啶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统计,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流涎和头颈部运动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0.
氟哌啶醇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的典型代表,在精神科临床应用较广泛。其效价较高,剂量较小,主要具有阻断D2受体的作用,抗胆硷能和抗肾上腺素能作用不明显,不良反应主要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其与中枢抗胆硷能药如东莨菪硷合用引起的意识障碍较为常见,用药后很快出现深度意识障碍,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减低,甚至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和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ourette 综合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Tourette 综合征患儿150例均于就诊时进行耶鲁抽动症严重度量表(YGTSS)评分并给与心理行为治疗。依据YGTSS评分及目标症状的不同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至少8周后再次评分观察疗效,随诊6月以上,记录药物副作用。结果 以抽动为目标症状者137例。其中YGTSS评分≤24分的42例轻度患者接受心理行为治疗;25~39分的73例中度患者中服用肌苷5例,泰必利56例,氟哌啶醇6例;40分以上重-极重度患者中22例服用氟哌啶醇,3例氟哌啶醇加丙戊酸钠;以ADHD为目标症状患者11例,均给利他林,6例加泰必利,5例加氟哌啶醇;以OCD为目标症状者5例用利培酮。用药后8周YGTSS评分均低于24分,3例出现药物副作用。结论 依据病情严重度评分及目标症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治疗Tourette 综合征效果满意度高,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中以酚噻嗪类为代表,其对心血管系的付作用以心动过速最为常见。氟哌啶醇作为丁酰苯类的代表,其对心血管系的付反应远不及酚塞嗪类,其导致心动过缓的付反应也甚少报道。我院于1994年至1996年收住的精神病患者中,有188例运用氟哌啶醇,其中6例出现心动过缓。现对此反应的症状表现、治疗、预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03-03/2004-05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每组30例,进行单盲双模拟对照观察.甲磺酸齐拉西酮组入组后即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mg肌注,氟哌啶醇组给予氟哌定醇注射液5~10 mg肌注,4~6 h后均可重复使用,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为3 d.于治疗前,治疗后2 h、6 h、24 b、48 h及72 h,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中的兴奋因子减分率及总分的变化评定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15;100%,疗效分4级,减分率≥80%为临床痊愈,≥50%为显效,≥30%为好转,<30%为无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入组60例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脱落.①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减分率及总分的变化:治疗72 h后,甲磺酸齐拉西酮组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减分率为(47.33&;#177;26.07)%,临床总有效率为47.33%;氟哌啶醇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总分较治疗前同样明显降低,减分率为(48.53&;#177;21.99)%,临床总有效率为4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Fisher检验,甲磺酸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氟哌啶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统计,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流涎和头颈部运动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4.
妥泰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妥泰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TS的69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妥泰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比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8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重度副作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妥泰和氟哌啶醇治疗TS疗效相同,但妥泰较氟哌啶醇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口服哌罗匹隆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氟哌啶醇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点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总分及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阴性症状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各时点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末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中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哌罗匹隆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疗效相当,但哌罗匹隆改善阴性症状效果显著优于氟哌啶醇,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氟哌啶醇致锥体外系症状1例王海虹刁光娥(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患儿,男,7岁。不自主眨眼2月余,伴挤眉弄眼,不自主发“啊啊”声,发病以来肢体运动自如。近1周前又再现眨眼同时发“咳咳”声,上述症状在情绪激动时加重,门诊以“抽动-秽语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氟哌啶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氟哌啶醇用量,学龄前从0.25mg/d开始,学龄期从0.5mg/d开始,睡前1次/d顿服,加量1次/7d,加0.25—0.5mg/次,加至能控制症状的最小有效剂量,持续服此剂量3-6个月。结果本组患儿均在3—7d左右抽动开始减轻,一般在1—4nmg/d左右显效。结论本组用氟哌啶醇治疗,疗效显著,而且毒副作用极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设计.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使用哌罗匹隆治疗;B组30例使用氟哌啶醇治疗,治疗8周。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第2、4、8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定;使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不良反应量表(UKU)进行安全性评定,2组分别在基线状态、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做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脂、泌乳素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后2、4、8周,2组PANSS总分及阳性分较人组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治疗8周后,2组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体有效率:A组(75.9%)略高于B组(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治疗8周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44.8%)较B组(57.1%)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2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A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6.9%)低于B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哌罗匹隆与氟哌啶醇相比较,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改善相当,但较氟哌啶醇有更优的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哌罗匹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氟哌啶醇相当,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9.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科医生已熟悉的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有氟奋乃静癸酸酯和氟哌啶醇癸酸酯,这两种药有3个特点:(1)常用于不依从服药病人;(2)对阳性症状疗效好;(3)剂量稍大即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现在又即将上市利培酮长效注射制剂,本文拟比较长效药与口服药的差异,并描述这些长效注射制剂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分别应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副作用少,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