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受损,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的类型众多,其中由增龄而引起的骨质疏松为退行性骨质疏松Ⅱ型,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老年人不论男女均可发生骨质疏松,就目前而言,一旦发生骨质疏松,还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使骨量恢复正常,因而预防就显得至关重要.运动对骨丢失骨质疏松起着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本实验通过不同负荷游泳对雄性老龄小鼠骨量影响的研究,观察增龄和不同负荷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骨量的影响,为运动抗骨质疏松及探寻适宜健身负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从2014年起选取80名合适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并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管理.结果 在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中,女性、70岁以上、低钙饮食、骨密度低的骨质疏松老年人较容易发生骨折.经过护理后,干预组骨质疏松老年人总骨折发生率10.0%,远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骨质疏松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率(95.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积极的社区干预能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在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29例为研究对象.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3 d、3个月疼痛目测分级评分和测量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椎高度.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近期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术后检查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1例,无临床症状.未发现神经根和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一经诊断,应尽早地使用KMC骨扩张系统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即可达到疼痛缓解,又可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张茂  李占峰  王宝利 《河北医药》2007,29(4):360-36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有关.一旦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致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严重后果是骨折。而骨折后的并发症常常导致疾病和死亡,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指由于一些疾病或  相似文献   

6.
跌倒的低能量创伤造成的骨折往往是骨密度降低所致的骨折,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的结果.老年人的跌倒风险与平衡能力、骨质疏松程度、年龄等相关.骨量和骨质量的致病、药物、BMI、营养状况、维生素D的摄入、新近的骨折病史、最近吸烟史、酒精的摄入量、运动情况、最近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导致继发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文章就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骨折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国内外预测骨折的工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骨折内固定后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自体髂骨和不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治疗81例老年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植入BMP人工骨,26例),B组(自体髂骨植骨,25例),C组(未植骨,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3.5个月,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MP人工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及未植骨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 TNF-α和 BAP测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尹明贵 《河北医药》2013,(19):2936-2937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对骨质疏松的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骨代谢密切相关,骨型碱性磷酸酶(BAP)反映全身性骨形成和骨转换的状况[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AP的检测,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特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5,(7):500-504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研究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和69例骨质疏松未合并骨折患者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及尿液中吡啶啉(PYD),Ⅰ型胶原C端肽(CTX)的活性测定。结果:骨折组与对照组B-ALP,BGP,PINP,TRACP5b,PYD,CT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B-ALP,BGP,PINP,TRACP5b,PYD,CTX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发生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具有负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减少骨折复发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导致骨质进行性脱钙和骨结构异常.因此,老年人的脊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而又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常见[1].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垫枕疗法、合理的饮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以骨质量减少及微结构退化,进而使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为特征,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研究显示,由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死率。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的防治非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因骨量下降、骨微结构发生破坏,导致了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据调查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数达到1.3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我院2009年8月~2011年2月对108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药物和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达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骨质疏松是人体内骨组织的钙流失而降低了骨强度,是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原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的方法。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椎体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对症止痛并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部分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全身机能下降,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骨折愈合慢,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较多。目前对于骨质疏松无明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大部分学者采取微创治疗,该治疗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已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并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个社会问题。并且它可以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骨量下降,骨的微细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最常见的骨折。骨折后愈合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大,极易发生再次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增加经济负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通过开展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坚持随访及对患者进行活动、体质量控制,维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等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椎体再骨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早解决,提高OVCFs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导致骨质进行性脱钙和骨结构异常。因此,老年人的脊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而又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常见[1]。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绝对卧床休息、垫枕疗法、合理的饮食、正确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是老年期的主要问题之一,它损害了骨结构的完整性,使老年人容易发生脊柱、腕关节、髋关节的疲劳性骨折。一、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只有两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即营养中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以及衰老导致的维生素D代谢不足。维生素D对维持成人骨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维生素D摄取不足的成人易患骨软化。过去10年内,有人对髋关节骨折的骨软化患病率作了回顾性的调查,发现髋关节骨折患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调血脂药物的潜在新作用——抗骨质疏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以骨组织骨量减少和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疾病。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他汀类 (statins)调血脂药物如洛伐他汀 (lovastatin)等可诱导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BMP 2 )基因表达 ,促进骨合成代谢 ,增加骨密度 ,降低骨质疏松病人发生骨折的危险。他汀类的这一作用具有抗骨质疏松的潜在应用价值 ,值得通过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为特征[1],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阿司匹林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多,副作用少,且价格便宜,目前内科已推荐老年人常规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发作,前期实验已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提高大鼠骨密度,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骨愈合[2-4],但是并未探讨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最佳剂量。本实验将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亦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Ⅰ型,多在绝经后5~10年内发病)和7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据认为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和衰老退行性变有关.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全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400万,老年人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比率女性约为90%,男性约为60%.  相似文献   

20.
正骨量丢失过快是老年骨质疏松的最重要病理改变,也是自发性骨折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努力减少骨量丢失以改善骨骼状态,既是防范骨质疏松的需要,也是降低自发性骨折风险的关键。老年人骨量丢失过快的原因,除了某些生理、病理性因素之外,还与老年人体内活性维生素D不足和钙的获取不足密切相关,在减缓老年人骨量丢失方面,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是满足机体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