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井浅议     
袁军  李梅 《河北中医》2003,25(5):374-374
井穴是五输穴之一 ,位于人体四肢末端 ,是脏腑经脉之气所出之地 ,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兹就其临床所用略陈管见。1 井位四末 ,类同根结之“根” ,标本之“本”《灵枢·根结》记载 :足六经之根在四肢末端井穴。窦汉卿《标幽赋》则进一步指出 ,十二经脉的“四根” ,即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灵枢·卫气》论述十二经之标与本 ,也以“四肢为本”。从上可以看出 ,根者、本者其位在末 ,皆十二经脉之气始生始发之地 ,为经气之所出。根结、标本理论说明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更强调四肢为经气的根与本。因此 ,在临床上针刺五输之井穴 ,功…  相似文献   

2.
蔡永敏  侯惠鸣 《陕西中医》2003,24(5):457-458
目的 :通过对“天花粉”名称的考释 ,为“天花粉”药名正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研究古今有关文献 ,考释“天花粉”名称的源流。结果与结论 :“天花粉”原称“栝蒌根”,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宋《本草图经》;《本草图经》至明《本草纲目》前把“天花粉”和“栝蒌根”作为两种药物记载 ;《本草纲目》则认为二者当并为一条 ;以后的本草著作多以“天花粉”作为本品正名 ,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一、古为今用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相转化,亦体现对立的统一,故《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亦此旨也。阴阳是互补互根的,但必须与自然界相应调节,如《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春夏养阳,顺其生长之性,秋冬养阴,顺其收藏之性,以存其  相似文献   

4.
狼牙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一名牙子,主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本经》)。《名医别录》称“狼齿”,《吴普本草》名“天牙”。陶宏景谓:“其牙如兽之齿牙,故有诸名。八月采根。”吴普谓:“(狼牙)叶青,根黄赤,六七月华,八月实黑。正月、八月采根。”《蜀本草》谓  相似文献   

5.
神阙穴拔罐调气作用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神阙穴调气的认识(1)从穴位命名来看 :神阙 ,首见于《内经》 ,在《素问·穴论》云“齐通脐 ,当脐之中 ,神阙穴也” ;《针灸甲乙经》称“脐中” ;在《针灸铜人》名“气合” ;《针灸大成》名“气舍” ,说明神阙穴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2 )从与脏腑经络的联系来看 :神阙穴为生命之根 ,先天之结蒂 ,后天之气舍 ,介于中下焦之间与脾胃肾相邻 ,又是肾间动气所处 ,故神阙穴与诸经联系密切。《灵枢·营气》云 :“肝的支脉……是督脉也……络阴器 ,上过毛中 ,入脐中……” ;《灵枢·经筋》云 :“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 ,“手少阴之筋……循…  相似文献   

6.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可见足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都有命门的记载,督脉经亦有命门穴。此后,诸家各有发挥,第一,认为命门为脏器,如《难经》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实指右肾。清程知在《医经理解》中云“所称命门者,果何脏也?曰:命门即心包经也。”认为心包络决非护心之膜,是生命的关键,故称命门。清唐宗海在《医经精义,中指出:“三焦之根出于肾中两肾之间,有油膜一条,贯于脊骨,名曰命门,是为焦原。”又认为上、中、下三焦,“其根源实出于肾系,肾系即命门也”。  相似文献   

8.
“命门”这一名词,首见于《内经》,次见于《难经》,但两者的含意,在性质上有些差别,我们应加以分析,免致惑乱,以下试分别说明之。一《内经》“命门”是指目内訾睛明穴《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太素·经脉  相似文献   

9.
1.(前巾)(葥)根《病方》109行:“疣,以杀本若道旁(前巾)帮(葥)根二七,投泽若渊下。”《病方》中葥根有三种解释。一释为地肤子,二释为山莓,三释为车前草。(1)葥释为地肤子《尔雅》:“葥,王(艹慧)。”郭璞注云:“王帚也,似黎,其树可以为扫蔧,江东呼之曰落帚。”《说文解字系传通释》:“葥,王蔧也。锴曰:今落帚草也。”《本草纲目》卷十六地肤条,其释名项目有《尔雅》“王蔧”、郭璞“王帚”,作为地肤子别名。这就意味着“葥”是地肤子。  相似文献   

10.
一字真言     
古人云 :一儒一道一释流 ,三子各话万千秋。到底说了什么话?一字真言笑不休。这首诗的意思是 :儒、释、道三家 ,在历史上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 ,这万千著作究竟说的是什么呢?答曰 :一字真言而已。此处的一字真言 ,即是相对“一”的探讨。“一”的含义一、指本原即“一”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为“形变之始”。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老子·二十五章》)庄子说 :“泰初有无 ,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庄子·天地篇》)列子说 :“一者 ,形变之始也。”(《列子·天瑞篇》)《太平经》说 :“夫一者 ,乃道之根也 ,…  相似文献   

11.
命门以内脏而论,始于《难经》,并以此为开端,建立了命门学说。在命门有形与无形之辩中,《难经》以命门“有形”而定论,明确提出“左肾右命门”的观点,提出了“内脏命门”说,并确立其先天之根的地位。同时,《难经》首创元气(原气)理论,且建立了元气与原穴的关系,首次提出“元气”一词,并指出命门激发元气,经过三焦通达周身,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之本,将“命门”与“元气”作为人体的中轴,延伸到生命活动的诸多方面。命门始动,元气始生,生命乃成;先天命气,脏腑之本,经络之根;命气中轴,呼吸之门,守邪之神。命气轴心,纵贯五脏六腑,旁及四肢百骸,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难经》在《灵》《素》基础上,从物质维度、功能维度和协调维度,建立了命气神三维一体的系统生命观。  相似文献   

12.
金元杰出的针灸家窦汉卿所著《标幽赋》,是针灸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名篇。对于书中的“四根三结”,现代有的书籍解释为:“四根,四肢远端;三结,头、胸、腹”(见四版《医古文》教材和《中医杂志》1987年第四期肖氏“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应用)。有的释为:“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三结,胸结、肢结、便结”(见五版《医古文》)教材和《医古文选讲》)。笔者认为以上之说值得商榷,兹陈私见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之《中药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将“谷白皮”作为“米皮糠”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翼方》(见《辞典》上册974页);将“穀白皮”作为“楮树白皮”之异名,并注明其出处为《千金方》(见《辞典》下册2291页)。此两处之“谷”字与“穀”字,实均为“埤”字之误。按“穀”与“穀”,是形、音、义俱不相同的两个字。“穀”,《说文解字》云:“楮也”;《类篇》:“音构,义同”;《埤雅》:“皮白者穀,斑者楮,盖一物三名也”;《康熙字典》列于木部。“构”,《说文解字》:“续也,百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 ,具有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功效。1 使用范围广甘草具有和百药解百毒之功。生用清热泻火 ,炙用益气和中 ;组合方剂既可任君药 ,亦可为使药 ;既可内服 ,又可外用。其临床用药配伍率居诸药之首 ,故而有“国老”之号称。《本经》中载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别录》曰 :“温中下气 ,烦满短气 ,伤脏咳嗽 ,止渴 ,通经脉 ,利血气 ,解百药毒。”《汤液本草》有“治肺痿之脓血 ,而作吐剂 ;消五发之疮疽 ,与黄芪同功。”《本草纲目》言 :…  相似文献   

15.
先后天小议     
<正> “先天”和“后天”在祖国医学中常被用到。为了能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医学术语,将其不同含义作以归纳:第一,是用作划分时间阶段的术语:“先”和“后”是用以表达时间的早晚和顺序排列的相对之词。天,《康熙字典》引用《尔雅·释天》条说:“天,根氐也”。氐(dì),即根本,就是事物发生的原由和依据。什么是人的“根氐”,人体发生的根本和原由呢?《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篇》也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生而毛发长”。  相似文献   

16.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内服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 ,纤维环破裂 ,以致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组织 ,产生以腰背痛和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腰腿痛”等范畴 ,正如《内经》所言 :“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曰 :“肾气不足 ,受风邪之所为也 ,劳伤则肾虚 ,虚则受于风冷 ,风冷与正气交争 ,故腰脚痛。”至于其病象 ,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不可以俯仰 ,仰则恐仆 ,得之举重伤腰。”又云 :“肉里之脉令…  相似文献   

19.
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相似文献   

20.
从“细辛不过钱”谈药用部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有“细辛不过钱”之说,如《会约医镜》中云:“按细辛燥烈,不可过用,过用一钱,闷绝而死”。然而,为什么现在临床细辛用量可以超过一钱(3.125克),甚至可以加大到12~15克呢?让我们从细辛的本草考证中找找原因吧。关于细辛的药用部位,《名医别录》云:“细辛生华阴山谷,二、八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云:“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细辛。二、八月采根,阴干用”。这些说明古代本草的细辛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