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增强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是当今中青年,甚至老年人的需求。虽然万艾可获准在我国临床应用,但治病求本,在中药中寻求增强性功能药物仍是医药临床和研究工作的热点。在历代本草献中,对增强性功能的中药性能多以“壮阳道”、“兴阴道”、“坚实阳道”、“强阴”等描述,兹将历代献中有关内容辑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性味,即四气五味,是中药学理论的标志之一。自古以来,医学对此均很重视。早在《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典医籍中就对药物的性味及作用作了记载,历代医家在本草著作中大都首先标明其性和味。中药性味理论,沿用到至今,在临床运用中仍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草     
所谓"本草",含义有三,其原本含义是指中药的知识和学问,后来把中药知识的专门著作也简称为"本草",近现代则干脆把中药也称为"本草"了,而且成为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古代以"草"或"草木"作为植物的代称,而"本草"最早是以"本草待诏"一词出现在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一书中的,"本草待诏"是指凭治病之草的才能、技术和学问待诏命的人,可见其本义是指药物知识.  相似文献   

4.
中药大多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有些市民还把喝中药当成时尚。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随便饮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在我国历代中药文献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以长服、久服之品;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专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由此可见,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非现代才有,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中药的毒性多与下列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我国传统用药,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伪劣药品充斥市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时有发生,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的用药习惯不同及历代本草记载混乱等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源、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因此中药鉴定已成为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一环。中药鉴定包括真伪鉴定和优劣鉴定两个方面,目前中药的真伪鉴定(即品种鉴定)已受到医药部门的重视,相比之下,忽视了对中药的优劣鉴定(即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制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提升,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而软坚,……”。前人经验对提高中药炮制品质量,至今仍有借鉴之处。中药炮制是改变中药性能提高药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1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中药。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很多人治病都转而用中药治疗,认为中药无毒,而且有些电视广告上经常以“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来标榜自己的药品。其实中药一样有毒副作用。在古代及近代介绍中药的本草文献中,在介绍药物的功用、性味常常对某些药物标明有“大毒”“小毒”“微毒”都是指药物的毒性。而现在据报道人们使用中药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滥用抗生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药五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者而言。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中医认为药物五味各具有不同的医疗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药,作用也有共同之处,如辛味药能发散、能行气血,适用于表证和气滞血瘀等证;苦味药能泻能燥,适用于热证和湿证;酸味能收敛,适用于盗汗、遗精、久泻等;咸能软坚,适用于便秘、肿块、瘰疠等症;甘即甜味,能补能缓,适用于虚弱或和缓,拘紧疼痛等症。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味同者,作用相近;味不同者,作用相异”。五味是中药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中医用以解释、归纳中药药理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的理论根据之一[1-3]。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五味的实质是什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同时它又是一个历来存在争议的话题。归纳起来有三种:(1)中药五味是由口尝而得的,它是药物真实滋味的反映。(2)中药五味主要由口尝而定,也有以医疗效果而定的,它不仅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概括。(3)中药五味是从药物作用中推断出来的,它不代表药物的真实滋味,它是药物疗效的归纳和概括。滋味说者,大家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传说神农尝百草,可见药物的味...  相似文献   

10.
1概述 山药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原名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性味甘平,归肺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功能。山药作为临床中药应用已历史悠久,历代本朝中均有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的记载;在我国第一部由国家编写的《唐本草》中也有将“薯蓣日干捣细晒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